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3-26
- 265
【中文名】益母草(《本草图经》)
【类别】全草类
【异名】范(《诗经》),萑(《尔雅》),益母、茺蔚、益明、大札(《本经》),臭秽(《尔雅》刘歆注),贞蔚(《别录》),苦低草(《千金方》),郁臭草(《本草拾遗》),夏枯草、土质汗(《近效方》),野天麻、火枚、负担(《经效产宝》),辣母藤(《履f岩本草》),郁臭苗(《救荒本草》),猪麻(《纲目》),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扒骨风(《分类草药性》),红花艾(《岭南采药录》),坤草(《青海药材》),枯草(《药材资料汇编》)。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江苏植药志》),益母蒿(《东北药植志》),陀螺艾(《广西药植图志》),地落艾(《陆川本草》),红花益母草、四棱草(《中药志》),月母草(《四川中药志》),旋风草(《陕西中药志》)。油耙菜、野油麻(《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益母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方形,单一或分枝,高60厘米至1米许,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一年根生叶有长柄,叶片略呈圆形,直径4~8厘米,叶缘5~9浅裂,每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的叶有短柄,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3裂,两侧裂片常再1~2裂,最终裂片近线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最上部的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花多数,生于叶腋,呈轮伞状;苞片针刺状;花萼钟形,先端有5长尖齿,下方2片较上方3片为长;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9~12毫米,上下唇几等长,上唇长圆形,全缘,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倒心脏形,花冠外被长绒毛,尤以上唇为甚;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内面近裂口的下方;子房4裂,花柱与花冠上唇几等长,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状,长约2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溪边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花(益母草花)、果实(茺蔚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品质较次。
【药材】干燥全草呈黄绿色,茎方而直,上端多分枝,有纵沟,密被茸毛,棱及节上更密。质轻而韧,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叶交互对生于节上,边缘有稀疏的锯齿,上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两面均有细毛茸;多皱缩破碎;质薄而脆。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或有少数小坚果。有青草气,味甘微苦。以茎细、质嫩、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尚有下列同属植物亦作益母草入药。
①白花益母草
花冠白色,其他与前种相同。
产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②细叶益母草
最上部的叶为3全裂或深裂,花冠较大,长18~23毫米,下唇比上唇短,花冠外面的长绒毛较密。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及陕西等地。
③土耳其益母草
花序上叶片长圆状菱形,3裂;花序顶端毛茸致密,苞片及萼筒均被紧贴的毛茸,花淡红色,长9~10毫米,上唇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小坚果顶端被白色短柔毛。产新疆。
益母草的幼株称童子益母草,功用相同。
