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祥 循经拨点疗法
- 健康知识
- 2024-04-18
- 83
循筋拨点疗法 王家祥 中医的主体思想是阴阳的动态平衡,在人体除了内在脏腑功能的动态平衡,还有外在脊柱与肢体的动态平衡,且骨架的平衡与否亦主要取决与筋的平衡,其缘由是“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在《灵枢。经脉》篇提到“骨为干,筋为刚,肉为墙。”骨骼是人体的一个框架,肉是人体的外围结构,筋才是维持外在平衡的关键。故人体外在的动态平衡主要在筋。筋的特性是柔韧并维持骨架的正常位置,只有筋保持正常的柔韧性,骨架就不会出现偏歪。才会“骨正筋揉,气血自流。”而维持人体外在的动态平衡。一但筋的柔韧出现问题,就会进一步牵拉骨骼,导致骨的不正而影响到气血的流通,进一步影响到脏腑功能的平衡紊乱。现在的中医大都套用了西医的理念,认为“筋”是肌肉、筋膜、韧带、神经、血管等柔性组织,而我临床研究拨筋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拨的并非这些组织,我们拨的就是筋经的筋,而且我发现我们临床所拨的筋结点只有在病变反映的时候才会出现,平时是触摸不到的。而我临床发现筋结点是沿线分布,有的和筋经的走线分布,而有的并未按筋经的走线分布。其中这些没有按筋经走线分布的筋亦有一定的规律,其按我们的运动力线分布。这也进一步证明“筋者,肉之力也”我们人体的力量主要来源与筋。
《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个筋靠的是阳气的濡养,只有阳气充沛筋才会柔韧。少儿生体柔韧其原因就是阳气充沛,老年生体的不灵活其原因亦是阳气衰败,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阳气进一步衰败,人体活动亦逐渐的僵硬,当人死亡后完全就是硬梆梆的尸体一具。这也就是中医讲的人的形体为阴,人的形体需要阳气的敷布才会柔韧,而输送人体阳气的就是筋。这个阳气在中医中又叫真气,五脏原真之气。《灵枢。刺节真邪》篇提到“真气者,所授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在《金匮要略》中提到“五脏原真通畅,人即安和。”在《灵枢。大惑论》中提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与目而为之精。”而在《灵枢。卫气行》篇中提到“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然后卫气通过眼睛的周围从头部向下布散。再入五脏,继续又上注于目,周而复始。
我通过对内经的学习并结合临床的一些感悟,认识到筋是约束并固定骨架,是保持人体外在平衡的主要结构,其是人体阳气,也就是人体五脏(包括六腑,讲五脏六腑涵盖其中了)原真之气的一个输送管道。其运行是五脏原真之气由五脏向上输送于头部,再由头部向下通过手足的六阳经的筋经输送于四肢,再回归于五脏六腑,五脏六腑之精气复上输于头部而复下传,周而复始。由这个理念的指导,本人认为肢体下部的伤痛可以在上部寻找原因。中医认为寒主收引,疼痛的原因就是寒气痹堵筋经,导致筋经的挛缩而产生疼痛。其筋经疾病的治疗在《黄帝内经》中就只有一种方法叫燔针劫刺,也就是用一种温通的方法来治疗筋经的疾病。从《黄帝内经》治疗筋经疾病的燔针劫刺也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人体的筋经就是输送人体五脏原真之气(阳气)的一个通道系统,这个通道系统纵横交错,有大小无数的通道,其排列是有序的。筋平时都是柔韧的,故其隐而不显,只有在病变的情况下才会以筋结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筋结形成的地方就是我们原真之气运行受堵的地方,我们原真之气痹堵,则其输送管道的远端就会失去正常的真气供给而产生酸、麻、胀、疼、冷等异常表现。也就是我们肢体下端或者远端的异常表现,我们可以顺着筋经的循行路线向上寻找,找到我们原真之气被痹堵的位置,进行拨按松解以打通原真之气输送的障碍,恢复其正常原真之气的正常输送,则在下的异常表现就会消失。笔者称此法为循筋拨点疗法。
