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是疏肝解郁的第一要药。含有柴胡的七大中成药有什么作用? 柴胡二陈汤主治虚人感冒
- 知道问答
- 2023-09-25
- 105
成份:红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膏、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芩、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红花、益母草、五灵脂、茯苓、柴胡、乌药、砂仁、杜仲、干姜、细辛、川牛膝、肉桂、炙甘草。
文章目录:
一、柴胡是疏肝解郁的第一要药。含有柴胡的七大中成药有什么作用?
柴胡味辛、微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透热,舒肝和胃,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等作用。常用于感冒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肝郁气滞之头痛目眩、胁肋胀疼、月经不调;气虚下陷导致的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效果明显,应用极广泛,其疗效深受广大患者、医家肯定。柴胡不愧是疏肝解郁的第一要药。
现代研究证明柴胡具有如下作用
1、镇静、安定、解热、镇疼、镇咳
2、防止肝脏组织损伤、防止脂肪变性及纤维增生、对抗乙肝病毒,降低转氨酶,增强免疫功能,对肝胆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降低胆汁中胆酸、胆色素和胆固醇的含量,促进胆汁的正常排出,参与胃肠的消化吸收过程,避免胆汁淤积形成胆囊炎。
4、水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含有柴胡的七大中成药
1、定坤丹
成份:红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膏、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芩、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红花、益母草、五灵脂、茯苓、柴胡、乌药、砂仁、杜仲、干姜、细辛、川牛膝、肉桂、炙甘草。
功能主治: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丸至1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
1.忌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伤风感冒时停服。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铅竖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2、逍遥丸
成份: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炙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孕妇服用时请向医师咨询。
3、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4、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3、小柴胡颗粒
成份: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纤谨服,一次10 20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孕妇慎用。
4、舒肝和胃颗粒
成份:柴胡、延胡索(炙)、枳壳、槐肆香附(炙)、白芍、甘草(炙)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胀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1、忌气怒,忌食辛辣食物。
2、孕妇慎用。
3、重度胃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糖尿病患者、儿童及年老体虚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乙肝益气解郁颗粒
成份:柴胡(醋炙)、枳壳、白芍、丹参、黄芪、党参、黄连、橘叶、法半夏、瓜蒌、刺五加、茯苓、桂枝、决明子、山楂、五味子。
功能主治:益气化湿,疏肝解郁。用于肝郁脾虚型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腹胀,痞满纳呆,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舌体肿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沉缓。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0克,一日3次。
注意事项
肝胆湿热,邪实证者忌用。
忌烟、酒、油腻。
6、乳宁颗粒
成份:柴胡、当归、香附(醋制)、丹参、白芍(炒)、王不留行、赤芍、白术(炒)、茯苓、青皮、陈皮、薄荷。
功能主治:疏肝养血,理气解郁。用于肝郁气结所致乳癖,症见经期乳房胀痛,两胁胀痛,乳房结节,经前疼痛加重;乳腺增生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日1袋,一日3次。20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7、解郁安神颗粒
成份:柴胡、郁金、栀子(炒)、胆南星、茯苓、石菖蒲、远志(制)、百合、酸枣仁(炒)、龙齿、浮小麦、甘草(炙)、大枣、半夏(制)、白术(炒)、当归。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安神定志。用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等精神刺激所致的心烦,焦虑,失眠,健忘,更年期症候群。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日2次。
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1、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品。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 , 切忌生气恼怒。
3、火郁证者不适用,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面色红赤、心中烦热、胁胀不眠、大便秘结。
4、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6、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关注>>>@执业中药师唐多多 关注 健康
欢迎大家收藏,转发,评论。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了解交流,使用前必须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二、柴胡二陈汤主治虚人感冒
组成及用法:柴胡12克,郁金12克,法半夏9克, 黄芩9克,生姜9克,枳壳9克,甘草9克,陈皮6克,竹茹6克,川贝6克,泡参15克,茯苓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斗念。
