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购买食品,多一种“过敏意识”

有人食用蜂皇浆会出现皮肤红肿,有人食用奶制品会上吐下泻,有人吃海鲜会出现荨麻疹……如今的食物过敏患者越来越多,食品包装上相关的过敏提醒却寥寥无几。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有关专家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分析食品配料,以避免过敏。

记者先后到庆春路、建国北路上的几家大型超市内查看,发现国外食品基本上有过敏提示,而国内大多数食品没有。只有“康师傅”方便面、“卡夫”饼干和上海“达能”饼干等少数品牌食品的外包装上有过敏提示,但这些提示往往很不显眼。

随机调查的10多位消费者都表示,购买食品时一般只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连配料都很少看,更别说过敏提示了。

“大多数患者是在经历数次食物过敏后才会发现自己对某种食品过敏,有的甚至过敏反应很强烈,到医院诊治后才知道。”浙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阮黎明告诉记者。据了解,乳类、蛋类、海鲜类、坚果类、饮料类等食品,都可能引起一些特定体质人群的过敏反应。此外,不少食品添加剂中的成分、色素以及保鲜剂也有可能引起过敏。过敏反应的症状轻者表现为腹泻、皮肤红肿等;重者呼吸困难、休克等,有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像蜂皇浆对有哮喘和过敏史的人群就有可能致命。为此,国家质检总局正在准备公布实施的《食品标识标注规定》,在意见稿中有强制性规定:凡是含蜂皇浆、咖啡因、脱脂乳等易过敏食品必须标注过敏提示。

省消保委专家指出,消费者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比如在出现腹泻等一些突发性反应后,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就诊,了解是否是过敏症状。有过敏史的消费者,一定要多注意食品的过敏提示,若找不到过敏提示,则应多关注食品标注的配料成分,以避免误食有过敏成分的食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