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3-21
- 166
蜂蜜
(《纲目》)
【异名】石蜜、石始(《本经》),食蜜(《伤寒论》),蜜(《金匮要略》),白蜜(《药性论》),白沙蜜(《本草衍义》),蜜糖(《本草蒙筌》),沙蜜、蜂糖(《纲目》)。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动物形态】中华蜜蜂,又名:范(《礼记》),蜡蜂(《纲目》)。
有母蜂、工蜂和雄蜂三种。工蜂形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胸部3节,中胸最大;翅2对,膜质透明,后翅中脉分叉。足9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带,末端尖锐,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母蜂俗称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状,复眼很大;尾端圆形,无毒腺和螫针。母蜂和雄蜂的口器均退化,足上无采贮花粉的构造,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
蜜蜂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一蜂群,由1个母蜂、数百个雄蜂和上万个工蜂所组成。母蜂为群体中的核心,专司产卵;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性蜂,专司采蜜、酿蜜、喂饲幼虫、筑巢及防御等职。
分布很广。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意大利蜜蜂。
以上昆虫的幼虫(蜜蜂子)、分泌的蜡质(蜜蜡)、蜂尾刺蟹时放出的毒液(蜂毒)、分泌的黄褐色粘性物质(蜂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为稠厚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琥珀色(黄蜜)。夏季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则易变成不透明,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状如鱼子。气芳香,味极甜。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味甜不酸,气芳香,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蜜因蜂种、蜜源、环境等的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甚大。最重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两者含量合计约70%。尚含少量蔗糖(有时含量颇高),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特别是花粉粒)、酵母、酶类、无机盐等。蜜一般只含微量维生素,其中有A、C、D、胆碱、B2、尼克酸、泛酸、生物素、叶酸、B、K等。在含氮化台物中有蛋白质、胨、际、氨基酸,以及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等酶类,并含乙酰胆碱。灰分中主含镁、钙、钾、钠、硫、磷,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镍等。有机酸中往往有柠檬酸,以及苹果酸、琥珀酸、乙酸。也常含甲酸,但含量极低(0.01%以下)。
另有一种有毒性的蜂蜜,在日本常自石楠科植物的花蜜得来。
【炮制】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①《雷公炮炙论》:"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是数,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②《本草经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
③《纲目》:"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谓之水火炼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纲目》:"生凉,熟温。"
③《本草汇言》:"味甘,气寒,无毒。"
【归经】入肺、牌、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③《要药分剂》:"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b,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②《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荩≈刑弁矗诖鞫俊"
③《本草拾遗》:"主牙齿疳匿,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
④《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