【化学成分】细叶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苯甲酸、多量氯化钾、月桂酸、亚麻酸、油酸、甾醇、维生素A、芸香甙等黄酮类。又含精氨酸、4-胍基-1-丁醇、4-胍基-丁酸、水苏糖。
【药理作用】①对子宫的作用
早年即证明益母草制剂对兔、豚鼠、犬的离体子宫有直接兴奋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相似,但作用较弱。尔后的药理研究证实此说。益母草的水浸膏或乙醇浸膏不但在离体子宫,而且在在位子宫(静脉注射)、子宫瘘(灌胃)的试验中,均证实有兴奋作用,子宫的振幅、收缩率、紧张度,无论已孕与未孕者均见增加,持续时间颇久,益母草酊剂效力似不及煎剂。煎煮8小时或室温保存2周,效力尚无显著减弱。其有效成分在叶部,而茎部无收缩子宫作用,根部效力亦差,采集宜在5月间叶子茂盛之时进行。益母草中也有某种成分(溶于乙醚)对子宫呈抑制作用,所提得的益母草碱能兴奋离体子宫,却不能兴奋在位子宫。也有报告粗制的益母草碱对离体子宫及子宫瘘试验中作用都不明显。用Stas-Otto法提得的益母草生物碱,对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据报道北京提得的益母草碱甲2.5~5毫克/公斤予麻醉猫静脉注射,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子宫张力,并能降压;对猫、豚鼠离体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从种子中提得的茺蔚子碱甲则无显著作用。四川提得的益母草总碱对豚鼠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其作用类型与麦角新碱相似,益母草总生物碱3毫克与马来酸麦角新碱0.04毫克的效价相当。但对在位子宫之作用如何,亦未见报告。总之,益母草水溶性成分无论对离体、在位及整体不麻醉动物的子宫皆有兴奋作用,但其真正有效生物碱尚待确定。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益母草水浸剂、茺蔚子水浸出液或醇-水浸出液、益母草碱、益母草碱甲、益母草总碱、花的煎剂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均有降压作用,但持续时间较短。益母草中也有某种引起血压上升的成分(溶于乙醚,对子宫呈抑制作用);而在实验室中自制的益母草碱对麻醉猫的子宫及血压无作用,却能减少甚至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益母草乙醇制剂对在位兔心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心,先见轻度抑制,后见轻度兴奋,大量则呈抑制现象。对离体蛙心,益母草碱是小量兴奋、大量抑制;水苏碱可减慢蛙心收缩率。用益母草碱灌注蟾蜍后肢时,可见血管收缩,灌注家兔之耳、肾及肠也见到血管收缩现象,但作用稍弱,于兔耳灌注有时可见流出量增加。其降压作用不受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却能被事先注射阿托品而显著削弱,此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
③其他作用
益母草碱据报道能兴奋呼吸中枢。其所含生物碱能抑制蛙的中枢神经系统;花煎剂能提高大小肠的蠕动。
益母草素对神经肌肉标本有箭毒样作用,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可使尿量增加,高浓度能引起溶血。益母草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之生长有抑制作用。
【毒性】益母草毒性很低。以益母草浸膏饲喂孕兔,虽引起流产,但对体温、呼吸、心率皆无影响,亦无其他中毒现象。益母草总碱给家兔每日皮下注射30毫克/公斤,连续2周,对进食、排便和体重均无影响;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572.2±37.2毫克/公斤。由于其毒性低,而作用强度不及麦角制剂,故临床应用时可适当增加剂量。茺蔚子如1次服用在30克以上,可在4~6小时内发生中毒现象,如全身无力,下肢不能活动,周身酸痛,胸闷;重者有出汗,并呈虚脱状态。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性味】辛苦,凉。
①《本草拾遗》:"寒。"
②《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无毒。"
③《纲目》:"味辛微苦,无毒。"
④《本草正》:"味微苦、微辛。微寒,性滑。"
【归经】入心包、肝经。
