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别让情绪也中暑
- 生活百科
- 2023-03-16
- 108
炎炎夏日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不适的困扰,情绪的困扰也日益明显。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一种名为“夏季情感障碍症”的心理疾病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16%的正常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炎夏正来临,专家请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好夏季养生重要一环。
患者挤满急诊室
去年七八月间,国内好几个城市有这样的报道,在最热的那几天,“120”每天出车200多趟,接回来的病人中暑的不多,心脑血管突发意外的病人却不少,车祸、酒精中毒、因打架斗殴导致外伤的患者也有明显增加。每天,急诊室里都有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一位外地女乘客只因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从破口大骂到大打出手,结果双方都挂了彩;一位非职业司机因开斗气车,撞上了隔离墩造成骨折;一位老人因家庭琐事与儿子发生口角,突发脑溢血死亡;几个年轻人深夜酗酒后滋事,造成外伤。
高温影响情绪调节中枢
专家们认为,这些不幸的罪魁祸首是高温天气。
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而精神病学家的研究也发现,当暖流入侵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躁动不安、叫骂、摔东西、自虐(含自杀)的几率也比平常高出许多。当环境气温低于30℃,日照时间低于12小时以下,情感障碍症的发生率就会明显减少。
据测算,在如今正常的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
还有专家解释说,这种夏季情感障碍的发生,除了气温的变化以外,还与人的出汗多少,以及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因为这时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情绪中暑”四种症状
一是情绪烦躁,动辄发火。
二是内心烘热,思维紊乱,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还健忘。
三是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早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四是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
防病三大处方
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因此发生猝死,故防止“情绪中暑”,乃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因此,一、要重视夏季的饮食起居。大热天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要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吃“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啤酒、咖啡、菊花、金银花露等,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同时,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
二、要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过久。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三、还要注意心理调节,《内经》主张,在炎炎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此外,夏日里不要滥服补药,有助于避免“夏季情感障碍”症状的发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