主治:虚人感冒,痰热郁滞少阳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谭绍尧(1899~1981)的经验方。谭绍尧早年羸弱,矢志医学。1940年与友人合资开办中医联合诊所。1959年调贵州省中医研究所从事中医临床及西学中班、函授班教学工作。谭氏业医,虽宗《伤寒论》论治,而于温病又颇多研究。凭脉辨证,多有精到之处。其用成方,诸如逍遥空坦困散、小柴胡汤、滋肾丸、温胆汤之属,化裁加减,不落前人窠臼,堪为后学效法。
有体虚感冒风热者,食少纳呆,有寒热感,心慌闷乱,默默不欲言语,咯痰想吐,舌白稍腻,脉浮弦,诸多抗生素无效,清热祛风解毒方无效,虽明为少阳证,予小柴胡汤亦无效。
谭氏认信清为,小柴胡汤证过程中,或全归少阳而半表半里,或兼表证也可连滞于里,故主证未必齐备,从证又多种多样,表里虚实并非一致,若执小柴胡汤毫无变化出入,则难愈病。本方郁金可助柴胡之力。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证不除,治本无用,故必然加二陈、川贝解郁化痰,若痰浊稍重更可加菖蒲、薏苡仁、茯苓,三焦气化疏利,太阳之气始得枢转外出,病则可愈。
三、黄芩的用法及用量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作为一种较为十分常见的中药材,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让身体越来越好,不是所有的食材都适合每一个人,黄芩的用法及用量,教你正确养生。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1
黄芩苦烹,善泻肺火,清热祛湿,可治咳嗽,泻痢清肠,胎热可安。
(一)传统用法
黄芩性寒,味苦,入肺、脾、胆、大小肠经。功效为泻肺火,清湿热,止血安胎。
本品味苦而寒,善清肺经气分之热,为治肺热咳嗽之主药。又能清胆及大、小肠等经湿热,故适用于各种湿热之证。本品还有清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1、肺热咳没棚嗽单用或与桑白·皮、甘草配合应用。若痰热壅盛可与半夏、天南星等同用。
2、湿热下痢、湿热黄疸、湿热淋症本品配芍药、黄连而治热痢;本品配栀子、大黄而治阳黄;以本品配生地黄、木通则治热淋。3、呕血、鼻出血、便血、血崩凡热盛迫血外溢者,常以本品配大黄、黄连等药。
4、胎热不安常与当归、白术等同用。
黄芩还可用于疮痈肿痛,烧伤烫伤等,外用、内服均可。
(二)用量标准
煎服3~10克。
(三)使用注意
肺寒咳嗽、脾胃虚寒、胎寒欲堕、无湿热者忌用。
(四)施治鉴别
清热泻火多生用,用于止血或避免其苦寒伤胃可炒炭用,欲增强清除上部火热功效时,可酒炒用;安胎多、炒用。
(五)名医绝招
蔡华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芩治疗热邪炽盛的各种眼病,如各种角膜炎、急性色素膜炎、巩膜炎、眶内假瘤等。
治急性色素膜炎,以黄芩15克,配伍半枝莲15克,柴胡12克;治急性视神经炎,以黄芩15克,配伍北柴胡12克;治眶内假瘤证属肝热痰郁者,以黄芩12克,配伍土茯苓9克,山豆根12克。
龙治平(乐山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各种肝炎出现黄疸(阳黄):;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异常,尤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黄疸指数升高者,以及呼吸道感染者。症见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必定用黄芩。
黄芩配伍用量为6~30克。
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配伍茵陈、连翘各15~18克,金钱草、蒲公英各20~30克。
治肺热咳嗽(呼吸道感染、肺炎),配伍桔梗、杏仁各9~15克,桑白皮12~18克,菊花15~18克,陈皮6~9克。
治酒精性肝炎,配伍茵陈、炒白术各15~18克,炒麦芽18~20克,丹参20~30克。
治各种原因所致肝功能损害,配伍茵陈、炒白术各·15~18克,猪苓9~12克,五味子6~12克。
治急性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所致、的小便灼热,疼痛,不利,配伍车前子9~18克,金钱草20~30克,木通6~10克,滑石15~18克。
治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之属肝郁化热者,配伍柴胡6~9克,郁金10~15克,白芍9~18克,香附9~15克。
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配伍炒白术10~15克,熟地黄12~30克,怀山药12~18克。
钟秀美(福建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院)
黄芩主治崩漏、胎漏、妊娠腹痛、发热、淋证,而症见阴道出血,色暗红,质黏稠,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者。
寒凝血瘀者,不宜使用。
治卵巢囊肿、妊娠高血压,以黄芩10~15克,配、伍夏枯草15克。
治妊娠恶阻,呕吐苦水,以黄芩6克,配伍麦芽、竹茹各15克,紫苏梗10克。
治胎漏,以黄芩10克,配伍糯米(后下)20克,黄芪、苎麻根各15克。
治肛裂,以黄芩10~15克,配伍火麻仁15克森态,山栀子、枳壳各10克,荆芥炭6克,甘草3克。
治妊娠腹痛,以黄芩10克,配伍生白芍15~20克,白术10克,当归6克,川芎5克。
(六)临床妙验
小儿肺炎
焦玉成老师将黄芩、忍冬藤制成冲剂,每包含生药11克,每岁、半包此察源,随增龄而增量,日服3次,治疗100例,治愈84例,好转16例(《黑龙江中医药》1986年5期)。
病毒性肝炎
王瑞云等老师以黄芩甙注射液4毫升(相当生药200毫克),肌注,每日1次;或6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注,15日为1个疗程,大多用2~3个疗程。治疗病毒性肝炎128例,结果显效率:急性肝炎100%,慢性活动性肝炎57、2%,慢性迁延性肝炎80%(《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年3期)。
小儿菌痢
杨侃老师取黄芩、黄连、黄柏等量研末,1岁内1克,2~3岁2克,4岁以上3克,调入生理盐水30~40毫升后保留灌肠,每日1~2次。治疗140例,经2~6日治愈112例,无效28例(《浙江中医杂志》19-89年3期)。
高血压病
何云鹤老师以每次服20%黄芩酊5~10毫升,每日3·次,治疗高血压病患者5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年1期)。
预防猩红热
锦州郊区防疫站,在猩红热流行期间,以每日用黄芩9克,水煎后分2~3次服,连服3日,观察1577例,结果表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中草药通讯》1972年3期)。
用于流脑带菌者
严国华等老师用20%黄芩煎剂做喉头喷雾,每次2毫升(含生药0、4克),施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者209例,结果全部有效(《中医杂志》1960年6期)。
黄芩的用法及用量2
生黄芩一般的用法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其中内服的`用法是采取煎汤内服的形式使用;生黄芩还有制作成丸或者散的形式服用。另外其外用的方法主要是:取适量的生黄芩通过煎水洗或者是研磨成末调敷的形式外用。生黄芩的用量一般是3-9克之间,切记不可随意过度大量使用,否则可能会使得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陈草柴胡黄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