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偏方 > 正文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一个神奇的千年古方,巧妙运用治百病

在中医的临床运用中,有些奇妙的方子被广泛运用,并诞生了一句话记录方剂的名言,比如“用好小柴胡,不用找大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方子,也是自带音响的,被人们称为“有病没病,防风通圣”。小柴胡汤是张仲景秘传的经方,而且入围中医十大名方。但是,防风通圣散是刘河间创立的时方,虽然没有入围中医十大名方,但是它的运用却广为流传。

防风通圣散,是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的一个方子,原本是用来表里双解的。很多人刚开始接触这个方子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很惊讶。惊讶什么呢?怎么一个大师级别的医师会开出这么杂乱无章的方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方剂的组成。

防风通圣散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炒)、白术、山栀、大黄(酒熏)、芒硝(后下)各五钱,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甘草二两,滑石三两”组成。煎服方法是先将药方打成粉末,每次服用时取药末二钱,用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如果没有麻黄或者考虑不宜使用麻黄的,可以用豆豉或浮萍代替。

全方18味药,表面上看,这方子的这些药太过庞杂,不太符合中医组方的常规,而且里面很多药的作用不一致,比如,既有发表祛邪的中药,又有泻热通便的中药;既有辛温解表的中药,又有苦寒凉中的中药;既有攻邪去实的中药,又有扶正补虚的中药。咋一看,会让人觉得,这有点“方不成方”的感觉。假如是个普通医生开的方子,估计立马有人要说他是庸医了。

可是谁叫这个方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河间开的呢?那么,其中必有深意啊!(多么现实的领悟啊!)如果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全方虽然用药比较庞杂,但是却各司其属,反而有一种“大菩萨、小菩萨,各归各的位”的感觉。刘氏将治表攻里、泻实扶正、清热凉中、辛温发表等多种相反相成的中药融为一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后世称之为“防风通圣治百病”。

对于防风通圣散的组方原理,明代医家吴鹤皋在《医方考》中说的很详细,第一,“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第二,“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第三,“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第四,“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第五,“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袪诸经之游火”;第六,“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朮,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从这六个方面来细细观摩,就会发现该方的独特之处。

但这里并没有提到生姜有什么用。而清代名医王旭高则认为,“生姜通彻表里”,且全方“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并进一步指出,“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也由此奠定了防风通圣散的重要地位。

防风通圣散问世千年以来,古今医家和民间百姓已习将它作为春季“防疫”与四季“脱敏”药服用,疗效极佳。而现代也常用来治疗重症感冒、流行性感冒、猩红热、腮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牛皮癣、荨麻疹、风疹、瘙痒症、湿疹、面部蝴蝶斑、疮疖、扁平疣、斑秃等皮肤病。

对于防风通圣散的作用,正如清代医家雷丰在《时病论》中所说,“主治甚多,不能尽此,其药味表里气血皆备”,所以现代也有学者用它来降血脂和抗过敏。更奇妙的是,即便是没有任何疾病的成年人,也可以服用防风通圣散来养生防病,这也是“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说法的由来。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