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别以为暗示性越低越好

早在18世纪,人类就对暗示性(指接受暗示的能力)的研究有了文字记录,认为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正常的、复杂的心理现象,它对人的心理、行为、认知有极广泛、极重要的影响,同时又受诸多因素左右。可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暗示性不是个“好东西”,越低越好,没有更好。如果说谁的暗示性高,往往含有贬义和嘲笑的意思。其实,暗示性是复杂的心理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以高低论好坏。

本人在几年前对部分中、小学生的暗示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对心理障碍病人和正常人群的暗示性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的暗示性处在中间状态,极高或极低的人只占很少一部分;女性总体略高于男性;初中生的暗示性最高,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暗示性高的人学习成绩比暗示性低的人要好。这是因为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往往可以引起暗示性高的人更广泛的联想思维。

暗示性的实质就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思想、观点、意志、看法等,通俗地讲就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暗示性偏低的人会处处用“批判的眼光”挑剔别人,拒绝别人的思想、认识,别人说什么他都认为不对,凡是不理解的统统都怀疑,都不接受,都给以排斥。暗示性较高的人接受的东西就会多些。所以说,暗示性太低不利于学习新的东西,对学生尤其如此,对成人也不例外。因为对于所遇到的事物,每个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完全、彻底地认识,认识不到位就盲目拒绝,便会使我们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这种损失无疑是暗示性不高造成的。现在,就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在不断地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暗示性。

有不少心理障碍的病人暗示性也偏低,如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人格障碍等。当然,我们还没弄清这些人是患了心理障碍以后暗示性低了,还是暗示性低的人容易患心理障碍。最糟糕的是,暗示性偏低的人对许多治疗的反应都很差,有时甚至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由于暗示性低,病人不相信检查,不相信医生,不相信药物,依从性很差,这令许多医务工作者头疼。所以,目前临床上关于暗示性研究最多的就是怎样从各个方面提高病人的暗示性,改善病人的依从性,从而获得理想的、满意的治疗效果。

暗示性低的人多伴有不良的性格特点,如敌意、固执、盲目自信、自以为是、爱挑剔、爱争执、不随和,情商相对偏低,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人是社会性的,需要相互交流、沟通,暗示性低的人往往不受别人喜欢。

暗示性太高或太低都不好,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讲,暗示性太低还不如偏高的呢。当然,比较理想的还是处于不高不低的中间状态,令人欣慰的是95%的人正是处在这个中间状态。陕西省友谊医院精神心理科唐安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