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间偏方 > 正文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常见知识问答(二)

为什么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后会出现血糖的变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增高的机理,不仅与应激状态下植物神经的非特异性反应有关,也有脑部病变本身对下丘脑-垂体功能的直接损害有关。随着病程延长,血糖可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如果脑部病变对下丘脑-垂体功能造成不可逆性损害,血糖恢复正常则比较困难。

什么是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缺血半暗带?

急性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中心区的脑组织完全坏死,不能恢复;而缺血半暗带脑缺血程度较轻,能够恢复正常。但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缺血中心区逐渐扩大,缺血半暗带逐渐缩小。

为什么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后会出现血压的变化?

血压升高是急脑梗死后普遍的应激生理反应。升高的血压能增加脑血流灌注,增加脑血流量,利于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功能改善。其程度与起病急缓、病情轻重有一定关系。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呈自然下降趋势。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患者血糖控制很重要吗?

(1)控制高血糖。约 40% 的患者存在脑梗死后高血糖,对预后不利。目前公认应对脑梗死后高血糖进行控制。

(2)控制低血糖。脑梗死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尽管缺乏对其处理的临床试验,但因低血糖可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和水肿加重,对预后不利,故应尽快纠正低血糖。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患者血糖控制很重要吗?

(1)控制高血糖。约 40% 的患者存在脑梗死后高血糖,对预后不利。目前公认应对脑梗死后高血糖进行控制。

(2)控制低血糖。脑梗死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尽管缺乏对其处理的临床试验,但因低血糖可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和水肿加重,对预后不利,故应尽快纠正低血糖。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急性期有哪些并发症?

(1)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是急性重症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脑梗死后出血(出血转化)。脑梗死出血转化发生率为 8.5%~30%。心源性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占位效应、早期低密度征、年龄大于 70 岁、应用抗栓药物 (尤其是抗凝药物) 或溶栓药物等会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3)癫痫。脑梗死后癫痫的早期发生率为 2%~33%,晚期发生率为 3%~67%。

(4)吞咽困难。约 50% 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存在吞咽困难,3 个月时降为 15% 左右。

(5)肺炎。约 5.6% 脑梗死患者合并肺炎,误吸是主要原因。肺炎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25% 脑梗死患者死于细菌性肺炎。

(6)排尿障碍与尿路感染。排尿障碍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很常见,主要包括尿失禁与尿潴留。40%~60% 中重度脑梗死患者发生尿失禁,29% 发生尿潴留。尿路感染主要继发于因尿失禁或尿潴留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约 5% 出现败血症, 与脑梗死预后不良有关。

(7)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静脉血流淤滞、静脉系统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瘫痪重、年老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比例更高。深静脉血栓最重要的并发症为肺栓塞。

什么是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卒中单元管理?

卒中单元是组织化管理住院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模式,把传统治疗脑卒中的各种独立方法,如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健康教育等组合成一种综合的治疗系统。

研究证实卒中单元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因此,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或神经内科病房接受治疗。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患者如何控制血压?

(1)控制高血压。约 70% 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患者常常合并脑水肿,医生一般不会要求立即将血压降至正常,而是稍降低过高的血压,逐渐控制血压。

(2)控制低血压。应积极查明原因, 给予相应处理。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后如何进行营养支持?

脑梗死后由于呕吐、神经麻痹导致吞咽困难(球麻痹)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可导致神经功能恢复减慢。应重视脑梗死后液体及营养状况评估,必要时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

正常经口进食者无需额外补充营养。不能正常经口进食者可鼻饲,持续时间长者可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饲补充营养。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患者的鼻饲营养支持是如何做的?

重度吞咽困难或昏迷的脑梗死患者需经鼻饲进行营养支持。鼻饲是指把胃管从鼻孔插入进入送到患者胃中,再通过胃管向患者胃中输入食物的一种方法。

什么是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的目的就是在脑梗死发生后,通过医疗手段,迅速让血管再通,恢复血流供应,避免更多细胞因长时间缺血缺氧死亡。溶栓治疗主要包括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

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 4.5 小时内或 6 小时内,是脑梗死在超急性期的 6 小时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是否可以给脑梗死患者(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送花?

应当谢绝探视者送来的含有泥土的盆花,花盆里的泥土会产生真菌孢子,而患者正处于抵抗力低下时期,很容易遭到感染,加重病情。而花束,插花等可以美化室内环境,改善患者情绪,在脑梗死患者的病房中是可以少量摆放的。另外,花的选择也应选择无香或淡香的品种,香气浓烈的花朵应尽量减少摆放。过敏体质或哮喘患者则应避免接触鲜花。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患者一定会瘫痪吗?

在存活的脑梗死患者中,致残率约为 50%。因此,并非每个患者均会瘫痪。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针对梗死的脑部的治疗有哪些?

脑梗死的特异性治疗指针对缺血损伤病理生理机制中某一特定环节进行的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脑血循环。包括溶栓(如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抗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抗凝(如华法林)、降纤(如降纤酶、巴曲酶)、扩容(如各种扩血管药物)等方法。

(2)神经保护。理论上, 神经保护剂(如尼莫地平、胞磷胆碱)可保护脑细胞,提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但其疗效与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证实。

(3)其他疗法。如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 (尤瑞克林) 等,减少神经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的患者需要怎样的康复环境?

脑梗死患者的居住环境应该是安静,整洁和舒适的。一般室温冬天在 15-20 度,夏天在 28 度左右为宜,特别是并发发热的患者,温度一定不能过高,否则会加剧脑组织的损伤。室内湿度应保持在 50-60%,并且尽量减少探视人员的数量和时间,减少噪音,保证安静整洁的环境对脑梗死患者十分必要。

如何尽可能的避免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后瘫痪的发生?

尽快到医院就诊是关键!如发现患者有脑梗死征象,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积极抢救缺血半暗带能帮助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功能恢复,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脑梗死而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脑梗死的二级预防,避免脑梗死的再次发生。

有哪些情况,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患者的病情更容易恶化?

脑梗死发病后,如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可持续 6 小时至数天,这种情况称为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预测脑梗死进展恶化的指标有:(1)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不佳;(2)感染和发热;(3)消化道出血;(4)精神紧张、焦虑;(5)C 反应蛋白升高;(6)颅内外大血管狭窄、闭塞;(7)其他因素,如心肌酶学、血清铁蛋白、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血液和脑脊液中的谷氨酸、甘氨酸及白细胞介素-10 升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过早不合理使用甘露醇等。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患者可否在空调房内休息?

可以,但是要注意通风。适度舒适的温度有利于健康,便于生活和护理,但是污浊的空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极为不利,因此,居室内应当经常开窗,交换新鲜空气,以尽可能多的增加室内空气中的负离子。在空调房内,应当同时安装一台功能良好的负离子发生器,改善空气质量。除此之外,采用湿式清扫法避免尘土飞扬,及时清除污染物品也对患者的康复很重要。

早上起床起太快,容易引起脑血管破裂,引发中风等问题?

对于大多数身体健康的朋友来说,起床太快而引起血管破裂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有些朋友可能经历过由于起床太快,结果头晕眼花甚至晕倒在地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老年人、孕妈妈及长期卧床的人。

遇到这种情况,别慌,躺回去再睡个几分钟,慢慢起床就可以了。

对于高血压的人来说,早上的血压值可能会比较高,起床的动作确实建议慢一点。

脑梗死(脑梗塞、脑中风,缺血性)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减轻瘫痪、等神经受损的程度?

康复的目标是减轻脑梗死引起的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尽早进行,只要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 48 小时后即可进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