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杖丸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山栀散简介
- 知道问答
- 2023-10-16
- 166
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冷脓恶水,腰膝冷痛,腰脚肿痛麻痹。 【用法用量】威灵仙丸(《御药院方》卷八)。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一引《集验方》。
文章目录:
一、放杖丸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放杖丸--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一引《集验方》,名见《证类本草》卷十一引《孙兆方》
【别名】威灵仙丸
【处方】威灵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宣通五脏。主治肾脏风毒积滞,腰膝沉重。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症瘕痃癖气块,膀胱知亩冷脓恶水,含猛搏腰膝冷痛,腰脚肿痛麻痹。
【用法用量】威灵仙丸(《御药院方》卷八)。
【摘录】方出《谈祥证类本草》卷十一引《集验方》,名见《证类本草》卷十一引《孙兆方》
二、山栀散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准绳.伤寒》卷六引《孙兆方》
- 2.1 方名
- 2.2 组成
- 2.3 主治
- 2.4 山栀散的用法用量
- 3 《本事》卷三
- 3.1 方名
- 3.2 山栀散的别名
- 3.3 组成
- 3.4 主治
- 3.5 山栀散的用法用量
- 3.6 制备方法
- 3.7 附注
- 4 《魏氏家藏方》卷七
- 4.1 方名
- 4.2 组成
- 4.3 主治
- 4.4 山栀散的用法用量
- 4.5 制备方法
- 4.6 用药禁忌
- 附:
- 1 古籍中的山栀散
1 拼音
shān zhī sǎn
2 《准绳.伤寒》卷六引《孙兆方》
2.1 方名
山栀散
2.2 组成
牡丹皮2钱半,山栀仁2钱半,黄芩2钱半,大黄麻黄2钱半,木香5分。
2.3 主治
热毒炎盛,遍身发斑,甚者发疮如豌豆。
2.4 山栀散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至1钟,去滓温服。
3 《本事》卷三
3.1 方名
山栀散
3.2 山栀散的别名
山栀子散
3.3 组成
山栀(晒干)。
3.4 主治
膈中停饮,服苍术丸后觉燥甚。
3.5 山栀散的用法用量
沸汤点服。
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3.7 附注
山栀子散(《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
4 《魏氏家藏方》卷七
4.1 方名
山栀散
4.2 组成
山栀子。
4.3 主治
大便下血,鲜血箭出如红线。
4.4 山栀散的用法用量
发时服2钱,用新汲水调下。
4.5 制备方法
拣新老山栀不拘多少,去皮焙干,研细,若油出成团,即孽开猛火焙干,手擦细罗取末,瓷器盛。
4.6 用药禁忌
忌酒、面等物35日。
古籍中的山栀散
- 《金匮翼》:[卷二痰饮统论]治痰七法 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蛤。初服心膈微燥,进山栀散一服,不燥矣。许叔微云∶予平生有二疾,一则脏腑...
- 《杂病广要》:[内因类]水饮 雀鸽。初服时必膈微燥,且以茅术制之,觉燥甚,进山栀散一服,久之不燥矣。予服半年以后,止用燥烈味极辛...
- 《续名医类案》:[卷十六]饮 、鸽,初服时必膈微燥,且以茅术制之,觉燥甚即进山栀散一服,久之则不燥也。山栀散用山栀一味,干之为末...
- 《医学实在易》:[卷五肿症]痰饮 丸、二百丸,忌桃、李、雀、蛤。初服心膈微燥,进山栀散一服不燥矣山栀干为末,沸汤点服。许叔微云∶“予...