在伤科疾病中循筋拨点疗法不单是治疗的一个方法,也是诊断伤科疾病的一个手段,其在肢体下端的很多痛证,我们都可以按筋经的走向向上寻找,在筋经路线上常常可以找到引起疼痛的主要痹堵点,这个痹堵点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发部位,由此我们也会进一步的明确疼痛的主要原因。为其治疗找到正确的方向,可以避免一些漏诊和误诊的出现。 B我在临床上总结的筋经路线是。人体的原真之气头部的第一组路线由双眼的内眦(睛明穴)部位经头顶向后沿脊柱两旁的膀胱经内侧华佗夹脊路线向下 直达骶椎。第二组路线由双眼的框上孔部位向后直达头枕部先下沿膀胱经外侧线下行。其在肩胛骨内侧部位分支沿肩胛冈下横行至肩贞穴区域沿上肢后侧直达无名指。地三组路线是由目外眦后上方的太阳筋沿头部外侧至头枕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交接部位,并在此分为两支,一支沿颈椎横突向下,横向沿肩井、肩禺并顺着上肢外侧正中线直达中指末端。另一支顺着胸锁乳突肌下行之胸锁关节,沿锁骨下向外横行至肱骨的结节腱沟部位沿下肢前外侧直达拇指末端。头部第二组线沿膀胱经外侧线下行在胸十二与腰一横突部位分为四支。一支直接下行至足底;一支向外斜行至髂棘,再沿大腿外侧直达外踝尖;一支斜向髂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侧,髌骨中点,直达足中趾;一支沿腰大肌下行至股骨小转子,再向下直达内踝尖。
接下来我谈谈拨筋在伤科临床上的运用。
一、头疼头晕
在临床中头疼头晕的患者非常多,骨伤的颈椎病中有很多患者就表现为头疼头晕, 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这个部位弹拨后头疼头晕多会立即缓解,这个部位就是斜方肌在头枕部的依附部位,我称之为风池上。而临床中我发现头部疾病在这个部位都有显著的压痛点,而其头部疼痛的部位不一其则头枕部的压痛点亦有所偏差,而且常常在局部可有触摸到一条细小的线壮的筋,头疼部位不一则这根筋或者疼痛的点亦有所变化,治疗就是弹拨这根细小的筋或者针刺这个部位,症状典型者绝大部分可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头疼偏于颞部近耳一线的疼痛点或者筋偏于斜方肌起点的外沿,头正中疼痛则这个疼痛点居于斜方肌起点的内侧部位。头正中偏外侧一线的疼痛则这个疼痛点或者可以触摸的筋就居于斜方肌起点的正中部位。这三条线我临床中将其定为内侧线、中路线和外侧线三线,其内侧线区域疼痛我临床配合睛明穴区域点按,中路线区域疼痛我配合点按框上孔,外侧线我配合太阳筋点按。
二、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部疼痛伴随上肢的疼痛或者麻木为主的,而在颈部和上肢区域我临床发现其分布有三个主要的线路。
第 一条线路是颈部疼痛以后侧与肩胛区域为主,上肢主要表现在肩部后侧、上肢的后外侧至手的小指一线疼痛或者麻木,这类病人临床很普遍,其双臂前伸如骑车的姿势或者上肢上举是则上肢后侧一线疼痛或者麻木比较明显,而上肢自然下垂时症状减轻。治疗此类我主要处理颈部后侧和肩胛区域,重点在肩胛岗下区域寻找压痛点进行拨按。此类患者肩贞穴区域常常有明显的筋结点。对肩胛岗下区域和肩贞穴区域进行拨按,患者症状多可很快消失。
第 二条线路是颈部横突,肩井、肩禺至上肢外侧正中至食、中、无名指一线,此类患者颈部症状常常不典型,大多表现为上肢疼痛或者麻木胀痛,手臂下垂时疼痛或麻木加重,而上举手臂麻木或疼痛反而减轻或者消失。此类患者在颈部横突,多在颈椎第二、三横突部位常常可以触摸到筋结,予进行拨按,症状多可立即缓解。有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肢不能主动上举,被动上举正常,亦在颈椎第二、三横突部位常常可以触摸到筋结,予进行拨按,大多患者当即即可上举上肢。
第三条线路患者主要以颈部胸锁乳突肌 疼痛为主,上肢前外侧至手拇指、食指一线疼痛或者麻木,亦是上肢下垂时疼痛或麻木加重。此类患者上举上肢麻木症状多不能缓解。此类患者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沿,乳突下方常常可以触摸到明显筋结,这个部位的筋结我定名为乳突下。有部分患者在锁骨下沿可以触摸到筋结。此类患者我亦是重点处理这两个部位。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以心悸胸闷为主的患者,此类患者常常表现为背部肩胛区发紧,有的表现为这个区域怕冷,此类患者在此区域常常可以触摸到筋结,予筋结拨按其心悸胸闷症状多可立即缓解。
