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3-29
- 153
刀豆
(《救荒本草》)
【别名】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关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
【植物形态】刀豆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无毛。3出复叶,叶柄长3~12厘米;小叶片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20厘米,宽约5~16厘米,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疏,有短梗;花萼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齿,卵形;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蝶形,长3~4厘米,旗瓣圆形,翼瓣较短,约与龙骨瓣等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枚,连合为单体;子房具短柄。荚果大而扁,长lO~30厘米,径3~5厘米,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脊,先端弯曲成钩状,内含种子lO~14粒,种子粉红色或红色,种脐约占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刀豆根)、果壳(刀豆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
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同属植物洋刀豆,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炮制】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①《滇南本草》:"健脾。"
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宜忌】《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选方】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救荒本草》)
【别名】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关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
【植物形态】刀豆
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无毛。3出复叶,叶柄长3~12厘米;小叶片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20厘米,宽约5~16厘米,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疏,有短梗;花萼二唇形,上唇大,2裂,下唇3齿,卵形;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蝶形,长3~4厘米,旗瓣圆形,翼瓣较短,约与龙骨瓣等长,龙骨瓣弯曲;雄蕊10枚,连合为单体;子房具短柄。荚果大而扁,长lO~30厘米,径3~5厘米,被伏生短细毛,边缘有隆脊,先端弯曲成钩状,内含种子lO~14粒,种子粉红色或红色,种脐约占全长的3/4,扁平而光滑。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刀豆根)、果壳(刀豆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然后晒干。
【药材】干燥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长约2~3.5厘米,宽约1~2厘米,厚约0.5~1.2厘米。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少数类白色或乌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不平。边缘具灰黑色种脐,长约1.5~2.5厘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的珠柄残余,靠近种脐的一端,有珠孔呈小凹点状,他端有一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坚硬,难破开。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光泽。内有2片肥厚的子叶,黄白色,胚根细小,位于珠孔的一端,歪向一侧。气无,味淡,嚼之具有豆类特有之气味。以个大、饱满、色鲜艳、干燥者为佳。
主产江苏、湖北、安徽。此外,四川、广西等地亦产。
同属植物洋刀豆,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炮制】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①《滇南本草》:"健脾。"
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宜忌】《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选方】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