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鹅口疮新生儿发病率高,尤其多见于营养不良、体质衰弱、慢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

感染多来源于产道或污染的乳具,但实际上不少正常新生儿口腔中存在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免疫力正常时不会发病,在上述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才会引起鹅口疮。

临床表现

本病特征是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粘膜面,初起时呈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形似奶块,但与奶块不同,奶块易擦掉,鹅口疮则不易擦掉,强行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迅速再生。患处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也无全身症状。少数严重者全部口腔粘膜均被斑膜覆盖,甚至可累及咽部、食管、肠道、喉、气管、肺等,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

用2~5%碳酸氢钠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局部涂1%龙胆紫溶液,每日两次,一般3~5天即可治愈,病变广泛者可用制霉菌素10万U/次,加水1~2ml涂患处,每日3~4次。

鹅口疮是一种并不严重的疾病,但应注意治疗营养不良、慢性腹泻等原发疾病,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避免复发。

上一篇:秋季滋补中药

下一篇:肠梗阻的预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