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比肾虚更可怕!
- 民间偏方
- 2022-07-17
- 290
有一种肾病不是肾虚,却比肾虚严重,那就是慢性肾炎。慢性肾炎的方子小遍之前写过,分享了一个妙方,效果还不错,出自肾病专家国医大师赵绍琴之手。
西医说,慢性肾炎不可逆转,得了肾炎就等于宣判了死刑,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就会得尿毒症,这让慢性肾炎患者整天忧心忡忡,情绪可以摧毁免疫力,如果一个人整天处于焦虑担心恐惧当中,病如何好得了呢?如果要小编说,肾炎不一定会肾衰,事在人为,看开一点,乐观一点,搞不好你的肾炎还可以痊愈呢,癌症都有治好的奇迹,何况一个小小的肾炎。西医治不好,还有中医呢,现在治不好,不代表以后治不好啊。所以,得了肾炎不要悲观,希望之光无处不在。
今天小编就给你们一点希望,根据国医大师朱良春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研究与领悟,从气、血、水三个层面自拟了一个小方子来调理慢性肾炎,可以改善肾炎导致的水肿、尿蛋白、尿潜血。
这个方子小编姑且把它叫做肾炎希望汤,一碗给慢性肾炎患者希望的汤,方子如下:
黄芪50克,白术20克,地龙9克,益母草6克,泽泻20克,干玉米须15克(玉米须不需要久煮,最后三五分钟下就可)
一天一剂,建议服用二十一天。
好,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个肾炎希望汤到底是如何搞定肾炎的。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小编不但要告诉你这个方子治肾炎,更要告诉你是如何治疗肾炎的,方子是术,如何治才是医道医理。
慢性肾炎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调理,第一个就是最基本的层面,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层面,就是治标的层面,慢性肾炎最大的症状是什么呢?就是水肿,这个大家都看得出来吧。因为肾功能受损了,身体的废水无法正常排出来,这些废水只能暂时积压在身体,所以会水肿。如何搞定水肿呢?这就是水的层面,慢性肾炎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就是要治水,专业一点说法就是祛湿利水,利用药材帮助身体把废水排出去。
所以这个方子用了泽泻来治水,泽泻是这个方子中治标的药材,也是治水最主要的药,泽泻主要作用就是利水,尤其善于利下焦的水湿,肾与膀胱就属于下焦。泽泻,我们看这个药名就可以看出这味药的独到之处,可以把河流里面的水泻出去,可见泽泻利水的作用是很强大的。
治水的层面虽然不是治本但是很重要,所以小编又请来玉米须来协助泽泻,玉米须也是利水消肿的,是非常平和的一味药食同源的良药,很多中医都用它来治疗肾炎,急性慢性都可以的。玉米须有很多细小密集的须,这些须可以深入肾经的络脉,肾炎就是肾经的络脉受损了。泽泻与玉米须,二者同气相求,相须为用,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把身体的废水排出去。
这个玉米须还可以降压,慢性肾炎患者多数伴随着高血压,玉米须不仅可以利水消肿还可以降压,一举两得。
接下来我们再从血的层面来调理肾炎。慢性肾炎是血虚吗?不是。慢性肾炎有尿潜血,这个尿潜血就是瘀血,因为瘀血才会迫使这些血从肾经细小的络脉渗出来。这种瘀血还可以导致高血压,很多慢性肾炎都有高血压,一方面是身体水湿太多了,压力大,一方面就是瘀血,身体本能会去打破这个瘀滞,所以血压升高。
如何解决这个细微的瘀血呢?大一点的瘀血,可以用三七。像这种细微的瘀血,肾经络脉里面的瘀血必须要用地龙,地龙就是蚯蚓,钻透力非常强,你别看它身体软软的,但是它可以以柔克刚,有一股巧劲,有一股韧性,可以深入身体各个部分,尤其是细微的络脉。所以这里用地龙来活血化瘀。再用益母草来协助地龙活血化瘀,有人担心益母草有毒,不用担心,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中药都有毒,这个叫做偏性,以偏纠偏。这里的益母草用量很少,不用担心。
最后从气的层面来治疗肾炎。为什么慢性肾炎会水肿呢?原来是身体湿气多了,但为什么身体湿气多了呢,原来是气不足了,气行则水行,气虚的人身体湿气多。气虚的人无法把身体的废水排出去,气化能力不够,没有力气排出去。所以这里用大剂量的黄芪来补气,一定要重用,只有重用才会有效果。
重用黄芪可以直接把黄芪的药性引到肾里面,补肾气,而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降血压。轻用黄芪可以升血压,重用可以降血压。
另外,湿气的来源都是脾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了,身体就容易水肿。所以这里用白术健脾祛湿。黄芪与白术,一个补气,一个健脾,都有固摄的作用,气可以固摄,脾也有固摄统摄的作用。慢性肾炎不是有尿蛋白吗?蛋白可以增强肌肉,让人有力气,中医里面脾主肌肉,所以要想蛋白质这样的精华不流失,需要健脾,需要加强脾气,白术是不二之选。
你看这个方子,泽泻与玉米须解决慢性肾炎水肿问题,益母草与地龙解决慢性肾炎尿潜血问题,白术与黄芪可以扶正,可以解决尿蛋白问题,还可以解决水肿问题,泽泻与玉米须还有地龙益母草都可以解决慢性肾炎高血压问题。如此,这个给慢性肾炎患者希望的汤,从气、血、水三个层面来调理慢性肾炎,也许不敢保证对每个人都有用,但完全可以试试的。
对了,小编最后叮嘱,慢性肾炎患者不要轻易补肾,这个不是肾虚。另外,也要保持情绪上的乐观,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
下一篇:和美春节和乐元宵征文三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