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药药方 > 正文

大麦的作用与功效

大麦
(《本草经集注》)

【别名】E(《广雅》),倮麦,E麦(陶弘景),牟麦(《纲目》),饭麦、赤膊麦(《医林纂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果实。

【植物形态】大麦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光滑无毛。叶鞘无毛,有时基生叶的叶鞘疏生柔毛,叶鞘先瑞两侧具弯曲沟状的叶耳;叶舌小,长仪l~2毫米,膜质;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8~18厘米,宽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10厘米,分为若干节,每节着生3枚完全发育的小穗,小穗长约2厘米,通常无柄,每小穗有花1朵,内外颖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长成短芒,长仅8~14毫米;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光滑,具5条纵脉,中脉延长成长芒,极粗糙,长8~13厘米,外稃与内稃等长;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为2枚。颖果与内外稃愈合,罕有分离者,颖果背有沟。花期3~4月。果期4~5月。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枯黄茎秆(大麦秸)、发芽的颖果(麦芽)、幼苗(大麦苗)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甘咸,凉。

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

②《本草衍义》:"性平,凉。"

【归经】《要药分剂》:"入脾、胃二经。"

【功用主治】和胃,宽肠,利水。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

①《别录》:"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②《唐本草》:"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

③《崔禹锡食经》:"主水o。"

④《本草拾遗》:"调中止泄。"

⑤《纲目》:"宽胸下气,凉血,消积,进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经集注》:"蜜为之使。"

【选方】①治卒小便淋涩痛:大麦三两,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麦芒入目:煮大麦汁洗之。(孙思邈)

③治蠼螋尿疮:大麦研末调敷,日三上。(《伤寒类要》)

④治汤火灼伤:大麦炒黑,研末,油调搽之。(《纲目》)大麦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腻,容易下咽,以助胃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