①《本草汇言》:"手、足厥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包络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①《本经》:"主瘾疹痒。"
②《唐本草》:"敷丁肿,服汁使丁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耳;中虺蛇毒,敷之。"
③《本草拾遗》:"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
④《本草衍义》:"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
⑤《本草蒙筌》:"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
⑥《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痢,疳,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
⑦《本草求原》:"清热,凉血,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阴虚血少者忌服。
①《经效产宝》:"忌铁器。"
②《本草正》:"血热、血滞及胎产难湿者宣之;着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选方】①治痛经:益母草五钱,元胡索二钱。水煎服。
⑦治闭经:益母草、乌豆,红糖、老酒各一两,炖服,连服一周。
④治瘀血块结:益母草一两,水,酒各半煎服。(①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④治难产:益母草捣汁七大合,煎减半,顿服,无新者,以干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独行方》)
⑤治胎死腹中:益母草捣熟,以暖水少许和,铰取汁,顿服之。(《独行方》)
⑥治产后血运,心气绝:益母草,研,绞汁,服一盏。(《子母秘录》)
⑦治产后恶露不下:益母草,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入酒一合,暖过搅匀服之。(《圣惠方》)
⑧妇人分娩后服之,助子宫之整复:益母草九钱,当归三钱。水煎,去渣,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⑨治尿血:益母草汁(服)一升。(《外台秘要方》)
⑩治肾炎水肿:益母草一两。水煎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小儿疳痢,痔疾:益母草叶煮粥食之,取汁饮之亦妙。(《食医心镜》)
⑿治折伤内损有痪血,每天阴则疼痛,兼疗产妇产后诸疾:三月采益母草一重担,以新水净洗,晒令水尽,用手捩断,可长五寸,勿用刀切,即置镬中,量水两石,令水高草三、二寸,纵火煎,候益母草糜烂,水三分减二,漉去草,以绵滤取清汁,于小釜中慢火煎,取一斗如稀饧。每取梨许大,暖酒和服之,日再服,和羹粥吃并得。如远行不能,将稀煎去,即更炼令稠硬,停作小丸服之。或有产妇恶露不尽及血运,一两服即瘥。其药辣疗风益力。无所忌。(《近效方》)
⒀治疔肿至甚:益母草茎叶,烂捣敷疮上,又绞取汁五合服之,即内消。(《圣惠方》)
⒁治妇人勒乳后疼闷,乳结成痈:益母草,捣细末,以新汲水调涂于奶上,以物抹之,生者捣烂用之。(《圣惠方》)
⒂治疖子已破:益母捣敷疮。(《斗门方》)
⒃治喉闭肿痛:益母草捣烂,新汲水一碗,绞浓汁顿饮;随吐愈,冬月用根。(《卫生易简方》)
⒄治马咬:益母草细切,和醋炒,封之。(孙思邈)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肾小球性肾炎
职干益母草(全草)3~4两,或鲜草6~8两,加水700毫升,文火煎至800毫升,分2~3次温服。小儿酌减。同时结合常规处理,如禁盐、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脑病征象者辅以50%葡萄糖溶液静注,有炎症感染者兼用抗菌素等。观察80例,均治愈。治愈日期最快5天,最长者36天。愈后随访半年至5年,未见复发病例。另有报告治疗急性肾炎4例,经6~26天亦完全治愈;慢性9例结合温补脾肾的中药治疗,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实践证明,益母草利尿消肿作用显著,对急性肾炎的疗效较满意。
②用于产褥期
益母草煎剂或益母草膏有收缩子宫作用,与麦角流浸膏相比,从产褥期子宫底下降水平及恶露情况来看,其作用基本相同。益母草制剂收缩子宫的作用发生很慢,服药后1小时宫缩加强者占16.4%,服药后2小时宫缩加强者占25%。煎剂是用干益母草1斤,加水煎成1000毫升,日服3次,每次20毫升,产后连服3日;益母草膏(新鲜益母草1斤加糖4两收膏)每日约服1.3两。
