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暑是什么意思 中医知识17:要分清伤暑、中暑、阴暑、阳暑
- 知道问答
- 2023-10-05
- 119
伤暑的解释 为暑气所伤,中暑。 汉 焦赣 《易林·复之无妄》:“踦牛伤暑,不能成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秦少游 ﹞至 藤 ,伤暑困卧,至八月 十二 日,启手足於江亭上。
文章目录:
一、伤暑是什么意思
伤暑的解释 为暑气所伤,中暑。 汉 焦赣 《易林·复之无妄》:“踦牛伤暑,不能成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秦少游 ﹞至 藤 ,伤暑困卧,至八月 十二 日,启手足於江亭上。”《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伤暑,又叫感暑,是人体感受了暑 天火 热之气而引起的,属于中暑让困世吵的轻症。” 词语分解 伤的解坦返念释 伤 (伤) ā 受损坏的地方:工伤。伤痕。 损害:伤了筋骨。伤脑筋。伤神。劳民伤财。 因 某种 致病因素而得病:伤风。伤寒。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伤食。 妨碍 :无伤大体。 悲哀 :悲伤。哀伤。神伤。感伤。伤悼 暑的解释 暑 ǔ 热:暑天。暑热。暑假。酷暑。 中医学“六淫” 之一 。 寒 部首 :日。
二、中医知识17:要分清伤暑、中暑、阴暑、阳暑
天气逐渐炎热,盛夏开始登场了,虽然还没有到最热的时候,但也要开始预防暑邪了。
那么还记得什么是暑邪吗?感受暑邪又会有怎样的临床表现呢?
暑是夏天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暑邪致病有严格的季节性,《素问•热论》有云:“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故暑病独见于夏令,暑不产生于体内。故无内暑、外暑之分。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亦为阳邪。其致病可出现身热、心烦、口渴、汗多、脉洪数等症。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故病暑者常有身倦乏力、气短口渴、咽干唇燥、尿少、舌红等气虚兼伤津化燥的症状。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
3暑多挟湿
暑令常多雨潮湿,夏季阳热高照,则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增高,加之暑季贪食生冷,易伤脾胃,而湿亦可由内而生。
所以暑为病多并见头昏沉重,身体倦怠,胸闷、腹泻、苔腻等湿证表现。
正如喻嘉言所云:“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感之则病暑。”
那你们知道伤暑、中暑、阴暑、阳暑有什么区别吗?
“伤暑”是暑病中症状较轻的一种。指人体感受暑热之邪,腠理开泄,津气耗伤,而出现身热多汗,心烦口渴,倦怠乏力,小便短黄等症状。
“中暑”又称“中暍”(音yē)。指夏季炎热气温中,伤暑过重致使机体阴阳格拒,气机闭塞,甚则气津暴脱。
主要临床表现是身热烦躁,恶心呕吐,腹痛,甚者或突然晕倒,昏迷不醒,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或大汗不止,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为暑瘴之重证。
“阴暑”,张景岳解释为:“因暑而受寒者也。”所以,阴暑是夏季气候炎热,而又乘凉饮冷,感受风寒所致病变。
其症状表现既有口渴、心烦、呕恶胸闷等暑湿之象,又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等风寒外束之症。
“阴暑”实为夏令的感冒。正如《医学心悟》所说:“内伏暑气,而外为风寒所闭”。
“阳暑”是与“阴暑”相对而言的。张景岳有云:“因暑而受热者也”,所以“伤暑”、“中暑”即属“阳暑”范畴。
三、伤暑和中暑的区别
伤暑,又叫感暑,是人体感受了暑天火热之气而引起的,属于的轻症。
伤暑:
①因中暑热所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晕,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黄连香薷饮,或清暑益气汤、黄连解毒汤、量其虚实而与之。”
②指暑病之轻者。卷三:“伤暑者,感之轻者也,其证烦热口渴,益元散主之。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闷不醒,或烦心、喘喝、妄言也。”
③指病因。《难经.四十九难》将、伤暑、饮食劳倦、伤寒、中湿五种病因称之谓五邪。伤暑属五邪之一。
伤暑 又称“感暑”。指夏季伤於暑邪,出现多汗身热,心烦口渴、气粗、四肢疲乏、小便赤涩等“阳暑”证候。
伤暑与中暑虽同为伤于暑邪,但其表现与病机有根本的区别。一般来说,伤暑较轻,中暑较重,中暑之所以为重,是因为暑邪卒中人体,内窜心包,以致突 然昏倒,不省人事,喘喝汗出。如果身热厥冷,就称“暑厥”(属热厥)。 中暑相对伤暑来说较重,会有头晕恶心、胸闷呕吐,甚 至还会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状。
四、什么是伤暑,与中暑有啥异同??
