一个医学文化宝藏的探矿者
- 健康知识
- 2022-07-23
- 158
一个医学文化宝藏的探矿者 其他 中医常识 记者(以下简称记):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近年来的发展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十年来,贵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立足专业,站稳脚跟,飞速发展的奥秘何在?
陆银道(以下简称陆):事业的发展,是在对市场深入和精细地分析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出版理念,抓住机遇、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北医大出版社分析了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历史背景,决定以学术著作和专业教材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埋头苦干,力争形成品牌效应,在强手如林的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我们花很大精力抓选题建设,努力开发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概括而言:一是查漏补缺细分市场,善于寻找空白点;二是准确定位,定位于专业读者;三是把眼光放长远,没有局限于一时的经济收益。选题建设不仅要有树立品牌的意识,还要维护和延续品牌,使其不断地产生品牌的延伸效应。
其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我社快速发展的另一条秘诀。建社十年来,我们用人的基本原则是:精干高效、骨干稳定、人尽其才、各尽其职、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结果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出版社在发展中极探索适合身特色的办社模式。推行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分工制度;推行以项目为主体的工作室;成立教材研发中心;实行推销员制度,强化以效益为中心的发行体系;注重企业文化,极力培养专家型的出版人才,走向与国际接轨的办社模式。这些制度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社健康持续、高效快速的发展。
记:对于一般的专业出版社而言,最让社长感到为难的就是学术专著的出版。但是北医大出版社,不但出版了好多种医学专著,而且从未亏本。对这类图书,您是怎样经营的?
陆:在学术著作的出版上,保证质量是第一要素。每年我们接到的来稿有一二百件,最终被选中出版的仅占十分之一。不符合出版质量标准的绝不出版。而真正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专业性读者会踊跃购买,还会挖掘出一部分边缘性的潜在读者,从而扩大了消费群体。为此我们出资组建由若干位专家参与的“科学出版基金委员会”,专门负责考察专著的前沿性和权威性以及学术含金量。其次,我们得益于畅通的营销网络。我社图书的三分之一跨过中间商,直接到达读者手中。我们靠长期建立的读者信息库,可以清楚地知道读者在哪里,从而保证了图书销售的最大化。
记:图书市场的折扣战近几年愈演愈烈,危害甚大。北医大出版社这几年,坚持低定价、低折扣的营销策略,利润增长却有因此受到影响,您是怎样看待销售码洋、利润、定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陆:北医大出版社考虑到消费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学者,书价定得就低,初版没有准备赢利,我们的赢利主要来自再版重印图书。同时我们想方设法降低图书成本,力争以低成本、低定价、高质量的产品确立市场地位。我不赞成一些出版社不谈利润率,只谈码洋的做法。北医大出版社近四年来,利润率的增长要高于销售码洋的增长,说明我们的机制运营是高效健康的。可以说北医大出版社的腾飞是建立在重视管理、不断提高资本运营效果,从而获得较高利润率的基础上的。
记:北医大出版社创办十多年来,您与它同甘共苦,看着它一步步发展壮大,现在面临将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合并,您此时的感想是什么?合并后北医大出版社的优良传统如何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
陆:十多年来,我和出版社一起成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北医大与北大合并之后,两家高校的出版社合并是历史趋势,仅是时间的问题。我和我们的职工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不靠不等,一直按部就班以年初的规划在实现目标。照目前的合并方案,我们将与北大出版社成立北大出版集团,另外还将陆续成立其他四个子社。二到三年完成制度转换和二次创业,争取到2005年,把我社发展成为大型的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建成全国医学教材出版中心、医学专著译著出版中心,完成从中型社到大型社的过渡,成为北大出版集团中的核心出版社,年产值达到1.5亿元左右。那时的北大出版集团年总产值要达到8亿元左右。总之,进入北大出版集团,我们将和北大出版社强强联手,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我们将利用北大的品牌优势、健全的发行网络,集中精力抓好选题建设,努力推出一批医学前沿学科的原创性著作,下大力气搞好版权贸易,为迎接入世的挑战、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您的生活阅历特别丰富,先后从事过多行业的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就您个人的感觉而官,与其他行业相比,出版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陆:社会是一本大书,真正读懂、读好也不容易。我喜欢自学,这些年来基本是边学边干。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我创业的源泉和动力。在企业的那段经历,使我深深地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目前高校的出版社的整体管理水平要低于社会的出版社,好多社长只讲规模效应而忽视管理,事实上,高校的出版社不仅具有雄厚的学术资源,而且享有国家的一些出版优惠措施,理应有更大的发展,可目前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忽视管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出版业具有双重的属性,一方面图书是商品,另一方面,出版业又是文化产业,出版界这么多年来一直追求的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出版业又是风险性极高的产业,每年北医大出版社要新出100多种图书,能否被市场和读者接受,作为一社之长,每时每刻都心存忐忑。有的选题获得巨大成功,让人惊喜万分,有的选题被读者冷落,又感到寝食难安;有时为一个选题绞尽脑汁,三番五次难以定夺,有时灵感顿现,为想到绝妙的点子而拍案叫绝。书出版后,每当有人赞誉备加之时,心里就由衷地高兴。尤其是近几年,确实是越来越喜欢出版这个行业,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寻宝探矿者,面对祖国无比浩瀚博大、充满神奇和诱惑的医学文化宝藏,就像要去完成一项神圣而庄严的使命一样,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陆银道(以下简称陆):事业的发展,是在对市场深入和精细地分析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出版理念,抓住机遇、脚踏实地地干出来的。北医大出版社分析了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历史背景,决定以学术著作和专业教材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埋头苦干,力争形成品牌效应,在强手如林的出版界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我们花很大精力抓选题建设,努力开发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概括而言:一是查漏补缺细分市场,善于寻找空白点;二是准确定位,定位于专业读者;三是把眼光放长远,没有局限于一时的经济收益。选题建设不仅要有树立品牌的意识,还要维护和延续品牌,使其不断地产生品牌的延伸效应。
其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我社快速发展的另一条秘诀。建社十年来,我们用人的基本原则是:精干高效、骨干稳定、人尽其才、各尽其职、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结果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出版社在发展中极探索适合身特色的办社模式。推行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的分工制度;推行以项目为主体的工作室;成立教材研发中心;实行推销员制度,强化以效益为中心的发行体系;注重企业文化,极力培养专家型的出版人才,走向与国际接轨的办社模式。这些制度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社健康持续、高效快速的发展。
记:对于一般的专业出版社而言,最让社长感到为难的就是学术专著的出版。但是北医大出版社,不但出版了好多种医学专著,而且从未亏本。对这类图书,您是怎样经营的?