③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取益母草全草干品4两,加水1000毫升,暴火煎30分钟取头汁;药渣再加水500~700毫升,煎3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早晚两次空腹服,一股15天左右见效,治疗24例,均有不间程度的疗效。
【名家论述】①《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曳。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②《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妇人临产之时,气有不顺,而迫血妄行,或逆于上,或崩于下,或横生不顺,或子死腹中,或胞衣不落,或恶露攻心,血胀血晕,或沥浆难生,蹊涩不下,或呕逆恶心,烦乱眩晕,是皆临产危急之症,惟益母草统能治之。又疮肿科以之消诸毒,解疔肿痈疽,以功能行血而解毒也。眼目科以之治血贯瞳人,及头风眼痛,以功能行血而去风也。习俗以益母草有益于妇人,专一血分,故屡用之。然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消瘀逐滞甚捷,观其治疗肿痈疽,眼目血障,则行血活血可知矣。产后诸疾,因血滞气脉不和者,用之相宜,若执益母之名,施于胎前之证,血虚形怯,营阴不足者,肝虚血少,瞳人散大者,血脱血崩,阳竭阴走者,概而与之,未尝不取咎也。"
③《本草正》:"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本草》言其久服益精轻身,诚不足信。此外如退浮肿,下水气及打扑瘀血,通大小便之类,皆以其能利也。"
④《本经逢原》:"丹方以益母之嫩叶阴干,拌童便、陈酒,九蒸九晒,入四物汤料为丸,治产后诸证。但功专行血,故崩漏下血,若脾胃不实,大肠不固者勿用,为其性下行也。近世治番痧腹痛呕逆,用以浓煎,少加生蜜,放温恣饮有效,取其能散恶血也。"
⑤《本草求真》:"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下血痛,既胎而见胎漏,临产而见产难,已产而见血晕,疔痈、乳肿等症,服此皆能去瘀生新。盖味辛则于风可散,血可活,味苦则于瘀可消,结可除,加以气寒,则于热可疗,并能临症酌施,则于母自有益耳。"
⑥《本草正义》:"益母,虽非大温大热之药,而气烈味苦,究是温燥队中之物,观于产后连服二、三日,必口燥嗌干,尤其确据,故宜于寒令寒体,而不宜于暑令热体。乃吾乡视为产后必用之物,虽酷暑炎天,亦必常备,加以畏其苦燥,恒以沙糖浓调,若在三伏时令,新产虚体,多服此浊赋苦燥之药,耗血恋邪,变生不测,更可虑也。"
【类别】全草类
【异名】范(《诗经》),萑(《尔雅》),益母、茺蔚、益明、大札(《本经》),臭秽(《尔雅》刘歆注),贞蔚(《别录》),苦低草(《千金方》),郁臭草(《本草拾遗》),夏枯草、土质汗(《近效方》),野天麻、火枚、负担(《经效产宝》),辣母藤(《履f岩本草》),郁臭苗(《救荒本草》),猪麻(《纲目》),益母艾(《生草药性备要》),扒骨风(《分类草药性》),红花艾(《岭南采药录》),坤草(《青海药材》),枯草(《药材资料汇编》)。苦草、田芝麻棵、小暑草(《江苏植药志》),益母蒿(《东北药植志》),陀螺艾(《广西药植图志》),地落艾(《陆川本草》),红花益母草、四棱草(《中药志》),月母草(《四川中药志》),旋风草(《陕西中药志》)。油耙菜、野油麻(《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益母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方形,单一或分枝,高60厘米至1米许,被微毛。叶对生;叶形多种,一年根生叶有长柄,叶片略呈圆形,直径4~8厘米,叶缘5~9浅裂,每裂片具2~3钝齿,基部心形;茎中部的叶有短柄,3全裂,裂片近披针形,中央裂片常3裂,两侧裂片常再1~2裂,最终裂片近线形,先端渐尖,边缘疏生锯齿或近全缘;最上部的叶不分裂,线形,近无柄,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被短柔毛。花多数,生于叶腋,呈轮伞状;苞片针刺状;花萼钟形,先端有5长尖齿,下方2片较上方3片为长;花冠唇形,淡红色或紫红色,长9~12毫米,上下唇几等长,上唇长圆形,全缘,下唇3裂,中央裂片较大,倒心脏形,花冠外被长绒毛,尤以上唇为甚;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内面近裂口的下方;子房4裂,花柱与花冠上唇几等长,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三棱状,长约2毫米。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溪边等处。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花(益母草花)、果实(茺蔚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季生长茂盛而花未全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在花盛开或果实成熟肘采收者,品质较次。