⑤《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用法与用量】内服:冲调,0.3~1两;或入丸剂、膏剂。外用:涂局部。
【宜忌】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本草经疏》:"石蜜,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肠气虚,完谷不化者不宜用,呕家酒家不宜用,中满蛊胀不宜用,湿热脚气不宜用。"
【选方】①治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②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升,猪膏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千金方》)
③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伤寒论》)
④治高血压,慢性便秘: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
⑦治疔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涂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疔出,后以热醋汤洗去。(《济急仙方》)
⑧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药性论》)
⑨治男子阴疮:蜜煎甘草末,涂之。(《肘后方》)
⑩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者: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痂自落,且无疤痕,亦不臭秽。(《普济方》百花膏)
⑾治风疹,风癣:沙蜜一斤,糯饭一斤,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纲目》蜜酒)
⑿治热油烧外痛:白蜜涂之。(《梅师集验方》)
⒀治鼾: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
⒁解乌头毒: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曾观察20例,治疗后15例壁龛消失,3例进步(平均为32天);18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减轻,疼痛消失时间最短6天,平均为22.2天。国外资料报道治疗数百例的痊愈率为82%。用法:每日用新鲜蜂蜜100克,早、中、晚饭前分服;服至第10日后,每日增至150~200克。或用蜂蜜60毫升,0.5%普鲁卡因40毫升,混合为1次量,日服3次。
②治疗烧伤
用蜂蜜涂布烧伤创面,能减少渗出液,减轻疼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用法:一般Ⅰ、Ⅱ度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经清洁处理后,即用棉球蘸蜂蜜均匀涂布(不宜太厚或太薄),早期每日2~3次或4~5次,待形成胶痂后改为每日1~2次。采用暴露疗法。如痂下积有脓液,可将胶痂揭去,清创后再行涂布,创面可重新结成胶痂,迅速愈合。对已感染的或面积较大的Ⅲ度烧伤,则可用蜂蜜纱布敷于创面,外用无菌棉垫包扎。冬天不便使用暴露疗法者,亦可采用此法。蜂蜜中也可加入2%普鲁卡因溶液,配成2:1混合液使用,以减轻涂药开始时给创面带来的疼痛。有主张在蜂蜜涂布后,创面上再撒布一薄层石膏粉,以增强疗效。据85例观察,Ⅰ、Ⅱ度烧伤一般涂布蜂蜜2~3天后,创面便形成透明胶痂;6~10天胶痂自行脱落,新生上皮完全生长。晚期入院已有明显感染者,2~3天后创面亦能形成胶痂,并可见痂下上皮细胞生长。采用蜂蜜纱布包扎疗法者,一般经过6~9天肉芽生长良好,2~3周后即可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已感染之创面,涂蜜后脓性分泌物亦逐渐减少。但使用本法时仍应尽力创造无菌条件。对胶痂下的感染情况要留意观察,及时处理。在关节处的胶痂易于破裂,要注意保护。同时,本疗法仅限于创面处理,其它如止痛、抗感染、补充液体及控制休克等,均需按常规配合进行。
③治疗冻伤、冻疮
对于Ⅱ度以上有炎症及有分泌物的冻伤,用熟蜂蜜与黄凡士林等量调成软膏,薄薄的涂于无菌纱布上,敷盖于创面,每次敷2~3层。敷盖前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敷盖后用敷料包扎固定。一般用药2~3次后,疼痛及炎症渐趋消失,3~7次可望痊愈。对于冻疮,先用温开水洗涤患部,然后涂蜜包扎,间日换药一次。如未破溃的,可不必包扎。
④治疗溃疡与外伤
年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可试用10%蜜汁洗涤疮口,然后用纯蜜浸渍的纱布条敷于创面,敷料包扎,间日换药1次。曾试治两例下肢溃疡,1周后即有肉芽新生,约2个月即愈。另试治1例梅毒性溃疡,结果无效。皮肤与肌肉的外伤,可用10%蜜汁洗涤伤口,然后涂蜜包扎,能防止感染,获得一期愈合。
⑤治疗皮炎
对过敏性皮炎及湿疹等,用蜂蜜100毫升,加氧化锌10克,淀粉20克,制成软膏外搽。用药后可使红疹消退,渗出物减少,痒感消失。治疗尿布皮炎,先用温水洗净患部,而后用蜂蜜涂搽,每日1~2次。
⑥治疗角膜溃疡及睑缘炎