三、腰腿疼痛
腰部疼痛中常常有一部分患者的表现是腰骶部胀痛,久坐和劳累后胀痛加重,休息后减轻。此类患者常常在胸腰结合部痞根穴区域会触摸到硬性筋结,当将这个筋结拨软散开后患者的腰骶部胀痛消失。髂腰肌的损伤在痞根部位亦大多可有筋结,予以痞根揉按松解,髂腰肌的疼痛亦会得到立即缓解。
在腰腿疼痛的患者中,其下肢的疼痛常常分为四个 区域,这四个区域分别是前、后、内、外四条线,其前线疼痛者常常在俾关穴区域会触摸到筋结,予以拨按后下肢前侧的疼痛常常会得到立即的缓解。其下肢外侧线疼痛的常常在跳跃点、大转子上区域、阳陵泉等部位有筋结点,予以拨按松解后下肢外侧一线的疼痛常常会立即缓解。下肢后侧线的疼痛常常在秩边穴、合阳穴部位触摸到筋结,予拨按松解后下肢后线的疼痛多会立即缓解。下肢内侧线的疼痛常常可以在大腿根部有压痛点,阴陵泉部位有筋结点,予拨按后内侧线的疼痛会得到立即的缓解。
踝关节的扭伤,特别是陈旧性的扭伤,拨按对应的筋结,其疼痛会立即缓解。其中内踝的扭伤,常常会在阴陵泉部位有压痛,予此处拨按有促进内踝修复的作用。足背的扭伤常常在俾关穴处会触摸到筋结, 予此处拨按有促进足背扭伤的修复作用。外踝关节的扭伤常常在股骨大转子上方或者跳跃穴部位有明显的筋结,予此处拨按有促进外踝扭伤的修复作用。
1.太阳筋---太阳穴上方一寸的地方,是一条由上向下的条索状的筋,平时很少显现,当头部疼痛特别是头部外侧一线疼痛时常常可以触摸到这条筋,此处是头部外侧线的起点。
2.风池上--- 这个部位就是斜方肌在头枕部的依附部位,笔者称之为风池上。此部位是人体原真之气下输的第一个重要关隘,是治疗头部疾病的一个要穴。
3。乳突下-----这个部位胸锁 乳突肌乳突附着部位的前沿 ,此部位可以治疗头晕,亦可治疗肩关节旋前疼痛,腕关节的外旋疼痛。
4。锁骨下点----此点不固定,在锁骨下方,胸锁关节外一寸左右的位置,可以偏外。平时无痛点,肩关节外展疼痛时此区域 多可以触摸到压痛点,此区域的压痛点可以治疗肩关节的外展疼痛及腕关节的外旋疼痛。
5。天牗点----此点在颈椎二、三横突部位,可以治疗上肢外侧的疼痛麻木,亦可治疗上肢上举受限。
6。肩髃点----在肩髃穴部位,可以治疗上肢外正中线的麻木和肘关节的挛缩。
7。岗下区域-----肩胛冈的下方,常常可以触摸到横向的条索状筋结,此区域的筋结 不固定,可以治疗上肢后侧的疼痛和麻木,亦可以治疗肘部的疼痛,腕关节前旋疼痛。
8。肩贞点----在肩贞穴区域,可以治疗 上肢后侧的疼痛和麻木,亦可以治疗肘部的疼痛,腕关节前旋疼痛。
9。肩胛间区---位于两肩胛骨之间,肩胛骨内侧的区域,心悸胸闷时此区域会僵紧,亦会有压痛点,但压痛点不固定,此区域可以治疗胸闷心悸、咳喘等。
10。痞根点--- 位于胸腰部交界的位置,其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5寸处。此处是是人体原真之气下输的第二个重要关隘,是治疗腰腿疼痛的一个重要的治疗点。
11。 跳跃点---部位在髂脊最高点下缘略二横指的位置,是治疗下肢外侧一线疼痛的主要治疗点。
12. 秩边点---位置在平第四骶后孔,骶骨的边缘,此点需要向骨盆内上方用力方可寻到,是治疗下肢后侧一线疼痛的主要治疗点。
13. 转子上点---在股骨大转子上方一寸左右,可以治疗下肢外侧一线疼痛。
14.风市点---风市穴部位,治疗下肢外侧麻木疼痛。
15.阳陵泉点---阳陵泉穴部位,治疗小腿外侧和足背的麻木疼痛。
16.丘墟点--丘墟穴部位,治疗踝关节外侧疼痛和膝关节外侧的疼痛。
17.俾关点---在俾关穴部位,可以治疗下肢前正中一线疼痛。
18.裆筋---大腿内侧根部,治疗下肢内侧疼痛。
19.阴陵泉点----阴陵泉穴部位,治疗小腿及内踝的疼痛。
20.合阳点---合阳穴部位,治疗腰部疼痛和小腿后侧的麻木疼痛。
21.承山点----承山穴部位,治疗小腿后侧的拘急性疼痛。
22.绝骨点---绝骨穴(悬钟穴)部位,可以治疗腰部的拘急性疼痛。
23.内踝点---内踝尖前沿一寸,治疗膝关节内侧疼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