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健身成为一种“都市病”
- 生活百科
- 2023-02-25
- 139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健身热中,尤其是这种“热”现在已慢慢“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健身热大热当前,健身房的经营是否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还会再有“金吉姆”们倒下吗?
如果这样,那些持卡守望的健身者们该何去何从?
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每天运动锻炼身体可能会上瘾。
美国俄勒冈州保健科学大学贾斯亭罗茨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对两组老鼠的脑部活动进行了研究。一组是正常的实验室用鼠,另一组经过精心培养的喜欢跑动的老鼠。先把它们关在放有锻炼轮的笼子里,让老鼠在轮子上跑动,然后再将轮子撤掉。“所有老鼠都踏在轮子上跑动,因此,他们有一种跑动的动机。”罗茨博士解释道,“经过特殊培养的老鼠天生就有一种长跑倾向,它们可代表人群中那些有强烈跑步欲望或冲动的少数极端个体。”
大型场地、进口器械、专业教练……打着这些旗号,2001年的上海,健身俱乐部如“火山爆发”般诞生在各个角落。随着近十家国内外著名的健身俱乐部相继登陆上海,年轻并时尚着的一群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它们的怀抱。
不过,虽然同样是解放肢体中的渴望,但众会员却另有各自理由―――
健康主义:工作是“福”
健康可以说是众多健身理由中最平常又最实在的一个了。
在恒隆广场工作的小刘,去年刚毕业时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是一千个满意、一万个称心,可得意了没几个月,就愁眉苦脸起来,“上大学的时候,我差不多每星期都要和同学打几场篮球,精力不要太充沛哦,可上班以后,人忙了,也懒了,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却又像睡不醒似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亚健康’吧。”就这样,小刘走进了健身房,他的目的很明确: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虽是句土得掉渣的话,但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其现实意义倒是越来越凸现了。孵空调虽然舒服,可不知流汗为何物似乎也不是件好事,毕竟出汗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整天坐在写字楼里对着电脑敲击键盘,每每从坐了半天的椅子上站起来,就觉得腰酸背疼、颈椎僵硬……
于是,在感叹“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的同时,有些人开始吞食各种健康片,还有些人则决定“主动流汗”,健身也就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
修身主义:不留哀怨
在办公室里久坐不动的另一个致命的“副产品”则是身材走样。前几日与一好友通电话,刚自报完家门,电话那头就传来一句:“告诉你呀,我有‘救身圈’了1声音颇带几分哀怨。要知道,朋友上班轻松得不得了,坐在位子上基本不用挪动半步,不过代价就是腹部赘肉越来越多,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哀叹完毕,她神秘兮兮地说,“我决定去健身房跳操了,上星期高中同学聚会,碰到一个过去蛮胖的女孩子,现在苗条得我都不敢认了。一问才知道,她在健身中心跳了两个月的操,减了20多斤唉1朋友的语调渐渐兴奋起来,想必眼前已浮现婀娜体态了。
事实上,为了好身材而健身的人绝对是多数派。当然,健身俱乐部不是胖墩夏令营,来锻炼的并非个个都超重,有的人只是防患于未然,为了保持好身材才不惜“挥汗如雨”的。所以,在健身中心减肥的效果可能比吃各种减肥产品有效得多,你想,既有志同道合者和你一起吃苦,又有那么多活生生的“魔鬼身材”和“六块腹急作参照,不卖力点行吗?时尚主义:健身是身价
相比之下,还有一些健身会员的目标就不那么明确了,他们皮夹中的健身会员卡多数时间里只作摆设用,他们去健身,为的只是跟上时尚的脚步,使自己不显得落伍。
没办法,这两年里,“你在哪儿健身氨已成为白领之间通用的问候语,拥有一张健身中心的会员卡也成了白领阶层的一项重要标志。所以,如果你自觉还是时尚中人的话,就得赶紧搞清楚舒适堡、美格菲、亚历山大等知名俱乐部在上海的地理位置、搞定一张会员卡,不然被人家问候起来,岂不是很没面子?