中暑和伤暑都是高温环境造成的,
都是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内部发生反应造成的。从这一基础来说,伤暑和中暑是一个病症,只是叫法不同。为什么会有不同不同叫法,其原因有二,一是以前人们对中暑的认识有局限性,不知道中暑的原因。二可能是根据中暑的不同症状起的一个名称。
伤暑之病名见:厂《三因极—·病证方论·伤暑证治》。《医学心悟·伤暑》曰:“暑症辨法……有伤暑、中暑、闭暑之不同。伤暑者,感之轻者也,其症烦热口渴。” 伤暑指因暑热或暑湿侵袭人体而引起。以骤起发热、汗出、口渴、疲乏等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预后—般良好。 [诊断依据] 1.多发生在夏季。年老、体弱者或产妇易于发病。有高温(35℃以上)作业,或烈日下暴晒史。 2.常表现为汗出口渴,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精神疲乏等症。 3.体温正常或在37.5~38.5℃之间,汗多或皮肤干燥,面色潮红或苍白。 4.实验室检查可无异常发现。 [鉴别诊断] 1.中暑:体温多在40℃左右,可有昏迷抽搐,剧烈头痛或腹痛,或见皮肤苍白,呼吸浅快,血压下降。 2.有机磷农药中毒:有有机磷接触史,多汗流涎,接触病人可闻及大蒜样气味,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下降。 3.疰夏:起病缓,病程长,无明显高温作业等病史,仅见倦怠,低热,纳差等症。 [辨证论治] 1.暑湿袭表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重胀痛,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粘腻,渴不多饮,胸闷泛恶,尿短黄,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祛暑解表、宣散湿浊。 2.暑热(内郁)证:壮热,头痛,头晕,口渴汗多,面赤气粗,舌质红,苔黄,脉洪大。祛暑清热。 3.暑伤津气证:发热,口渴,汗多或无汗,心烦,神疲思睡,气短乏力,胸闷心悸,尿短黄,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无力。清暑益气。 4.暑湿热郁证:身热心烦,胸闷恶心,头晕,口渴,尿少,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暑化湿。
五、夏天中暑了怎么解决?
烈日炎炎的夏天,高温炙烤着大地,大家都不愿意并且也不合适出门了,但是有一些工种在这样的烈日下还是要持续工作,这个时候就要防止中暑了,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会出现紊乱,那么,夏天中暑了怎么解决?怎样预防夏天中暑。
1、预防夏天中暑
中暑有以下三类型: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2、伤暑: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3、重度中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可能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不清,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
如何预防中暑专家支招:1、保持身体多需水分,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2、夏季易缺钾,使人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3、此外,应多吃时令蔬菜水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甜瓜等,可适量增加乳制品。
中暑后怎么办,应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处,让病人仰卧,脱去或松开其衣服降体温,再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意识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重症中暑病人,立即拨打120,求助医务人员急救。
防暑小贴士
1.冷水凉手腕:每隔几小时,让手腕在冷水龙头下冲三五秒钟,凉血解热。
2.温热水冲澡:常用温水泡澡或淋浴,特别是临睡前,水温比体温稍低即可。
3.芦荟保湿:女性可用冰凉芦荟油做保湿霜,早晚使用,能给皮肤降温。
4.放慢节奏:不要剧烈活动,防体温升高。
5.做“白日梦”:仰坐闭目,想象雪景。
6.防汽车空调病:汽车空调保持内外温差10度内。
2、中暑急救方法
1、搬移
迅速将中暑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脱去衣服。
2、降温
中暑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
中暑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或冰啤酒等饮料,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中暑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可同时对其进行刮痧急救。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在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伤暑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如何选购葡萄酒
下一篇:少女要青春这些不要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