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津津有味地吃
- 生活百科
- 2023-03-28
- 138
儿童保健门诊常有一些忧心忡忡的家长,带着瘦骨嶙峋的孩子来咨询,检查孩子为何厌食。这些孩子都做过多种检查,证实内脏,尤其消化道无病,服用各种帮助消化的药物未见改效。父母怎能不为他们焦急呢?
欲滴垂涎何处来
见了美味食品,孩子会流口水或情不自禁地吞口水。但是一个新生儿即使再饿也不会见了美食佳肴就垂涎欲滴,更不可能望梅止渴。正如从未吃过螃蟹的人即使肌肠辘辘也不会动手去吃这张牙舞爪的怪物。这说明人从有进食的欲望到进食的发生,只有饥饿感是不够的。
进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对食物通过视、嗅、品尝、消化一系列过程建立了食物神经中枢的条件反射后,再见到同样的食物就会垂涎欲滴了。
进食是需要训练的技能
饿了就会觅食、见食物就会进食,这并非只是本能那么简单。刚出生的婴儿,进食确是本能和非条件反射性的,但很快就变为经验性的了。当闻到乳汁的香味甚至听到母亲的声音,小婴儿会有愉快的表示,甚至可有吞咽动作。可见因对食物感觉(食物的色、香、味、形)而引发的进食行为要靠生活经验积累。复杂而协调的吞咽固体食物,需要有一个训练过程,先是学吞液体食物,进而学吞粘稠食物,最后才是固体食物。今天断奶,明天就喂粥的孩子决不会一口一口地吞食,他常会拒绝、呕吐或呛咳。
除吞咽外,与进食有关的神经和肌肉动作的发育,也与进食技能的掌握密切相关。如会坐后才能坐着喂食,坐稳后两只小手才能去抓食具和食物。用手握匙、持杯饮水、抓取食物等的粗大和精细动作的形成并非生来就有,而需学习和训练。所以,要使孩子能愉快、自觉及熟练地进食,获得对食物的判断力,适应性地接受食物,以至自动进食,需按不同年龄相应的智能和动作发育进程加以训练。
切勿错过关健时刻
小儿任何技能的掌握过程均有其相应的关健时刻,过了此时再去训练多要事倍功半,甚至功到事不成。进食也一样,也有学习和训练的关健时刻。
培养孩子对不同食物的感觉,对引发进食行为很重要。婴儿满月后就可喂给果汁、菜汤或菜汁等。菜汤中可以加入少量的盐,使孩子适应碱味。这样婴儿接受了丰富的食物感觉信号,对进一步添加辅食品的适应性有益。4个月起应开始用匙授食,这是进食行为发育的里程碑,它架起了从单一接受液状的乳汁过渡至接受固体食物之间的桥梁。先用匙喂水,继之喂半固体糊状食物,这是训练吞咽协调动作的重要阶段。开始时孩子只会以吸吮的方式吃匙中的食物,以后逐步学会先用上唇舔净匙中的食物品尝,继之双唇闭合而吞咽。此动作发生意味着进食行为趋向成熟,这约在一岁左右。对食固体食物,早至5个月就能开始训练,可给孩子一小片能被口水浸得软的松脆饼干,或软而薄的馒头,或面包片。此时孩子虽未出牙,但已会用上下颌的对切和移动嚼磨固体食品。这就训练了食固体食品应具有的咬和嚼的协同动作。但真正会食含较硬纤维素的固体物,齿和舌能参与整个食物的咬、嚼和搅拌,要在一岁以后。故"有渣"固体食物一岁后才能参加。
此外,6个月左右孩子已会握持玩具,此时可给孩子一带把柄的杯教他捧着饮小口的水,这是对进食方式和手的动作的双重训练。同时可给孩子外形各异的食物让孩子自己去取送入口。例如从小片的饼到一粒去了核了葡萄。孩子兼得了对食物的综合感觉及取时手的精细动作训练。完成得好时,应用表情或语言鼓励以激发孩子进食的兴趣和愉快感。
进食受多种因素影响
除了训练是至关重要外,进食技能的掌握还受小儿的先天气质、大脑发育、精神及情绪因素乃至社会因素如文化、习俗等的影响。
婴儿气质分为易教儿及难教儿两大类。难教儿对食物形式及授食主式的改变往往适应极慢。开始多是顽固拒绝,在无数次地重复给予后方会接受。如父母不理解,怕孩子饿坏而"妥协",放弃匙授,那么,一岁多的孩子还只能以奶充饥。由于错过了用匙授半固体食物的关健时刻,孩子即使已2岁多,但当喂一口粥或饭时他们仍含着不吞甚至恶心、呕吐。家长常怀疑其喉咙太细,孩子也多因恶心呕吐而对进食产生恐惧,最后导致厌食。
情绪可影响食欲。厌食儿父母常有两招,一是喂食从房间走到厅堂,厅堂又走出大门。孩子无法建立起特定的进食环境下(如餐桌旁)产生的条件反射,久而久之对进食兴趣更淡漠。二是用恐吓方法逼孩子进食,使进食成了孩子逃避惩罚的无奈行为,恐惧和压抑抑制了食欲。还有一种孩子原来并不厌食,但因父母常利用用餐时间教子,久之便使孩子"望食生畏"了。
一句话,消化不良和厌食是两码事,厌食是综合因素引起的。家长们,当你的孩子厌食,除了找医生外,应先反省一下:你是否在关健时刻培养和训练了孩子的进食技能和习惯?
上一篇:小二仙草的作用与功效
下一篇:芦竹箨的作用与功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