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疾病
- 健康知识
- 2023-02-16
- 128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疾病 其他 中医常识 近日,我国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期规范临床行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中西医临床专家指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势在必行,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感染性疾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西药异曲同工
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的医生办公室,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张淑文教授正在为一位重症肺炎患者开中药方。张淑文介绍:“这位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口干、咳嗽等症状,加一些滋阴润怖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已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从事了20余年急性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的张淑文教授,获得了这样一条经验:对于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冶疗措施应该是中西医并用。她指出,由于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增加以及耐药菌株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会出现病程延长、治疗无效等问题。他们目前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抗感染的作用机制不是直接抑菌杀菌,而主要是提高血中嗜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指数及血清总补体水平,从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御和抗感染能力,从而减轻因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也就是“消炎”。张淑文认为,抗菌药物抑菌杀菌作用强,中药无法与之媲美,但中药在治疗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上的作用独特。可以说,中西药是通过不同的治疗途径,起到了相同的抗感染作用。如重症细菌性痢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是泄热、祛毒、扩容、纠酸,而这些措施又是防治休克的重要环节。其中清利湿热、菌毒兼治、尽快除热祛毒是单用抗菌药物不易奏效的,但应用中药却能发挥其特长。
《感染性疾病中成药应用手册》主编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管处处长景录先主任医师认为,中成药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更多是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等方法达到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感染能力的目的。因此,当病情不是特别严重时,可以适当选择某些中成药,.加上合理的休息与饮食,有些疾病可以很快康复。这样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因随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群的产生。为确保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最佳疗效,应遵循中医辨证论冶的指导原则,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合理使用中医药。
合理使用中西药 临床事半功倍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是王宝恩、张淑文等领导的课题组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就已经研究得出的结论。当时张淑文教授和科研人员“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对成人急性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观察。其中中西药组(中药与抗生素合用)与西药组(单独使用抗生素)各100例,对比两组临床观察结果,发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炎症吸收时间,中西药组较单纯抗生素治疗均有缩短。
张淑文说,因为感染科都是重症患者,因此他们还是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与此同时,要重视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机体对侵入病菌和毒素所产生的全身性中毒反应,根据不同时间的临床症状,综合运用中药进行冶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如在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治疗时,可在针对致病菌选择抗菌药的同时,运用以泻下为主的方药如单用大黄或大黄、芒硝、元参、甘草合用进行治疗。实践证明,这样的冶疗可以解热降温,提高机体防御功能,拮抗内毒素以及清除肠内积滞和有毒物质,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展及防治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三大症候(高热、昏迷、休克)。
张淑文指出,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的同时,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目前,需要加强科研工作,研究中药对抗耐药的作用机理,制定中医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原则,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药。
治疗感染性疾病中西药异曲同工
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的医生办公室,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张淑文教授正在为一位重症肺炎患者开中药方。张淑文介绍:“这位患者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口干、咳嗽等症状,加一些滋阴润怖的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已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从事了20余年急性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的张淑文教授,获得了这样一条经验:对于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冶疗措施应该是中西医并用。她指出,由于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增加以及耐药菌株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会出现病程延长、治疗无效等问题。他们目前的实验研究发现,中药抗感染的作用机制不是直接抑菌杀菌,而主要是提高血中嗜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指数及血清总补体水平,从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御和抗感染能力,从而减轻因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也就是“消炎”。张淑文认为,抗菌药物抑菌杀菌作用强,中药无法与之媲美,但中药在治疗细菌引起的炎症反应上的作用独特。可以说,中西药是通过不同的治疗途径,起到了相同的抗感染作用。如重症细菌性痢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是泄热、祛毒、扩容、纠酸,而这些措施又是防治休克的重要环节。其中清利湿热、菌毒兼治、尽快除热祛毒是单用抗菌药物不易奏效的,但应用中药却能发挥其特长。
《感染性疾病中成药应用手册》主编之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管处处长景录先主任医师认为,中成药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更多是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等方法达到调节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感染能力的目的。因此,当病情不是特别严重时,可以适当选择某些中成药,.加上合理的休息与饮食,有些疾病可以很快康复。这样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因随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群的产生。为确保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发挥最佳疗效,应遵循中医辨证论冶的指导原则,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合理使用中医药。
合理使用中西药 临床事半功倍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疾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是王宝恩、张淑文等领导的课题组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就已经研究得出的结论。当时张淑文教授和科研人员“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对成人急性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了观察。其中中西药组(中药与抗生素合用)与西药组(单独使用抗生素)各100例,对比两组临床观察结果,发现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炎症吸收时间,中西药组较单纯抗生素治疗均有缩短。
张淑文说,因为感染科都是重症患者,因此他们还是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与此同时,要重视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机体对侵入病菌和毒素所产生的全身性中毒反应,根据不同时间的临床症状,综合运用中药进行冶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如在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治疗时,可在针对致病菌选择抗菌药的同时,运用以泻下为主的方药如单用大黄或大黄、芒硝、元参、甘草合用进行治疗。实践证明,这样的冶疗可以解热降温,提高机体防御功能,拮抗内毒素以及清除肠内积滞和有毒物质,有利于控制感染的发展及防治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的三大症候(高热、昏迷、休克)。
张淑文指出,从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出,在临床应用抗菌药的同时,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目前,需要加强科研工作,研究中药对抗耐药的作用机理,制定中医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原则,以便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