- 《普济本事方》:[卷第三风痰停饮痰癖咳嗽]芫花丸
三、竹茹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汤
- 3.1 组成
- 3.2 制法
- 3.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4 功能主治
- 4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
- 4.1 竹茹汤的别名
- 4.2 处方
- 4.3 制法
- 4.4 功能主治
- 4.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4.6 摘录
- 5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
- 5.1 竹茹汤的别名
- 5.2 组成
- 5.3 制备方法
- 5.4 功能主治
- 5.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5.6 竹茹汤的临床应用
- 5.7 各家论述
- 5.8 附注
- 6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汤
- 6.1 竹茹汤的别名
- 6.2 组成
- 6.3 制法
- 6.4 功能主治
- 6.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6.6 各家论述
- 6.7 附注
- 7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汤
- 7.1 组成
- 7.2 制备方法
- 7.3 功能主治
- 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8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汤
- 8.1 组成
- 8.2 制备方法
- 8.3 功能主治
- 8.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9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汤
- 9.1 组成
- 9.2 制备方法
- 9.3 功能主治
- 9.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0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汤
- 10.1 组成
- 10.2 功能主治
- 10.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1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汤
- 11.1 组成
- 11.2 功能主治
- 11.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2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汤
- 12.1 组成
- 12.2 制备方法
- 12.3 功能主治
- 12.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3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竹茹汤
- 13.1 组成
- 13.2 制备方法
- 13.3 功能主治
- 13.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4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汤
- 14.1 组成
- 14.2 制备方法
- 14.3 功能主治
- 14.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5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汤
- 15.1 组成
- 15.2 制备方法
- 15.3 功能主治
- 15.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6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竹茹汤
- 16.1 组成
- 16.2 制备方法
- 16.3 功能主治
- 16.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7 《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汤
- 17.1 组成
- 17.2 制备方法
- 17.3 功能主治
- 1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8 《普济方》卷三四一方之竹茹汤
- 18.1 组成
- 18.2 功能主治
- 18.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9 《普济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汤
- 19.1 组成
- 19.2 功能主治
- 19.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19.4 附注
- 20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竹茹汤
- 20.1 处方
- 20.2 炮制
- 20.3 功能主治
- 20.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0.5 摘录
- 21 《医心方》之竹茹汤
- 21.1 处方
- 21.2 功能主治
- 21.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1.4 摘录
- 22 《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汤
- 22.1 竹茹汤的别名
- 22.2 组成
- 22.3 制备方法
- 22.4 功效主治
- 22.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2.6 附注
- 23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竹茹汤
- 23.1 组成
- 23.2 功能主治
- 23.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4 《万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汤
- 24.1 组成
- 24.2 功能主治
- 24.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5 《产宝诸方》之竹茹汤
- 25.1 组成
- 25.2 制备方法
- 25.3 功效主治
- 25.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6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济生》方之竹茹汤
- 26.1 组成
- 26.2 功能主治
- 26.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6.4 运用
- 27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汤
- 27.1 竹茹汤的别名
- 27.2 组成
- 27.3 功能主治
- 2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7.5 附注
- 28 《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汤
- 28.1 组成
- 28.2 功能主治
- 28.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29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医经会解》方之竹茹汤
- 29.1 组成
- 29.2 功能主治
- 29.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0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汤
- 30.1 组成
- 30.2 制备方法
- 30.3 功能主治
- 30.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1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汤
- 31.1 组成
- 31.2 功能主治
- 31.3 运用
- 31.4 各家论述
- 32 《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方之竹茹汤
- 32.1 组成
- 32.2 功能主治