【药材】干燥全草呈黄绿色,茎方而直,上端多分枝,有纵沟,密被茸毛,棱及节上更密。质轻而韧,断面中心有白色髓部。叶交互对生于节上,边缘有稀疏的锯齿,上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浅,两面均有细毛茸;多皱缩破碎;质薄而脆。有的在叶腋部可见紫红色皱缩小花;或有少数小坚果。有青草气,味甘微苦。以茎细、质嫩、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尚有下列同属植物亦作益母草入药。
①白花益母草
花冠白色,其他与前种相同。
产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②细叶益母草
最上部的叶为3全裂或深裂,花冠较大,长18~23毫米,下唇比上唇短,花冠外面的长绒毛较密。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及陕西等地。
③土耳其益母草
花序上叶片长圆状菱形,3裂;花序顶端毛茸致密,苞片及萼筒均被紧贴的毛茸,花淡红色,长9~10毫米,上唇密被灰白色长柔毛。小坚果顶端被白色短柔毛。产新疆。
益母草的幼株称童子益母草,功用相同。
【化学成分】细叶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苯甲酸、多量氯化钾、月桂酸、亚麻酸、油酸、甾醇、维生素A、芸香甙等黄酮类。又含精氨酸、4-胍基-1-丁醇、4-胍基-丁酸、水苏糖。
【药理作用】①对子宫的作用
早年即证明益母草制剂对兔、豚鼠、犬的离体子宫有直接兴奋作用,与脑垂体后叶素相似,但作用较弱。尔后的药理研究证实此说。益母草的水浸膏或乙醇浸膏不但在离体子宫,而且在在位子宫(静脉注射)、子宫瘘(灌胃)的试验中,均证实有兴奋作用,子宫的振幅、收缩率、紧张度,无论已孕与未孕者均见增加,持续时间颇久,益母草酊剂效力似不及煎剂。煎煮8小时或室温保存2周,效力尚无显著减弱。其有效成分在叶部,而茎部无收缩子宫作用,根部效力亦差,采集宜在5月间叶子茂盛之时进行。益母草中也有某种成分(溶于乙醚)对子宫呈抑制作用,所提得的益母草碱能兴奋离体子宫,却不能兴奋在位子宫。也有报告粗制的益母草碱对离体子宫及子宫瘘试验中作用都不明显。用Stas-Otto法提得的益母草生物碱,对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据报道北京提得的益母草碱甲2.5~5毫克/公斤予麻醉猫静脉注射,对子宫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子宫张力,并能降压;对猫、豚鼠离体子宫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从种子中提得的茺蔚子碱甲则无显著作用。四川提得的益母草总碱对豚鼠离体子宫有收缩作用,其作用类型与麦角新碱相似,益母草总生物碱3毫克与马来酸麦角新碱0.04毫克的效价相当。但对在位子宫之作用如何,亦未见报告。总之,益母草水溶性成分无论对离体、在位及整体不麻醉动物的子宫皆有兴奋作用,但其真正有效生物碱尚待确定。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益母草水浸剂、茺蔚子水浸出液或醇-水浸出液、益母草碱、益母草碱甲、益母草总碱、花的煎剂对麻醉动物静脉注射,均有降压作用,但持续时间较短。益母草中也有某种引起血压上升的成分(溶于乙醚,对子宫呈抑制作用);而在实验室中自制的益母草碱对麻醉猫的子宫及血压无作用,却能减少甚至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益母草乙醇制剂对在位兔心有轻度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心,先见轻度抑制,后见轻度兴奋,大量则呈抑制现象。对离体蛙心,益母草碱是小量兴奋、大量抑制;水苏碱可减慢蛙心收缩率。用益母草碱灌注蟾蜍后肢时,可见血管收缩,灌注家兔之耳、肾及肠也见到血管收缩现象,但作用稍弱,于兔耳灌注有时可见流出量增加。其降压作用不受切断迷走神经的影响,却能被事先注射阿托品而显著削弱,此外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
