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道问答 > 正文

绝妙好辞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绝妙好辞的意思及故事

《绝妙好辞》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痛白”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

文章目录:

  1. 绝妙好辞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2. 绝妙好辞的意思及故事
  3. 绝妙好辞成语故事_成语“绝妙好辞”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4. 绝妙好辞的意思是什么?
  5. 绝妙好辞是什么意思
  6. 绝妙好辞的典故。

一、绝妙好辞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绝妙好辞》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痛白”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痛臼,受辛也,于字为“醉”;所谓“绝妙好醉”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翻译: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童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卿相先别说,让我先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

杨修写:“黄绢,有颜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童白,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写成字是‘(辞)’;这说的是‘绝妙好辞(醉)’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至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岁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历任左仆射、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这本书的编者,并不为作者。《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二、绝妙好辞的意思及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绝妙好辞的意思及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语】:

  绝妙好辞

  【拼音】:

  [jué miào hǎo cí]

  【解释】:

  从文章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才高八斗,绝顶聪明的'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蒱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举例造句】:

  文人笔端有口,能就现前真景,抒写成篇,即是~。

  【成语典故】: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记述自汉未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淡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绝妙好辞成语故事_成语“绝妙好辞”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绝妙好辞

  【拼音】 juémiàohǎocí

  【解释】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臼”。当毁咐碰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据《世说新语》载,蔡邕题字后的一天,曹操和他的“主簿”(类似现在的秘书)杨修路过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曹操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这八个字的意思你知道吗?”杨修回答:“知道。”曹操说:“你先纤谈不要讲简侍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轿'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杨修说:“我的才能不及你!”

  后来,人们便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四、绝妙好辞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 jué miào hǎo cí

【解释】 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备野子也,于字为好。蒱臼,受辛也,宽滚悉于字为辞。所谓绝慎乎妙好辞也。”

【例子】

【相关】百度“绝妙好辞”

五、绝妙好辞是什么意思

拼音:

jué miào hǎo cí

解释:

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伍知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_臼,受辩纳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腔灶消。”

例句:

六、绝妙好辞的典故。

曾经途经曹娥碑下,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

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

齑臼,受辛之器,盛纳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盛纳五辛的器具。

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扩展资料: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

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

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参考资料: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绝妙好辞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