用蜂蜜制成5%滴眼液滴眼,治疗角膜溃疡29例,治愈22例,进步4例,无效3例。一般在用药1、2天后,溃疡即由进行性转为静止,基底清洁,透明度增加,浸润边缘消失。奏效的原因可能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或影响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用蜂蜜外涂,每日3次,治疗睑缘炎76例,平均3.5天治愈。
⑦治疗鼻炎和鼻窦炎
对慢性鼻炎采用40%蜂蜜行游子透入法治疗,每日1次,电流强度1~5毫安,时间15~20分钟,14次为一疗程。如需行第二疗程时,休息1个月后再继续进行。50例患者经14~24次治疗后,11例痊愈,18例好转,11例减轻,10例无效。对上颌窦炎,经穿刺灌洗后注入20%或40%蜂蜜2毫升,每周2次。观察29例,治愈20例。发病时间愈短,疗效愈好。鼻窦灌洗出的分泌物属于粘液性者效果最佳,粘液脓性者效果最差。又有用蜂蜜涂于鼻腔患处(涂蜜前先洗净鼻腔的结痂及分泌物),早晚各1次,治疗萎缩性鼻炎5例,经8~29天后,鼻部痛痒及前额疼痛均消失,鼻腔无分泌物及结痂。4例嗅觉完全恢复,1例好转。除2例鼻粘膜尚有萎缩现象外,余均恢复正常。
⑧其它
蜂蜜还曾用于下列疾病:㈠急性细菌性痢疾:成人每日150克,分4次服;小儿酌减。㈡便秘: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和孕妇便秘。每晨内服,或用20%蜂蜜水灌肠。㈢贫血:对低色素性贫血有效。治疗后血球与血红蛋白有显著的增加。每日用80~100克,分3次服。㈣阴道滴虫:用蜂蜜装入胶囊塞入阴道。此外,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肺结核、心脏病、肝脏病等慢性疾患,内服蜂蜜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调补作用,一般作为辅助用药。
【名家论述】①《纲目》:"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②《本草经疏》:"石蜜,其气清和,其味纯甘,施之精神气血,虚实寒热,阴阳内外诸病,罔不相宜。《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同芦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便,治噎膈大便燥结,用此润之,有痰加竹沥。炼熟和诸丸药及膏子,主润五脏,益血脉,调脾,胃,通三焦。涂火灼疮能缓痛。"
③《药品化工》;"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叶举,致成肺燥之症,寒热均非,诸药鲜效,用老蜜日服两许,约月未有不应者,是燥者润之之义也。生用通利大肠,老年便结,更宜服之。"
(《纲目》)
【异名】石蜜、石始(《本经》),食蜜(《伤寒论》),蜜(《金匮要略》),白蜜(《药性论》),白沙蜜(《本草衍义》),蜜糖(《本草蒙筌》),沙蜜、蜂糖(《纲目》)。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动物形态】中华蜜蜂,又名:范(《礼记》),蜡蜂(《纲目》)。
有母蜂、工蜂和雄蜂三种。工蜂形小,体暗褐色,头、胸、背面密生灰黄色的细毛。头略呈三角形,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膝状弯曲;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胸部3节,中胸最大;翅2对,膜质透明,后翅中脉分叉。足9对,股节、胫节及跗节等处,均有采集花粉的构造。腹部圆锥状,背面黄褐色,1~4节有黑色环带,末端尖锐,有毒腺和螫针;腹下有蜡板4对,内有蜡腺,分泌蜡质。母蜂俗称蜂王,体最大,翅短小,腹部特长。生殖器发达。雄蜂较工蜂稍大,头呈球状,复眼很大;尾端圆形,无毒腺和螫针。母蜂和雄蜂的口器均退化,足上无采贮花粉的构造,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
蜜蜂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一蜂群,由1个母蜂、数百个雄蜂和上万个工蜂所组成。母蜂为群体中的核心,专司产卵;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性蜂,专司采蜜、酿蜜、喂饲幼虫、筑巢及防御等职。
分布很广。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品种主要是意大利蜜蜂。
以上昆虫的幼虫(蜜蜂子)、分泌的蜡质(蜜蜡)、蜂尾刺蟹时放出的毒液(蜂毒)、分泌的黄褐色粘性物质(蜂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药材】为稠厚的液体,白色至淡黄色(白蜜),或橘黄色至琥珀色(黄蜜)。夏季如清油状,半透明,有光泽;冬季则易变成不透明,并有葡萄糖的结晶析出,状如鱼子。气芳香,味极甜。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味甜不酸,气芳香,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化学成分】蜜因蜂种、蜜源、环境等的不同,其化学组成差异甚大。最重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两者含量合计约70%。尚含少量蔗糖(有时含量颇高),麦芽糖、糊精,树胶,以及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特别是花粉粒)、酵母、酶类、无机盐等。蜜一般只含微量维生素,其中有A、C、D、胆碱、B2、尼克酸、泛酸、生物素、叶酸、B、K等。在含氮化台物中有蛋白质、胨、际、氨基酸,以及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等酶类,并含乙酰胆碱。灰分中主含镁、钙、钾、钠、硫、磷,以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镍等。有机酸中往往有柠檬酸,以及苹果酸、琥珀酸、乙酸。也常含甲酸,但含量极低(0.01%以下)。