- 32.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3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方之竹茹汤
- 33.1 竹茹汤的别名
- 33.2 组成
- 33.3 制备方法
- 33.4 功效主治
- 33.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3.6 用药禁忌
- 33.7 附注
- 34 《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汤
- 34.1 组成
- 34.2 功能主治
- 34.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4.4 各家论述
- 35 《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汤
- 35.1 组成
- 35.2 功能主治
- 35.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5.4 运用
- 36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太平圣惠方》之竹茹汤
- 36.1 竹茹汤的别名
- 36.2 组成
- 36.3 制备方法
- 36.4 功能主治
- 36.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6.6 附注
- 37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汤
- 37.1 组成
- 37.2 功能主治
- 37.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 37.4 运用
- 38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竹茹汤
1 拼音
zhú rú tāng
2 概述
竹茹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三十五首。
3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汤
3.1 组成
葛根三两,炙甘草、半夏(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各三分[1]。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3.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竹茹(弹子大)一团,水煎服[1]。
3.4 功能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四方之竹茹汤主治胃热呕吐[1]。
4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
4.1 竹茹汤的别名
干葛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
4.2 处方
干葛90克 甘草22.5克 半夏22.5克(姜汁75毫升,浆水200毫升,煮耗一半)
4.3 制法
上药为粗末。
4.4 功能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主治胃热呕吐。
4.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竹茹9克、大枣1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4.6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
5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
5.1 竹茹汤的别名
葛根竹茹汤
5.2 组成
干葛3两,甘草3分(炙),半夏3分(姜汁半盏、浆水1升煮耗半)。
5.3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5.4 功能主治
《普济本事方》卷四引《孙兆方》之竹茹汤主治胃热呕吐,饮酒过多而呕;伤寒正汗后,余热留于阳明、少阳,必令作呕。
5.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竹茹1弹子大,大枣1个,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
5.6 竹茹汤的临床应用
胃热呕吐:政和中一宗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饮食俱不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后余热留胃脘,孙兆竹茹汤正相当尔。治药与之,即时愈。
5.7 各家论述
1.《医方考》:阳明,胃也;少阳,胆也。有辨焉,口渴者热在胃,口苦者热在胆也;兼而有之,则二经均有留热矣。是方也,干葛清胃,竹茹清胆,半夏破逆,甘草调阳。2.《本事方释义》:干葛气味辛微温,能解酒毒,入足阳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竹茹气味甘寒,入足阳明;姜、枣以和荣卫。胃热呕吐不止,亦必因胃中酒气蕴热,故以微辛温之药令其入胃,引人甘寒之品,则酒热稍解,气得下降,胃气安而病自己也。
5.8 附注
葛根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
6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汤
6.1 竹茹汤的别名
竹皮汤
6.2 组成
竹茹2升,干地黄4两,人参1两,芍药1两,桔梗1两,芎1两,当归1两,甘草1两,桂心1两。竹茹20克 干地黄12克 人参 芍药 桔梗 芎藭 当归 甘草 桂心各3克
6.3 制法
上九味,哎咀。
6.4 功能主治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竹茹汤主治妇人汗血、吐血、尿血、下血。
6.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用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6.6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竹茹为亡血发渴专药,芎、芍、地为滋血专药,人参、甘草为扶胃专药,桂心专行四物之滞,桔梗专助人参之力。
6.7 附注
竹皮汤(《千金翼方》卷七)。
7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汤
7.1 组成
青竹茹1两,葛根1两,半夏3分(汤洗7遍,焙干),麦门冬(去心,焙)3分,甘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7.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四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后,上气烦满,客热在脏,干呕。口中生疮,不得饮食。
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8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汤
8.1 组成
淡竹茹半两,人参1两,前胡(去芦头)3分,甘草半两(炙),芦根1两,葛根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切,焙干)。
8.2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8.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胃气虚热,干呕不止。
8.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9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汤
9.1 组成
青竹茹1两,木通(锉)1两,甘草(炙,锉)1分,连翘半两,芦根半两(锉),蒲黄半两。
9.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9.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小便出血。
9.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灯心少许,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10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汤
10.1 组成
青竹茹鸡子大1块,生地黄半两(拍碎)。
10.2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二十九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鼻衄不止。