③其他作用
益母草碱据报道能兴奋呼吸中枢。其所含生物碱能抑制蛙的中枢神经系统;花煎剂能提高大小肠的蠕动。
益母草素对神经肌肉标本有箭毒样作用,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可使尿量增加,高浓度能引起溶血。益母草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之生长有抑制作用。
【毒性】益母草毒性很低。以益母草浸膏饲喂孕兔,虽引起流产,但对体温、呼吸、心率皆无影响,亦无其他中毒现象。益母草总碱给家兔每日皮下注射30毫克/公斤,连续2周,对进食、排便和体重均无影响;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572.2±37.2毫克/公斤。由于其毒性低,而作用强度不及麦角制剂,故临床应用时可适当增加剂量。茺蔚子如1次服用在30克以上,可在4~6小时内发生中毒现象,如全身无力,下肢不能活动,周身酸痛,胸闷;重者有出汗,并呈虚脱状态。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性味】辛苦,凉。
①《本草拾遗》:"寒。"
②《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无毒。"
③《纲目》:"味辛微苦,无毒。"
④《本草正》:"味微苦、微辛。微寒,性滑。"
【归经】入心包、肝经。
①《本草汇言》:"手、足厥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包络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活血,祛瘀,调经,消水。治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①《本经》:"主瘾疹痒。"
②《唐本草》:"敷丁肿,服汁使丁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耳;中虺蛇毒,敷之。"
③《本草拾遗》:"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
④《本草衍义》:"治产前产后诸疾,行血养血;难产作膏服。"
⑤《本草蒙筌》:"去死胎,安生胎,行瘀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
⑥《纲目》:"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痢,疳,痔疾,打扑内损瘀血,大便、小便不通。"
⑦《本草求原》:"清热,凉血,解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阴虚血少者忌服。
①《经效产宝》:"忌铁器。"
②《本草正》:"血热、血滞及胎产难湿者宣之;着血气素虚兼寒,及滑陷不固者,皆非所宜。"
【选方】①治痛经:益母草五钱,元胡索二钱。水煎服。
⑦治闭经:益母草、乌豆,红糖、老酒各一两,炖服,连服一周。
④治瘀血块结:益母草一两,水,酒各半煎服。(①方以下出《闽东本草》)
④治难产:益母草捣汁七大合,煎减半,顿服,无新者,以干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独行方》)
⑤治胎死腹中:益母草捣熟,以暖水少许和,铰取汁,顿服之。(《独行方》)
⑥治产后血运,心气绝:益母草,研,绞汁,服一盏。(《子母秘录》)
⑦治产后恶露不下:益母草,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入酒一合,暖过搅匀服之。(《圣惠方》)
⑧妇人分娩后服之,助子宫之整复:益母草九钱,当归三钱。水煎,去渣,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⑨治尿血:益母草汁(服)一升。(《外台秘要方》)
⑩治肾炎水肿:益母草一两。水煎服。(《福建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小儿疳痢,痔疾:益母草叶煮粥食之,取汁饮之亦妙。(《食医心镜》)
⑿治折伤内损有痪血,每天阴则疼痛,兼疗产妇产后诸疾:三月采益母草一重担,以新水净洗,晒令水尽,用手捩断,可长五寸,勿用刀切,即置镬中,量水两石,令水高草三、二寸,纵火煎,候益母草糜烂,水三分减二,漉去草,以绵滤取清汁,于小釜中慢火煎,取一斗如稀饧。每取梨许大,暖酒和服之,日再服,和羹粥吃并得。如远行不能,将稀煎去,即更炼令稠硬,停作小丸服之。或有产妇恶露不尽及血运,一两服即瘥。其药辣疗风益力。无所忌。(《近效方》)
⒀治疔肿至甚:益母草茎叶,烂捣敷疮上,又绞取汁五合服之,即内消。(《圣惠方》)