另有一种有毒性的蜂蜜,在日本常自石楠科植物的花蜜得来。
【炮制】取纯净的蜂蜜,用文火熬炼,过滤去沫。
①《雷公炮炙论》:"凡炼蜜一斤,只得十二两半是数,若火少,火过,并用不得。"
②《本草经集注》:"凡蜜,皆先火上煎,掠去其沫,令色微黄,则丸经久不坏。"
③《纲目》:"凡炼沙蜜,每斤入水四两,银石器内,以桑柴火慢炼,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谓之水火炼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汤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伤火也。"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纲目》:"生凉,熟温。"
③《本草汇言》:"味甘,气寒,无毒。"
【归经】入肺、牌、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③《要药分剂》:"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b,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②《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荩≈刑弁矗诖鞫俊"
③《本草拾遗》:"主牙齿疳匿,唇口疮,目肤赤障,杀虫。"
④《本草衍义》:"汤火伤涂之痛止,仍捣薤白相和。"
⑤《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用法与用量】内服:冲调,0.3~1两;或入丸剂、膏剂。外用:涂局部。
【宜忌】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本草经疏》:"石蜜,生者性寒滑,能作泄,大肠气虚,完谷不化者不宜用,呕家酒家不宜用,中满蛊胀不宜用,湿热脚气不宜用。"
【选方】①治咳嗽:白蜜一斤,生姜二斤(取汁)。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数,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服。禁一切杂食。(《千金方》)
②治上气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杏仁、生姜汁各二升,糖、蜜各-升,猪膏二合。上五味,先以猪膏煎杏仁黄,出之,以纸拭令净,捣如膏,合姜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服如杏核一枚,日夜六、七服,渐渐加之。(《千金方》)
③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伤寒论》)
④治高血压,慢性便秘:蜂蜜一两八钱,黑芝麻一两五钱。先将芝麻蒸熟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二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⑤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蜂蜜一两八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二钱。水适量,先煎甘草、陈皮去渣,冲入蜂蜜。一日三次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⑥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二两,粉一两重,蜜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
⑦治疔肿恶毒:生蜜与隔年葱研膏,先刺破涂之,如人行五里许,则疔出,后以热醋汤洗去。(《济急仙方》)
⑧治口疮:蜜浸大青叶含之。(《药性论》)
⑨治男子阴疮:蜜煎甘草末,涂之。(《肘后方》)
⑩治痘疮痒甚,误搔成疮,及疮痂欲落不落者:白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痂自落,且无疤痕,亦不臭秽。(《普济方》百花膏)
⑾治风疹,风癣:沙蜜一斤,糯饭一斤,面曲五两,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寻以蜜入酒代之,亦良。(《纲目》蜜酒)
⑿治热油烧外痛:白蜜涂之。(《梅师集验方》)
⒀治鼾:白蜜和茯苓,涂上。(《补缺肘后方》)