不过,为了追赶时尚而成为健身会员的,也许是最被动的健身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们是很多健身房最欢迎的客户了。
旁观主义:MM多得看不完
小潘,是老同学中被公认的“健身狂”,自从一年前办了张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就成了“死忠”的健身迷,去健身俱乐部比过去到学校上课还准时,而且风雨无阻、全年无休。可奇怪的是,小潘如此刻苦,身材却不见起色。终于,和他一起去健身过的一个同学一语道破天机:“他哪里是去健身啊,是去看美女的1
其实,小潘如此不务正业也是情有可原,他从事的行业严重地“阳盛阴衰”,平时又忙得与同事之间都罕有交流,要是再不趁着健身的机会结识些美眉,日子会多么无趣啊!而健身中心的出现,不但把“一个人吃苦”变成“集体受罪”,还给寂寞的人们营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比起电视上的“速配”,这里的档次明显高多了。
贝菲特国际健身俱乐部的市场部经理刘平说:“聚到一个俱乐部来的,大多是具有相似背景的人,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容易沟通。我们俱乐部还常常组织一些户外团体活动,所以,在我们这儿由健身而走到一起的恋人还不少呢1
献身主义:“上瘾了,别救我”
每到晚上7点,伏案工作一天的徐先生就会有种“止不住的渴望”―――他要冲出办公室,只为那一台健身房的跑步机。
罗茨博士的实验在徐先生身上有了充分的说服力,他每天都要去健身房锻炼,否则就会全身不舒服。“开始是为了减肥去健身房的,结果就养成了这种很粘人的习惯,只有天天锻炼,才可以让自己舒服。”他有点不好意思。
在罗茨博士的实验中,观察的六天里,正常的实验室用鼠每天跑2英里,而特殊培养过的则能跑完6英里。在第七天,让每组老鼠中的一半离开锻炼轮。那些放弃锻炼的老鼠脑部25个区中有16个区活跃程度增强,而经过特殊培养的老鼠脑部活动最剧烈。
罗茨博士说:“跑动强度大的老鼠,其脑部某些区域活跃程度极强。而这些区域正是老鼠大脑中控制可卡因、吗啡、酒精和烟碱的那些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不让老鼠跑动,它们就会产生一种锻炼的生理欲望。研究小组认为,人们对锻炼也可能有类似的反应。
徐先生很同意这点,“如果不让我跑够一定公里的步,我会给闷死的1他说。
给上海健身行业“搭脉”
“金吉姆”的倒闭给上海滩上所有的健身俱乐部敲响了警钟,也给了这些俱乐部一个反思的机会。毕竟,一个“金吉姆”倒下了,成百上千个“银吉姆”还得活下去,并且要活得更好,更好照顾那十多万的健身族。36.5天=365天
据统计,上海健身俱乐部会员卡使用率每年只有8%-10%,也就是说,一年中持卡人只有36.5天在健身房锻炼。
对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蒋青云教授认为,“目前大多数人对健身还懵懵懂懂,并没有把健身视为生命的必要组成部分,被动型的健身比较多,常常是哪里不舒服了、胖了,才想到去运动运动。”从前文中列举的上海人健身理由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上海的健身群体其实还不成熟。
上海星之体育产业集团总经理谈剑也说:“健身行业在我国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呈现出一些不规则状态,也是必然的。”
3000元年费起底
在美国,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健身俱乐部会员,而我国参加健身俱乐部的只占0.1%。作为知情人,谈剑总经理解释到:“现在大多数健身俱乐部都开在人群集中的黄金地段,把目标消费群锁定在白领、金领以及外籍来沪人士,参加健身俱乐部也被认为是时尚的标志,其实这与健身概念本身并不匹配。”
目前沪上大部分健身俱乐部采取的是会员制方式,一般中档的健身中心在3000元/年左右,高档的则要6000-8000元/年。会员制就像一个“滤网”,滤掉了相当数量经济收入不稳定的消费者,也使这一原本应相当普及的产业变成了“贵妇人”。然而,被会员制排斥在外的潜在消费群却比正在健身的人多得多。所以,中低档的健身俱乐部发展空间其实更为诱人,因为高收入人群毕竟有限。到了人们都将健身作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我们的健身行业也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这种转变必须是建立在健身俱乐部降低门槛的基础上。星之俱乐部在这方面倒是先行一步,不仅有面向白领、高薪族的旗舰店,也有面向大众的社区店。
90%模仿美国形态