⒁治妇人勒乳后疼闷,乳结成痈:益母草,捣细末,以新汲水调涂于奶上,以物抹之,生者捣烂用之。(《圣惠方》)
⒂治疖子已破:益母捣敷疮。(《斗门方》)
⒃治喉闭肿痛:益母草捣烂,新汲水一碗,绞浓汁顿饮;随吐愈,冬月用根。(《卫生易简方》)
⒄治马咬:益母草细切,和醋炒,封之。(孙思邈)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肾小球性肾炎
职干益母草(全草)3~4两,或鲜草6~8两,加水700毫升,文火煎至800毫升,分2~3次温服。小儿酌减。同时结合常规处理,如禁盐、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脑病征象者辅以50%葡萄糖溶液静注,有炎症感染者兼用抗菌素等。观察80例,均治愈。治愈日期最快5天,最长者36天。愈后随访半年至5年,未见复发病例。另有报告治疗急性肾炎4例,经6~26天亦完全治愈;慢性9例结合温补脾肾的中药治疗,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实践证明,益母草利尿消肿作用显著,对急性肾炎的疗效较满意。
②用于产褥期
益母草煎剂或益母草膏有收缩子宫作用,与麦角流浸膏相比,从产褥期子宫底下降水平及恶露情况来看,其作用基本相同。益母草制剂收缩子宫的作用发生很慢,服药后1小时宫缩加强者占16.4%,服药后2小时宫缩加强者占25%。煎剂是用干益母草1斤,加水煎成1000毫升,日服3次,每次20毫升,产后连服3日;益母草膏(新鲜益母草1斤加糖4两收膏)每日约服1.3两。
③治疗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取益母草全草干品4两,加水1000毫升,暴火煎30分钟取头汁;药渣再加水500~700毫升,煎3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早晚两次空腹服,一股15天左右见效,治疗24例,均有不间程度的疗效。
【名家论述】①《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若治手足厥阴血分风热,明目益精,调妇人经脉,则单用茺蔚子为良,若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则宜并用为曳。盖其根、茎、花、叶专于行,而其子则行中有补故也。"
②《本草汇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妇人临产之时,气有不顺,而迫血妄行,或逆于上,或崩于下,或横生不顺,或子死腹中,或胞衣不落,或恶露攻心,血胀血晕,或沥浆难生,蹊涩不下,或呕逆恶心,烦乱眩晕,是皆临产危急之症,惟益母草统能治之。又疮肿科以之消诸毒,解疔肿痈疽,以功能行血而解毒也。眼目科以之治血贯瞳人,及头风眼痛,以功能行血而去风也。习俗以益母草有益于妇人,专一血分,故屡用之。然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消瘀逐滞甚捷,观其治疗肿痈疽,眼目血障,则行血活血可知矣。产后诸疾,因血滞气脉不和者,用之相宜,若执益母之名,施于胎前之证,血虚形怯,营阴不足者,肝虚血少,瞳人散大者,血脱血崩,阳竭阴走者,概而与之,未尝不取咎也。"
③《本草正》:"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然不得以其益母之名,谓妇人所必用也。盖用其滑利之性则可,求其补益之功则未也。《本草》言其久服益精轻身,诚不足信。此外如退浮肿,下水气及打扑瘀血,通大小便之类,皆以其能利也。"
④《本经逢原》:"丹方以益母之嫩叶阴干,拌童便、陈酒,九蒸九晒,入四物汤料为丸,治产后诸证。但功专行血,故崩漏下血,若脾胃不实,大肠不固者勿用,为其性下行也。近世治番痧腹痛呕逆,用以浓煎,少加生蜜,放温恣饮有效,取其能散恶血也。"
⑤《本草求真》:"益母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毒,为胎前胎后要剂。是以无胎而见血淋、血闭、血崩,带下血痛,既胎而见胎漏,临产而见产难,已产而见血晕,疔痈、乳肿等症,服此皆能去瘀生新。盖味辛则于风可散,血可活,味苦则于瘀可消,结可除,加以气寒,则于热可疗,并能临症酌施,则于母自有益耳。"
⑥《本草正义》:"益母,虽非大温大热之药,而气烈味苦,究是温燥队中之物,观于产后连服二、三日,必口燥嗌干,尤其确据,故宜于寒令寒体,而不宜于暑令热体。乃吾乡视为产后必用之物,虽酷暑炎天,亦必常备,加以畏其苦燥,恒以沙糖浓调,若在三伏时令,新产虚体,多服此浊赋苦燥之药,耗血恋邪,变生不测,更可虑也。"
上一篇:爱情淡了,就该离开?
下一篇:类圣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