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红丝疔简介 生疔可以吃虾吗
- 知道问答
- 2023-08-24
- 135
是疔疮中的重证。随处可生,但多发于四肢,头面少见。其发病原因,多由火毒而生。小儿恣食厚味,体内郁伏火热,继因感受疫毒,内外合邪,遂致手足生疔,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发。或被昆虫咬伤,皮肤破损,感受毒气。
文章目录:
一、小儿红丝疔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1 拼音
xiǎo ér hóng sī dīng
2 概述
红丝疔,因其有红丝一条向心走窜而掘局没得名。是疔疮中的重证。随处可生,但多发于四肢,头面少见。其发病原因,多由火毒而生。小儿恣食厚味,体内郁伏火热,继因感受疫毒,内外合邪,遂致手足生疔,毒判纳流经脉,向上走窜而发。或被昆虫咬伤,皮肤破损,感受毒气,走窜而成。如疔毒走散,可累及其他脏腑,攻于心则昏迷,入于肝则痉厥,累于肺则喘嗽,窜于脾则腹胀,进于肾则目暗、手足冷。红丝疔的临床表现,先是手指或足趾生疮,继则于前臂或小腿内侧皮肤出现红丝一条或数条,并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可达肘或腋部,下肢可达腘窝或胯腊汪间,或更向上蔓延,按之有硬索条状感,有压痛及烧灼感。轻者红丝较细,无全身症状,重者红丝较粗,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力,苔黄脉数等全身症状。红丝疔乃火毒之证,治宜清热解毒为主。用五味消毒饮合蟾酥丸加半枝莲、草河车。如壮热口渴者,火毒较重,可加用黄连解毒汤加淡竹叶、生石膏、生山栀、连翘。毒盛肿痛甚者,加银花、甘草、丹皮、赤芍。大便秘结者,可加用大黄、玄明粉等以攻里透毒。不易出脓者,可加用皂角刺、穿山甲。如出现走黄而见神昏谵语者,用安宫牛黄丸或紫习丹,以清热开窍,解毒镇惊。咳吐痰血者,加川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芦根、以清热止血,豁痰止咳。喘咳者用鲜竹沥加生姜汁一、二滴,炖温冲服。大便溏泄者,可加银花炭、黄芩炭、地榆炭以清热收敛而止泻。呕吐者加竹茹以清热止呕。阴液损伤,舌干无津者,可加鲜生地、鲜石斛、黑元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而清热。风动惊厥者,可用羚羊、钩藤、生龙齿以凉肝镇痉。二、生疔可以吃虾吗
可以
不可以
三、唇边生疮,红肿疼痛多为
【答案】:B
唇之形态:
(1)唇干而裂:为津液已燃稿蠢伤,见于外感燥热伤津,脾热或阴虚液亏。
(2)口唇糜烂:多为脾胃积热上蒸所致。
(3)唇内溃烂,其色淡红:多为虚火上炎。
(4)唇边生疮,红肿疼痛:为心脾积热所致。
(5)唇角生疔,麻皮陪木痒痛,多敬磨为锁口疔;人中部生疔,多为人中疔。
(6)人中满唇反:为脾阳已绝。
四、五疔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出自《中藏经》卷三·五疔
- 4.1 白疔
- 4.2 赤疔
- 4.3 黑疔
- 4.3.1 牙龈生疔色黑
- 4.3.2 耳内生疔
- 5 出自《外科正宗》卷二·五疔
- 5.1 火焰疔
- 5.2 紫燕疔
- 5.3 白刃疔
- 5.4 黑靥疔
- 5.5 黄鼓疔
- 6 参考资料
- 附:
- 1 治疗五疔的穴位
- 2 治疗五疔的方剂
- 3 治疗五疔的中成药
- 4 古籍中的五疔
1 拼音
wǔ dīng
2 英文参考
five kinds of boilsfive kinds of furun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五疔为病名[1]。五种疔之总称。历代外科学家或各有不同内容之五疔者。
4 出自《中藏经》卷三·五疔
1.出自《中藏经》卷三[1]。所称之五疔,即白疔、赤疔、黄疔、黑疔、青疔[1]。认为疔之根在肺者为白疔,其根在心者为赤疔,其根在脾者为黄疔,其根在肾者为黑疔,其根在肝者为青疔[1]。其因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高粱厚味,甘肥毒鱼酢酱,或 *** 过度之所致[1]。蓄其毒邪,浸渍脏腑,始变为疔[1]。
4.1 白疔
白疔为病名[2]。《外科图说》卷三:“白疔者,根在肺,起于右鼻。”面疔的一种[2]。
4.2 赤疔
