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名方,每一个都救过好几万人!
- 民间偏方
- 2022-05-23
- 218
中医特色是对症用药,辩症施治,在千年的时间之中,我们积累了不少安全、方便、效用显著的名方。这些方剂两个好处:
1.用得久,不少都是千年以上,千百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保留下来的;
2.配伍也比较精要,不会出现什么名贵中药为君药的。
下面10副中医名方,大家可以方便存下来,不说能治百病,至少对症还是很有效的。动动小手,帮忙传承一下吧!
血府逐瘀汤:行气活血法的代表方
主治: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方组:当归三钱,生地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三钱,柴胡一钱,甘草三钱,桔梗一钱半,牛膝三钱,水煎服。日一剂,每7天为一疗程。
出处:《医林改错》
方解:
现代《方剂学》更把本方推为行气活血法的代表方。本方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以生地黄、赤芍,加桔梗、牛膝组成。
桃红四物汤专于养血化瘀,以生地黄易熟地黄、赤芍易白芍,更增强攻逐“血府”瘀热之力;四逆散疏肝理气,气行血行,以助活血祛瘀。本方以桃仁、红花为君,破血行瘀,通经止痛。以川芎、赤芍为臣,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柴胡肝解郁,畅顺气血;枳壳破气消积;桔梗开宣肺气,且可 载药上行,直达“血府”以逐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以利“血府”瘀浊之消除;当归养血和血,生地黄滋阴,用以顾护正气,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独参汤:回阳
组方:将人参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约100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独参汤所用的人参必须是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高丽参。高丽参又有红参与白参之分,其中以红参为首选。
主治:补气固脱。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出处:《十药神书》
方解:人参,大补元气,单味应用其功更为专一。据研究,人参之所以能救治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危重之证,可能与其能兴奋大脑皮层,增加心肌收缩力和调整机体偏盛偏衰的病理反应有关。
此方应用方便,功效明显,可治疗元气虚脱、肢冷汗出、脉微细欲绝等症。人参勿与萝卜、浓茶和莱菔子同用。
小柴胡汤:主治感冒
组成:柴胡9克 黄芩9克 制半夏6克 炙甘草3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党参6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中耳炎等属胆胃不和者。
出处:《伤寒论》
方解:
邪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黄芩泄半里之热。
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
四物汤:补血方剂之首,比阿胶更好
组成: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2g,川芎8g
用法:水煎服
功能:一般来说,它具有补血调经的效果,可减缓女性的经痛。
主治:是补血方剂之首,血虚、血瘀、月经不调,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非常适合长期服用调养。
出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方解: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香的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结合,补血而不滞血,活血而不伤血,相比于阿胶,它更好。
四物汤配方多种,方用当归、川芎、芍药(白芍)、熟地四味药组成。然而在中国台湾省,比较流行的玫瑰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肉桂、熟地黄或者是生地黄熬制而成,如果是属于体质偏热的人适合喝生地黄组成的玫瑰四物汤,如果是体制偏寒性的人适合喝由熟地黄组成的四物汤。
补中益气汤:强健脾胃
组成:黄芪15克 白术10克 党参15克 当归6克 陈皮6克 柴胡5克 升麻5克 炙甘草5克
功效: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 疟等证。
出处:《脾胃论》
方解:
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温胆汤:理气化痰
组成:半夏6克 竹茹6克 枳实6克 陈皮9克 甘草3克 茯苓5克 生姜3克 大枣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解:
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龙胆泻肝汤:清下焦湿热
组成:龙胆草(酒炒)6g,黄芩(酒炒)9g,山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酒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主治: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出处:《医宗金鉴》
禁忌:内服每易有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五苓散:肝郁血虚
组成: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2克 白术9克 桂枝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出处:《伤寒论》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
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归脾汤:心脾两虚者甚合用
组成:白术9克 茯神10克 黄芪12克 龙眼肉10克 酸枣仁10克 党参12克 炙甘草5克 当归10克 远志10克 木香10克
用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出处:《济生方》
主治: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方解:
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使脾胃强健,气能统血,为主药;当归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辅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效。
大承气汤:通便泄热
组成:大黄12克 厚朴9克 枳实9克 芒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顺气泄热
出处:《伤寒论》
主治:
1.肠胃燥热积滞。证见大便坚实不通,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高热神昏,谵语,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
2.热结旁流。证见下利清水臭秽,虽利而腹满胀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数。
方解:
本方为泻下之峻刺,有通便泻热之功。方中以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为主药;辅以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积滞不去,由于气滞不行,故佐以枳实、厚朴消痞除满,行气散结,四药合用,有峻下热结的功效。
对于肠胃燥实、郁滞不通者能承顺胃气下行,使塞者通,闭者畅,故名承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