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超龄的献血者:阿拉法特

基因有差异,献血无国界

国外援助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会因为种族的差异而出现问题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血型谈起。1900年ABO血型系统和Rh系统的发现,使临床输血得以飞跃发展。血型研究日趋深入,红细胞血型在输血治疗中的重要性更加明确。至今人类已发现500多种红细胞血型抗原(23个血型系统)。血型通过遗传代代相传,因受多种遗传法则影响而有不向的血型表现型。所幸的是,在复杂的血型系统中,ABO血型系统是人类血型系统疫原性最强的一个红细胞血型系统。行其独特特性,是临床输血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只要ABO血型符合,输血安全率高达99%。

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由于受基因频率影响,各种血型表现的频率会存在差异。如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A基因频率高,广东、广西、福建则O基因频率高。全球来讲欧洲A4基因频率最高,亚洲则B基因频率最高。表现频率的差异,会影响相同血型供体(献血员)的数量,但这并不阻碍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在突发灾难事件时相互供血,可说输血无国界种族之分,只要坚持同型输血就可以解决表现频率差异的问题。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是输血安全有效的保证。其中ABO正和反定型、亚型鉴定、Rh血型鉴定,抗体的检测和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三项最为重要,缺一不可,相互补充,重重把关既有“防线”又有“哨兵”。无血细胞的血液制品如血浆蛋白制品就不受血型、免疫学的影响,某些制品国际通用。

献血也讲条件

今年71岁高龄的阿拉法特带头献血,其政治影响深远,不过按照通用标准,他是不适合献血的。因为他已明显“超龄”。

献血有定的年龄限制,这个限制各国之间不尽相同,一般根据各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和满足临床用血的因素来确定。我国《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是18-55岁,美国的献血年龄则定在17-65岁(超出年龄标准由医生决定是否可以献血)无偿献血的终止年龄,只是法律一般规定,关键是献血行为需要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

除年龄外,献血者还有其他一些限制,如体重、血压以及血红蛋白。我国《献血法》规定的体重最低线为女性45千克,男性50干克;血红蛋白数为:女性不低于115克/升,男性不低于125克/升。此外《献血法》还规定,每次采血量为200-400毫升,采血间隔要在6个月以上。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不损害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作为受血者,最担心的莫过于血液污染了。为了保证受血者能安全输血,血站会对献血者进行HIV(艾滋病病毒)及其他血液传染病原体则检测;将全血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进行病毒灭活,过滤白细胞及辐照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输血疗效和安全性,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管理,包括输血前血液免疫学检查,合理用血;推行成分输血、自身输血等输血新技术。当然,出现灾害紧急状况,从火场实际出发,从伤员数量、生命健康情况出发,实施紧急献血输血程序,可减少伤员死亡人数,如纽约劫难中对伤员的抢救行动。

血液:安全“翻山越岭”过大洋

远隔重洋,援助救命的血液能顺利运抵大洋彼岸吗?这是大家关心的事情。血液必须在有效保存期内输注,采出的血液必须与抗凝保存液混合才能使血液不凝固,血细胞存活。目前常用的抗凝保存液可以使红细胞存活21-28天。现在许多血站加入红细胞添加剂,可将红细胞的保存期延至35天。此外,红细胞一般保存于4-6摄氏度,使用专用血箱运输(进行特殊情况的运输,规定不超过10摄氏度),可使红细胞破坏减少。其他血液成分的保存也有严格规定,例如新鲜冰冻血浆应置于零下30摄氏度装置内运输,低温冰箱保存等,本文就不一一介绍了。

正常情况下参加无偿献血,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献血前做到早睡,近食简单不油腻的稀饭、馒头之类的早餐,带备身份证到血站,经规定的献血程序后就可以献血了。献血后休息10-15分钟,进食适量的饮料和点心即可离开血站。献血后不宜用力,24小内不宜剧烈运动,只要多喝水,正常进食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额外补充营养和补品。

为了世界和平和人类健康,让我们多了解血液和输血知识,为挽救生命,踊跃献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