⒁解乌头毒:白蜂蜜每次一至四汤匙,温开水冲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曾观察20例,治疗后15例壁龛消失,3例进步(平均为32天);18例疼痛完全消失,2例减轻,疼痛消失时间最短6天,平均为22.2天。国外资料报道治疗数百例的痊愈率为82%。用法:每日用新鲜蜂蜜100克,早、中、晚饭前分服;服至第10日后,每日增至150~200克。或用蜂蜜60毫升,0.5%普鲁卡因40毫升,混合为1次量,日服3次。
②治疗烧伤
用蜂蜜涂布烧伤创面,能减少渗出液,减轻疼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从而缩短治愈时间。用法:一般Ⅰ、Ⅱ度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经清洁处理后,即用棉球蘸蜂蜜均匀涂布(不宜太厚或太薄),早期每日2~3次或4~5次,待形成胶痂后改为每日1~2次。采用暴露疗法。如痂下积有脓液,可将胶痂揭去,清创后再行涂布,创面可重新结成胶痂,迅速愈合。对已感染的或面积较大的Ⅲ度烧伤,则可用蜂蜜纱布敷于创面,外用无菌棉垫包扎。冬天不便使用暴露疗法者,亦可采用此法。蜂蜜中也可加入2%普鲁卡因溶液,配成2:1混合液使用,以减轻涂药开始时给创面带来的疼痛。有主张在蜂蜜涂布后,创面上再撒布一薄层石膏粉,以增强疗效。据85例观察,Ⅰ、Ⅱ度烧伤一般涂布蜂蜜2~3天后,创面便形成透明胶痂;6~10天胶痂自行脱落,新生上皮完全生长。晚期入院已有明显感染者,2~3天后创面亦能形成胶痂,并可见痂下上皮细胞生长。采用蜂蜜纱布包扎疗法者,一般经过6~9天肉芽生长良好,2~3周后即可痊愈。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感染,已感染之创面,涂蜜后脓性分泌物亦逐渐减少。但使用本法时仍应尽力创造无菌条件。对胶痂下的感染情况要留意观察,及时处理。在关节处的胶痂易于破裂,要注意保护。同时,本疗法仅限于创面处理,其它如止痛、抗感染、补充液体及控制休克等,均需按常规配合进行。
③治疗冻伤、冻疮
对于Ⅱ度以上有炎症及有分泌物的冻伤,用熟蜂蜜与黄凡士林等量调成软膏,薄薄的涂于无菌纱布上,敷盖于创面,每次敷2~3层。敷盖前先将创面清洗干净,敷盖后用敷料包扎固定。一般用药2~3次后,疼痛及炎症渐趋消失,3~7次可望痊愈。对于冻疮,先用温开水洗涤患部,然后涂蜜包扎,间日换药一次。如未破溃的,可不必包扎。
④治疗溃疡与外伤
年久不愈的慢性溃疡,可试用10%蜜汁洗涤疮口,然后用纯蜜浸渍的纱布条敷于创面,敷料包扎,间日换药1次。曾试治两例下肢溃疡,1周后即有肉芽新生,约2个月即愈。另试治1例梅毒性溃疡,结果无效。皮肤与肌肉的外伤,可用10%蜜汁洗涤伤口,然后涂蜜包扎,能防止感染,获得一期愈合。
⑤治疗皮炎
对过敏性皮炎及湿疹等,用蜂蜜100毫升,加氧化锌10克,淀粉20克,制成软膏外搽。用药后可使红疹消退,渗出物减少,痒感消失。治疗尿布皮炎,先用温水洗净患部,而后用蜂蜜涂搽,每日1~2次。
⑥治疗角膜溃疡及睑缘炎
用蜂蜜制成5%滴眼液滴眼,治疗角膜溃疡29例,治愈22例,进步4例,无效3例。一般在用药1、2天后,溃疡即由进行性转为静止,基底清洁,透明度增加,浸润边缘消失。奏效的原因可能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或影响病变部位的新陈代谢。用蜂蜜外涂,每日3次,治疗睑缘炎76例,平均3.5天治愈。
⑦治疗鼻炎和鼻窦炎
对慢性鼻炎采用40%蜂蜜行游子透入法治疗,每日1次,电流强度1~5毫安,时间15~20分钟,14次为一疗程。如需行第二疗程时,休息1个月后再继续进行。50例患者经14~24次治疗后,11例痊愈,18例好转,11例减轻,10例无效。对上颌窦炎,经穿刺灌洗后注入20%或40%蜂蜜2毫升,每周2次。观察29例,治愈20例。发病时间愈短,疗效愈好。鼻窦灌洗出的分泌物属于粘液性者效果最佳,粘液脓性者效果最差。又有用蜂蜜涂于鼻腔患处(涂蜜前先洗净鼻腔的结痂及分泌物),早晚各1次,治疗萎缩性鼻炎5例,经8~29天后,鼻部痛痒及前额疼痛均消失,鼻腔无分泌物及结痂。4例嗅觉完全恢复,1例好转。除2例鼻粘膜尚有萎缩现象外,余均恢复正常。
⑧其它
蜂蜜还曾用于下列疾病:㈠急性细菌性痢疾:成人每日150克,分4次服;小儿酌减。㈡便秘: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老年和孕妇便秘。每晨内服,或用20%蜂蜜水灌肠。㈢贫血:对低色素性贫血有效。治疗后血球与血红蛋白有显著的增加。每日用80~100克,分3次服。㈣阴道滴虫:用蜂蜜装入胶囊塞入阴道。此外,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肺结核、心脏病、肝脏病等慢性疾患,内服蜂蜜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或调补作用,一般作为辅助用药。
【名家论述】①《纲目》:"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②《本草经疏》:"石蜜,其气清和,其味纯甘,施之精神气血,虚实寒热,阴阳内外诸病,罔不相宜。《经》曰:里不足者,以甘补之。""同芦根汁、梨汁、人乳、牛羊乳、童便,治噎膈大便燥结,用此润之,有痰加竹沥。炼熟和诸丸药及膏子,主润五脏,益血脉,调脾,胃,通三焦。涂火灼疮能缓痛。"
③《药品化工》;"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补,滋养五脏,体滑主利,润泽三焦。如怯弱咳嗽不止,精血枯槁,肺焦叶举,致成肺燥之症,寒热均非,诸药鲜效,用老蜜日服两许,约月未有不应者,是燥者润之之义也。生用通利大肠,老年便结,更宜服之。"
上一篇:夏天吃水果先分寒与热
下一篇:夏季防暑你会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