纵观近两年上海健身俱乐部在数量上的壮大,确实令人瞠目,但你又很难说出这家和那家到底有什么本质差别。谈剑总经理对此颇有感受:“据我了解,目前上海90%的健身俱乐部模仿的是美国的形态,美国人先进成熟的管理实践固然有利于我们的发展,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达成健康需求的方式是不同的。美国人已经把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们偏爱激烈运动,生理上也能承受;中国人则推崇的儒雅精神,在健身上也是如此。所以,100%的美国健身模式在这里可能水土不服。”
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健身俱乐部,失去的是人们在选择时“非你莫属”的优势,市场饱和后就只有价格战一条路了。但价格的下降也会带来服务质量的降低,对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不利。蒋青云教授认为,“明确的定位很重要,也许现在很多人对健身俱乐部还没有什么差异性需求,但俱乐部应该对顾客做出引导。其实,在投资时用不着追求一步到位,不妨开设重点项目,使自己具有不可取代性。”
为上海健身俱乐部“开方”
帮顾客克服成本
“时间对我来说比什么都贵。”供职于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张小姐这样告诉记者,“我工作很忙,可自由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下班回家后休息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精力去健身啊?”张小姐的话道出了不少还在犹豫该不该加入健身大军的人的心声。
顾客在健身中心消耗的不止是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顾客在计算健身成本时通常也会把这也算进去。因此,如何让顾客克服这个成本就是俱乐部营销的关键。”蒋青云教授开始为健身俱乐部指点迷津。
“如果说‘健身2小时就能换来8小时更好的工作’,那么顾客也许就会觉得付出时间、精力是值得的。”蒋教授继续说道,“再说,健身是很苦的,而付出以后在短时间里却看不到收获,如果像打电玩时一样,锻炼者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的‘力量指数’的变化,把健身效果显形化,他们就会有成就感,也就更愿意付出这笔成本。”
一条龙营利更佳
而对于会员费这种提前消费的方式,蒋青云教授认为,像健身俱乐部这种动辄百万美元的巨额投资,会员费确实是个快速收回资本、改善现金流的好办法。“但作为一个有长期打算的投资者,不应把希望寄托于这种‘杀鸡取卵’式的做法。健身俱乐部是一次性投入很大、靠长期运行来挣钱的,因此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设备,以此来降低成本、改善现金流。”
蒋教授进一步指出:“对于任何处在引入期的需求,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所以也就什么都想要。这时可以考虑交叉营销,可以通过会员费以外的组合项目来赚钱,比如吃饭、桑拿等。这样既可以让顾客在同样的时间里享受到更多,同时有些项目现金流快、投入又不多,可以分摊成本、降低风险。”据“贝菲特”的市场部经理刘平介绍,国内健身俱乐部90%的收入是会员费,而国外健身俱乐部会员费只占总收入的60%,还有40%是场内消费,比如营养品、服装等。
“与其他没有替代作用的俱乐部、百货店等捆绑营销也是不错的选择。像哈根达斯,基本上有伊势丹、太平洋百货的地方就有,不但目标群体明确,又可以与那些店家互动。”蒋教授的营销策略可真不少埃
适时上顶“紧箍咒”
“这两年附近相继开出两家高档健身俱乐部,只要我们的价格一有变化,他们就跟着调整。”“金吉姆”董事长刘霄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市场无序、竞争激烈是“金吉姆”倒闭的原因之一。
刘平觉得,成立健身行业协会势在必行,“行业协会只让具备条件的健身俱乐部加入,这样可以把那些只想靠收会费来‘圈钱’的俱乐部拒之门外,既规范了市场,也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
谈剑总经理则认为,要使上海的健身市场走向规则,关键还在于企业。“现在俱乐部之间只有竞争、没有联合,以致目前供应商市场非常不规则,价格高得离谱。其实,就市场潜力来说,目前健身中心的数量还不够,所以,俱乐部之间现在需要的是联手,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相互之间无谓的竞争,只会把压力转移到客户身上。各个健身俱乐部其实可以形成采购联盟,进行合理成本的探讨,定下行价。”不知谈总经理的这招“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否会给上海的各家俱乐部带来启发呢?作者:本报记者王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