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树龙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3-30
- 198
爬树龙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异名】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箍、麒麟叶(《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下延崖角藤的根、茎。
【植物形态】下延崖角藤
常绿本质攀援藤本,长达8米。茎绿色,粗大,节处生根。叶大,长圆形,长40~50厘米,宽30~35厘米,羽状深裂通常几达中脉。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长约20厘米,外托一白色大型佛焰苞片,苞片常脱落。
生于阴湿密林中,岩上或大树上。分布云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①《云南中草药选》:"淡,温。"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麻,寒。"
【功用主治】活血散瘀,除湿,消肿。治骨折,跌打损伤,只湿性腰腿痛,痈疖疮肿,感冒,咽喉肿痛。
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除湿止痛。"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骨折,跌打劳伤,枪伤:鲜过山龙,捣烂外敷或用根末调鸡蛋清外包。(《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蛇咬伤,痈疮疖肿:鲜爬树龙,捣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③治感冒,四肢酸痛,流行性乙型脑炎,风湿性腰腿痛:过山龙五钱至一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④治小儿百日咳,咽喉肿痛:爬树龙三至五钱,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爬山豆根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三棱枝杭子梢的根。
【植物形态】三棱枝杭子梢,又名:三棱草、山落花生、大发表、野蚕豆根、三棱梢爬山豆。
小灌木,高60~120厘米。小枝三棱形,无毛。叶互生;小叶3,长椭圆形,长4.5~8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全缘,下面被白色长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有翅,小叶柄密被白毛;托叶宿存,披针形。急尖,基部下延。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有棱,被短柔毛;苞片宿存,线状披针形;萼钟形,外面密被白色长毛,先端5齿裂;下面1枚较长;花冠黄色,长8~10毫米,旗瓣卵圆形,龙骨瓣急尖,向内直角弯曲。荚果斜椭圆形,长7毫米,全部被毛。花期8~9月。
生山坡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微甘。"
【功用主治】治肠炎,痢疾,肠风下血,肾炎,风湿痛,跌打损伤。
《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止血。治高热,赤痢,肠风下血,吹乳,跌打损伤,月家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赤痢:爬山豆根、红糖各五钱。同炒焦,煎水服。
②治肠风下血:爬山豆根一两,茜草三钱。煎甜酒水服。
③治吹乳:爬山豆根一两。捣绒,炒热外敷乳上。
④治跌打损伤:爬山豆根一两,捣烂,加童便少许,拌匀敷患处。(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⑤治风寒外感,皮肤病:大发表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⑥治赤痢,肠炎,肾炎:大发表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⑦治风湿性关节炎:大发表根一两。泡酒服。(⑤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异名】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箍、麒麟叶(《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下延崖角藤的根、茎。
【植物形态】下延崖角藤
常绿本质攀援藤本,长达8米。茎绿色,粗大,节处生根。叶大,长圆形,长40~50厘米,宽30~35厘米,羽状深裂通常几达中脉。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长约20厘米,外托一白色大型佛焰苞片,苞片常脱落。
生于阴湿密林中,岩上或大树上。分布云南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①《云南中草药选》:"淡,温。"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麻,寒。"
【功用主治】活血散瘀,除湿,消肿。治骨折,跌打损伤,只湿性腰腿痛,痈疖疮肿,感冒,咽喉肿痛。
①《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除湿止痛。"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骨折,跌打劳伤,枪伤:鲜过山龙,捣烂外敷或用根末调鸡蛋清外包。(《云南中草药选》)
②治蛇咬伤,痈疮疖肿:鲜爬树龙,捣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③治感冒,四肢酸痛,流行性乙型脑炎,风湿性腰腿痛:过山龙五钱至一两,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④治小儿百日咳,咽喉肿痛:爬树龙三至五钱,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爬山豆根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豆科植物三棱枝杭子梢的根。
【植物形态】三棱枝杭子梢,又名:三棱草、山落花生、大发表、野蚕豆根、三棱梢爬山豆。
小灌木,高60~120厘米。小枝三棱形,无毛。叶互生;小叶3,长椭圆形,长4.5~8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近圆形,全缘,下面被白色长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有翅,小叶柄密被白毛;托叶宿存,披针形。急尖,基部下延。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有棱,被短柔毛;苞片宿存,线状披针形;萼钟形,外面密被白色长毛,先端5齿裂;下面1枚较长;花冠黄色,长8~10毫米,旗瓣卵圆形,龙骨瓣急尖,向内直角弯曲。荚果斜椭圆形,长7毫米,全部被毛。花期8~9月。
生山坡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涩微甘。"
【功用主治】治肠炎,痢疾,肠风下血,肾炎,风湿痛,跌打损伤。
《贵州民间药物》:"解热,止血。治高热,赤痢,肠风下血,吹乳,跌打损伤,月家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赤痢:爬山豆根、红糖各五钱。同炒焦,煎水服。
②治肠风下血:爬山豆根一两,茜草三钱。煎甜酒水服。
③治吹乳:爬山豆根一两。捣绒,炒热外敷乳上。
④治跌打损伤:爬山豆根一两,捣烂,加童便少许,拌匀敷患处。(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⑤治风寒外感,皮肤病:大发表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⑥治赤痢,肠炎,肾炎:大发表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⑦治风湿性关节炎:大发表根一两。泡酒服。(⑤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