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优秀作文:承受与不可承受
- 作文大全
- 2023-11-17
- 110
作文题目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米兰·昆德拉
学校文学社拟出一期社刊,其中“大家谈”栏目本期讨论主题为“承受”。栏目主编向你约稿,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限度内的承受,背负下的翱翔
李昊澎
尼采曾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诚然,重压与负担所造成的苦难可以帮助人们的成长。但人并非如米兰·昆德拉所形容的那样,“可以承受一切的重压与负担”。相反,个人所承受能力,有其自身的“弹性限度”。只有清楚地认知这条“红线”,有选择地承受生命中的重压,方得长足之成长,实现生命之翱翔。
红线意识,警惕突破限度。在人承受的各种重压之中,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生命中经历的各种苦难了。承受苦难从根本上说,它首先是一种侵蚀与折磨,其次才是重建与重构。苦难在促人成长的表象下面,既有苦难对心智的磨练,更有苦难对人性的摧残。一味地承受一切只会不断加高重建的门槛,最终不得跨越,留下一个个的“生命废墟”,从私营企业员工猝死,到大学生路边抱头痛哭。在这个内卷加剧,节奏加快的时代,我们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压与负担。如何清醒地认识自己生命的弹性,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崩溃”成为了每一个当代人的必修课程。其关键就在树立自己的红线,从身体到心灵,有保全,才会有成全,都要时刻警惕任何突破限度的趋势与可能。
背负重压,在承受中进升。正如巴尔扎克所言,“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迎击命运的挑战,勇担生命的重负,在挫折中成长,在坎坷中重建。日夜不停,那是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们的坚毅身影。废寝忘食,那是清华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们的坚守之姿。人们在负担与重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负重而行,承压而进,这是众多自强不息的人所奉守与践行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与畏惧挫折而一味逃避,必须在生命限度里有所承受,否则,必无人格之成长,生命之健全,人生之丰盈。
主观能动,恰当放弃选择。面对与生俱来的重压,我们只能承受并不断挑战。但面对后天的负担,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所选择。逃避那些远远大于生命限度的负担,从来都不是懦弱。正如格非所言、“逃离,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奔赴。”逃离天天996的折磨,那便是奔赴生命本应有的留白。而主动放弃那些无意义的负担,我们的脚步将更加轻盈。诸如杞人忧大般的忧愁是荒诞的,没有价值的,只会徒增负担之重。但对于那些限度以内的,应当背负的,我们应主动承担。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主动担起自己的那一份个人的、家庭的、时代的责任,在背负中有所作为。
逃避超限度的,放弃无意义的,背负应承担的,这才是承受的智慧,这样方得生命的翱翔。
让承受多几分原则与底气
徐睿函
浩浩历史长河,托举子苏子于贬谪之重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旷达,也吞没了屈子“唯我独醒”的忠魂。前途的幻灭与命运的苦难皆是重压,可苏轼承受住了,而屈原没有。为什么?不是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吗?
我想,米兰·昆德拉用一种文学化的表述,用“生命之重”之于人的重要性,来强调“生命之轻”的不可承受。同时,我们要注意他所说的“人”是超越个体的群体概念。人类文明千年,风云变幻,时代的每一粒微尘落到一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个体的承受力是极有限的,但由个体的“人”组合而成的一代代、一群群的“人类”是扛得住重压,在负重中生生不息的。屈原一人无法承受家国剧变,但百代干代的后人们却结成强大的群体,抵抗住无数历史风浪,将中华文明绵延至今。
诚然,群体的强大承受力仰赖于每个个体的承受。但承受绝不等同于忍受,不同于逆来顺受。“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泰戈尔口中的那朵“花”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将忍受错当承受。“承”是主动的迎接,而“忍”是被动的退让。作为一个脆弱却珍贵的个体,我们不应无条件接受任何名义的过度重压,坐以待毙,而应尽力反抗那只将我们“紧压在心上”的手,摆脱被动,主动减负。
“暴得大名堵,必有奇祸。”有时比承受苦难折磨更困难的,是承受幸福、安逸送来的“礼物”。有统计显示,有70%的彩票大奖中奖者在挥霍尽钱财后归于从前的平凡,更有甚者,被天降馅饼砸昏头脑,终因吸毒贩毒锒铛入狱。“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当下的青年学子,大部分已不愁温饱,当苦难的重压减少,幸福、财富,名望会在无声无息中成为未来新的重压。“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覆大舟也无力。”年轻的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把贪图享乐的惰性心理,尽量远离可能的“馅饼。”,专注于自身,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能力、实干,换取一份安心踏实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可以长久承受的。
承受苦难,或许可以如村上春树所言“当你独自走过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了。”但这样的“苦难哲学”不但老生长谈,而且难免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在物质日渐丰盈,竞争“内卷”也日益严重的当下,我们不逃避苦难考验,却也应适时反抗,在自我完善中,承受起更好的生活。
“长太息以掩涕兮”,屈原基于自由意志的人生选择,无可厚非,高标的家国情怀、高洁的人格魅力,值得景仰;但面对“生命之重”,却在太息流涕中消解掉人生内在动力,汨罗河让他人生所有的可能归于零。当他看到千年后的苏轼——面对仕途和人生的困顿,勇于承受,善于承受,依然能吹着黄州赤壁的清风,仰看盈虚圆缺的明月,收获了自我人格的笃定和对外在评价的超越,以至于在压力更重的惠州、儋州依然有巨大成就——会作何感想?
愿我们的承受不失原则,愿我们以能力作承受的底气。
网站地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