10.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11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汤
11.1 组成
竹茹1合(新竹者),甘草1分(锉),乌梅2枚(椎破)。
11.2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三十四方之竹茹汤主治伤暑烦渴不止。
11.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放温,时时细呷。
12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汤
12.1 组成
青竹茹(锉)1升,芍药2两,芎3两,当归3两(切,焙),桂3两(去粗皮),甘草(炙,锉)3两,黄芩(去黑心)3分。
12.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2.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竹茹汤主治吐血、溺血、衄血。
12.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竹茹汤
13.1 组成
生竹茹2两,生地黄2两(切,焙),黄芩(去黑心)各2两,蒲黄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皮)1两。
13.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3.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七十方之竹茹汤主治热盛所致衄血、汗血。
13.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14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汤
14.1 组成
竹茹1两,前胡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去黑皮),人参1两,甘草(炙,锉)3分,贝母(去心,炒)3分,桑根白皮(锉)1两半,赤小豆1两半,柴胡半两(去苗),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14.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4.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方之竹茹汤主治心劳潮热,肌瘦,四肢烦疼。
14.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竹叶各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5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汤
15.1 组成
青竹茹1两,人参1两,续断1两,桔梗1两(炒),五味子1两,紫菀1两(去土),桑根白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焙),赤小豆1两,甘草1两(炙,锉),熟干地黄(焙)1两。
1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5.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八十九方之竹茹汤主治虚劳盗汗,日哺潮热。
15.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16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竹茹汤
16.1 组成
竹茹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锉)1分,桔梗半两(锉,炒),犀角半两(镑),黄耆(锉)半两,栝楼根半两。
16.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
16.3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二二方之竹茹汤主治喉中肿痛。
16.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17 《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汤
17.1 组成
竹茹3两,赤小豆3两,麦门冬3两,大枣10个,桔梗2两,北柴胡2两,川续断2两,桑白皮2两,甘草1两2钱半,麻黄1两5钱(去节),五味子1两5钱。
1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
17.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二十七方之竹茹汤主治肺痿劳吐血。
1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不拘时候。
18 《普济方》卷三四一方之竹茹汤
18.1 组成
生芦根1两,青竹茹4钱,橘皮4钱,前胡4钱,生姜5片,大腹皮2两,槟榔2两。
18.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四一方之竹茹汤主治妊娠孕34月,呕吐不食。
18.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空心温服。
19 《普济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汤
19.1 组成
青竹茹弹子大,半夏3个(汤泡7次),粳米40粒,干葛。
19.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八四方之竹茹汤主治小儿胃中热,呕苦汁。
19.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加生姜3片,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与服。
19.4 附注
方中干葛用量原缺。原书另一同名方用青竹茹如指大,半夏7枚,粳米49粒,干葛3片。
20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竹茹汤
20.1 处方
橘红(净去白)、人参、白术、麦门冬子(去心),各一两;白茯苓、厚朴(姜汁制),各半两;甘草一分。
20.2 炮制
上药为粗末。
20.3 功能主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竹茹汤主治妊娠择食,呕吐头疼,眩运颠倒,痰逆烦闷,四肢不和,并宜服之。
20.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五片,入竹茹一块,如弹子大,同煎至七分,去渣服之。
20.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 《医心方》之竹茹汤
21.1 处方
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21.2 功能主治
《医心方》之竹茹汤功在清热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化热。(妊娠呕吐)
21.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21.4 摘录
《医心方》
22 《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汤
22.1 竹茹汤的别名
人参橘皮汤、参橘散、八味竹茹汤、参补饮、人参橘皮散、参橘汤
22.2 组成
人参1两,橘皮1两,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1分,白茯苓半两,厚朴(姜制)半两。
22.3 制备方法
上锉散。
22.4 功效主治
《三因》卷十七方之竹茹汤功在安胃和中化痰,止呕吐。主治妊娠择食,呕吐,头疼,颠倒痰逆,四肢不和,烦闷。
22.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本盏,水1盏半,加生姜、竹茹1块如指大,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22.6 附注
人参橘皮汤(《妇人良方》卷十二)、参橘散(《医方类聚》卷二二四引《济生》)、八味竹茹汤(《普济方》卷三三七)、参补饮(《广嗣纪要》卷八)、人参橘皮散(《便览》卷四)。参橘汤(《叶氏女科》卷二)。
23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竹茹汤
23.1 组成
橘皮3钱,半夏3钱,甘草1钱,竹茹1钱,山栀7分,枇杷叶2片。
23.2 功能主治
《证治汇补》卷五方之竹茹汤主治胃热火炎呕吐。
23.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为引。
24 《万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汤
24.1 组成
人参1钱,麦冬1钱,茯苓1钱,炙草1钱,小麦1合,青竹茹鸡子大1团。
24.2 功能主治