陆:在学术著作的出版上,保证质量是第一要素。每年我们接到的来稿有一二百件,最终被选中出版的仅占十分之一。不符合出版质量标准的绝不出版。而真正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专业性读者会踊跃购买,还会挖掘出一部分边缘性的潜在读者,从而扩大了消费群体。为此我们出资组建由若干位专家参与的“科学出版基金委员会”,专门负责考察专著的前沿性和权威性以及学术含金量。其次,我们得益于畅通的营销网络。我社图书的三分之一跨过中间商,直接到达读者手中。我们靠长期建立的读者信息库,可以清楚地知道读者在哪里,从而保证了图书销售的最大化。
记:图书市场的折扣战近几年愈演愈烈,危害甚大。北医大出版社这几年,坚持低定价、低折扣的营销策略,利润增长却有因此受到影响,您是怎样看待销售码洋、利润、定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陆:北医大出版社考虑到消费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学者,书价定得就低,初版没有准备赢利,我们的赢利主要来自再版重印图书。同时我们想方设法降低图书成本,力争以低成本、低定价、高质量的产品确立市场地位。我不赞成一些出版社不谈利润率,只谈码洋的做法。北医大出版社近四年来,利润率的增长要高于销售码洋的增长,说明我们的机制运营是高效健康的。可以说北医大出版社的腾飞是建立在重视管理、不断提高资本运营效果,从而获得较高利润率的基础上的。
记:北医大出版社创办十多年来,您与它同甘共苦,看着它一步步发展壮大,现在面临将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合并,您此时的感想是什么?合并后北医大出版社的优良传统如何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
陆:十多年来,我和出版社一起成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北医大与北大合并之后,两家高校的出版社合并是历史趋势,仅是时间的问题。我和我们的职工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不靠不等,一直按部就班以年初的规划在实现目标。照目前的合并方案,我们将与北大出版社成立北大出版集团,另外还将陆续成立其他四个子社。二到三年完成制度转换和二次创业,争取到2005年,把我社发展成为大型的医药卫生专业出版社,建成全国医学教材出版中心、医学专著译著出版中心,完成从中型社到大型社的过渡,成为北大出版集团中的核心出版社,年产值达到1.5亿元左右。那时的北大出版集团年总产值要达到8亿元左右。总之,进入北大出版集团,我们将和北大出版社强强联手,资源共用、优势互补,我们将利用北大的品牌优势、健全的发行网络,集中精力抓好选题建设,努力推出一批医学前沿学科的原创性著作,下大力气搞好版权贸易,为迎接入世的挑战、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您的生活阅历特别丰富,先后从事过多行业的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就您个人的感觉而官,与其他行业相比,出版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陆:社会是一本大书,真正读懂、读好也不容易。我喜欢自学,这些年来基本是边学边干。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我创业的源泉和动力。在企业的那段经历,使我深深地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目前高校的出版社的整体管理水平要低于社会的出版社,好多社长只讲规模效应而忽视管理,事实上,高校的出版社不仅具有雄厚的学术资源,而且享有国家的一些出版优惠措施,理应有更大的发展,可目前的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忽视管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出版业具有双重的属性,一方面图书是商品,另一方面,出版业又是文化产业,出版界这么多年来一直追求的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出版业又是风险性极高的产业,每年北医大出版社要新出100多种图书,能否被市场和读者接受,作为一社之长,每时每刻都心存忐忑。有的选题获得巨大成功,让人惊喜万分,有的选题被读者冷落,又感到寝食难安;有时为一个选题绞尽脑汁,三番五次难以定夺,有时灵感顿现,为想到绝妙的点子而拍案叫绝。书出版后,每当有人赞誉备加之时,心里就由衷地高兴。尤其是近几年,确实是越来越喜欢出版这个行业,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寻宝探矿者,面对祖国无比浩瀚博大、充满神奇和诱惑的医学文化宝藏,就像要去完成一项神圣而庄严的使命一样,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