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蛰伏的“恐孩症”

当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霍夫曼(SidneyHoffman)第一次提出生育恐惧(Bearing-fear)这个概念的时候,中国还正处刚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而到了今天,中国的社会学家却不得不认真地考虑大都市中蛰伏的“恐孩症”问题了。

广州一位心理学专家王医生告诉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某些年轻人对于生育的抗拒几乎已经到了一种恐惧的程度,再发展下去就是一种心理疾病了。她说她曾经治疗过好几例深圳的病例,主要是女性,颇有代表性。她认为这是由于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生活工作压力大,人们也缺少归属感,因此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疾玻

案例一:黄小姐,女,25岁,家庭主妇。

病情:黄小姐结婚一年多了,因为恐惧生孩子,结婚以后如果没有安全措施,就不和丈夫同房。后来还变本加厉,每次性生活对她都是一种折磨,生怕出现问题。搞到最后,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多次想要自杀。

医生诊断:像她这种病例已经属于极端。主要是由于周围的人一开始没有留意她的这种想法,特别是她的先生,总是给她施加压力,使得她的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这个女孩子从四川来,家里很多兄弟姐妹,小时候生活困难,因此在她的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对生育有恐惧。其实前期如果注意到这些问题,平时多加开导,可以通过聊天等心理治疗来解决。到了后期,就已经从心理的病症发展到身体上,只能通过药物治疗。

病例二:小云,女,28岁,公务员。

病情:小云和先生都希望有一个孩子,但小云对生育有着一种天生的恐惧,怀孕以后越来越担心,甚至不敢面对现实。

医生诊断:小云以前学医,实习的时候曾经接触过生育环节,产妇那种痛苦的神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的心里,她将生育看成了一种酷刑。接受治疗期间,我给她看了很多无痛分娩的资料,在心理接受力增强以后,我就播放产妇无痛分娩的教学片给她看,让她客观地认识分娩,改变了她脑海里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现在,她已经顺利产下一个女儿。

案例三:钟小姐,女,26岁,公司职员。

病情:钟小姐总是认为现代社会太复杂,生孩子是不负责任的事情,为了不生孩子,她甚至不愿意结婚。为此,她已经换了好几任男友,但始终克服不了心理阴影。

医生诊断:钟小姐这种情况准确地说还不是病,只是有些心理障碍。我告诉她她的想法很正确,不必有过多的心理负担,也不用为了不生孩子而不敢结婚,其实结婚以后也可以不要孩子。像她这种情况,往往会随着个人心智的成熟,社会阅历的增加而不知不觉地消除。

王医生说,她还接到过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电话和信件咨询,事实上,产生这些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压力太大,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的。她认为,只要摆正心态,这一切就不成其为问题,毕竟生育权在自己手上,生不生,什么时候生,都应该在轻松的心态下做出决定,不需要理会他人的看法。现代社会也越来越开明,对于这种事的压力将会越来越校

(新华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