《万氏女科》卷二方之竹茹汤主治孕妇心虚惊恐,脏躁悲泣。
24.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食后服。
25 《产宝诸方》之竹茹汤
25.1 组成
陈皮1两(不去白),竹茹半两。
2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粗末,分四服。
25.3 功效主治
《产宝诸方》之竹茹汤功在凉胎,退寒热。主治妊娠疟疾。
25.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水1盏半,煎8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26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济生》方之竹茹汤
26.1 组成
橘红、干葛、甘草、麦门冬、生姜。
26.2 功能主治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引《济生》方之竹茹汤主治小儿热吐,口渴烦躁。
26.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4 运用
热甚者,加姜连。
27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汤
27.1 竹茹汤的别名
竹茹饮子
27.2 组成
竹茹1升,橘皮3两,半夏(洗)3两,生姜4两(切),紫苏1两,甘草1两(炙)。
27.3 功能主治
《千金翼方》卷十八方之竹茹汤主治伤寒干呕不止。
27.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
27.5 附注
竹茹饮子(《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28 《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汤
28.1 组成
竹茹、陈皮、柿蒂、楂肉。
28.2 功能主治
《麻科活人》卷二方之竹茹汤主治麻症收后,余毒留于胃脘,呕吐不止。
28.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9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医经会解》方之竹茹汤
29.1 组成
桔梗、竹茹、枳实、萝卜子、苏子、白芥子、青皮、杏仁、竹沥、桑白皮。
29.2 功能主治
《观聚方要补》卷三引《医经会解》方之竹茹汤主治支饮,咳逆涎涌,胸满膈痛。
29.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汁,水煎服。
30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汤
30.1 组成
青竹茹1两,黄芩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生用),麦门冬1两(去心),茅根半两,栝楼根1两,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
-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 预产期计算器
-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压评价
- 体温水平评价
- 糖尿病饮食建议
-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 基础代谢率计算
- 补钠计算器
- 补铁计算器
-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30.2 制备方法
上锉细和匀。
30.3 功能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八方之竹茹汤主治乳石发动,烦热,心胸痰逆,不纳饮食。
30.4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小麦半合,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1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汤
31.1 组成
竹茹、干葛、陈皮、半夏、甘草、藿香。
31.2 功能主治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竹茹汤主治呕吐。
31.3 运用
应辛散者,加生姜;应清火者,加栀、连、白豆蔻;若带表症,加各经表药;若和中气,加藿香、厚朴;若饱闷有食滞,加消导之药。
31.4 各家论述
此方以干葛、竹茹清胃,广皮、甘草和胃,无涎不成呕,故加半夏化痰涎。
32 《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方之竹茹汤
32.1 组成
生竹茹4两(去上青),生姜4两,甘草2两,前胡2两,茯苓2两,橘皮1两。
32.2 功能主治
《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方之竹茹汤主治胸中客热,口生疮烂,不得食。
32.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分服,半日尽。
33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方之竹茹汤
33.1 竹茹汤的别名
青竹茹汤
33.2 组成
青竹茹3两,生姜4两,半夏5两,茯苓4两,橘皮3两。
33.3 制备方法
上切。
33.4 功效主治
方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名见《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方之竹茹汤功在清痰止呕。主治妊娠23月,恶阻呕吐不下食。
33.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煮取2升半,分3服。
33.6 用药禁忌
忌羊肉、饧、鲊等物;忌鸡、鱼、面食。
33.7 附注
青竹茹汤(《摄生众妙方》卷十一)。《景岳全书》有粳米。
34 《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汤
34.1 组成
竹茹2升,甘草6分,当归6分,芎6分,黄芩6分,桂心1两,术1两,人参1两,芍药1两。
34.2 功能主治
《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之竹茹汤主治吐血、汗血、大小便血。
34.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
34.4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竹茹、黄芩上清虚热,桂心下导虚阳,芎、归、芍药引血归经,参、术、甘草资气于胃,上下失血无不宜之。
35 《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汤
35.1 组成
熟半夏(用姜汁炒透)1钱,陈皮1钱,苏梗1钱,广藿香1钱,子芩1钱(焙),枳壳1钱(麸炒),白芍(酒炒)1钱,茯苓1钱5分,竹茹5分(重姜汁炒)。
35.2 功能主治
《大生要旨》方之竹茹汤主治恶阻。怀孕50日,四肢软倦,恶寒,眩晕恶心,呕吐痰涎,思食酸食。
35.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河水煎服。宜服此味56剂。
35.4 运用
如火旺吐甚者,加酒炒川连5分、黑山栀1钱,麦冬2钱(去心);胃虚者,加白术1钱(土炒),金石斛2钱;气滞者,加香附1钱(酒炒)。
36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太平圣惠方》之竹茹汤
36.1 竹茹汤的别名
竹茹麦冬汤
36.2 组成
青竹茹3钱,麦冬3钱,前胡2钱,橘皮1钱,芦根半握。
36.3 制备方法
上锉。
36.4 功能主治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太平圣惠方》之竹茹汤主治恶阻。
36.5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6.6 附注
竹茹麦冬汤(《盘珠集》卷下)。
37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汤
37.1 组成
竹茹、橘皮、甘草、半夏、赤茯苓、麦冬、人参、枇杷叶。
37.2 功能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竹茹汤主治胃受邪热气浊,阴阳浑乱,心下烦,不喜热物,得热即呕,喜渴,其脉虚数,或细而疾。
37.3 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37.4 运用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孙兆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下一篇:亚健康体质的信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