赤疔即红丝疔。红丝疔为病名[3]。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又名赤疔、血箭疔、红线疔、金丝疮、血丝疮、红演疔、血丝疔、红丝疮、红丝血箭疔、红演儿、紫疥癍[3]。因火毒凝聚或破伤感染所致[3]。多起于手足,生于手,有红丝入腋;生于足,有红丝入腹,均属重证[3]。初起局部红肿热痛,继而起红丝沿小腿或手臂迅速向上走窜,重者可伴寒热头痛,乏力[3]。治宜清热解毒,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并于红线远端挑刺放血,再隔寸挑刺令其微出改颂差血;或用灯心蘸烟油于红丝尽头灸一壮,再刺疔头,或用浮萍草嚼烂外敷,亦可于红丝尽处刺断,搽离宫锭子[3]。
4.3 黑疔
黑疔为病名[4]。4.3.1 牙龈生疔色黑 黑疔系指牙龈生疔色黑[4]。多由阳明火毒、或大肠经湿热熏蒸而成[4]。为疔生于牙缝龈肉上,其色黑,且麻木而痒,或破溃后流脓血,疼痛甚剧,连及腮项[4]。“牙疔牙缝胃火成,大肠湿热亦可生。肿如粟米连腮痛,若兼麻痒即黑疔。”(《医宗金鉴》卷六十五)[4]。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外吹清咽利喉散[4]。
4.3.2 耳内生疔 黑疔系指耳内生疔[4]。多由火毒上炎致疔生于耳内,形如花椒子,根脚深,色黑,疼痛如刺,痛引腮脑[4]。《外科正宗》卷四:“黑疔生于耳窍之内,黑硬腐烂,破流血水,疼及腮颧。”治宜解毒泻火[4]。可选用五核皮味消毒饮、龙胆泻肝汤等加减[4]。或服蟾酥丸[4]。
5 出自《外科正宗》卷二·五疔
出自《外科正宗》卷二。命名五疔为:火焰疔、紫燕疔、白刃疔、黑靥疔、黄鼓疔[1]。亦皆与五脏相应[1]。
5.1 火焰疔
火焰疔为病名[5]。出《外科正宗》卷二。多生于唇、口及手掌指节间,初生一点红黄小疱,痒痛间作,左右肢体麻木,重则寒热交作,头晕眼花,心烦发躁,言语昏愦,此属心经毒火而成[5]。治同疔疮[5]。
5.2 紫燕疔
紫燕疔为病名[6]。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紫靥疔[6]。多生于足、腰胁、筋骨之间,初生便作紫疱,次日破流血水,甚则目红,指甲青,舌强神昏,睡语惊惕,此属肝经毒火而成,治同疔疮[6]。
5.3 白刃疔
白刃疔为病名樱渣[7]。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肺疔[7]。初生白疱,顶硬根突,破流血水,痒痛兼作[7]。多生鼻孔、两手,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咳吐痰涎,鼻掀气急,此属肺经毒火而成[7]。治同疔疮;生于鼻者,治同鼻疔[7]。
5.4 黑靥疔
黑靥疔为病名[8]。出《外科正宗》卷二。其患多生于耳窍、胸腹腰肾偏僻软肉之间[8]。初生黑癍紫疮,毒串皮肤,渐攻肌肉,顽硬如疔,痛彻骨髓[8]。重则手足青紫,惊悸沉困,软陷孔深,目睛透露,此属肾经毒火而成[8]。治同疗疮[8]。不宜下,须兼滋肾水[8]。
5.5 黄鼓疔
黄鼓疔为病名[9]。出《外科正宗》卷二。多生口角、腮、颧、眼胞等处,初起黄疱,光亮明润,四畔红色缠绕,麻痒感间作,重则恶心呕吐,肢体木痛,寒热交作,烦渴干哕,此属脾经毒火而发[9]。治疗同疔疮[9]。
6
五、红丝疔的临床特点
该病好发于前臂及小腿的内锋含握侧。先在原发病灶处有红肿热痛,继则有红丝一条,由前臂或小腿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导向肘部而及腋窝,下肢导向膝部而及腹股沟,使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如恶心、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力、苔黄、脉数等。红细较细的,1~2天可愈;红丝较粗的可结块,银庆一处未愈,他处又起,有的2~3处相互串连。病变在浅部的,结块多而皮肤色红;病变在深部,皮色暗红,或不见红丝,但可见条索状肿胀和压痛。如不消退则化脓,化脓在7~10天左右,溃后收口较易。如果2~3处串连贯通,则收口较慢,严重者可引起“走黄”。
本病病因多由于足部生疔、足湿气糜烂或皮肤破溃,感染邪毒,以致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
诊断要点为:前臂及小腿内侧呈红肿热痛,红丝向上迅速走窜,附近淋巴结肿痛,重者伴发老拿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生疔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下一篇:当归活血汤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