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3篇
- 论文大全
- 2021-08-03
- 184
摘要:近年来,随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及一些社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更多的关注。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途径与方法入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并试着提出一些对策,从而对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054-0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的前提就是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思想觉悟、道德素质及“三观”等方面。随着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从以客观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成“人的教育”。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平等的交流环境和人际环境,让大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我认知。
2.循序渐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创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形成合力。学校要发掘和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通过社团、协会等组织,为大学生搭建人际交往、文化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为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营造良好氛围;还要积极与学生家庭沟通,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共同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养成。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
1.建立完善的支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系
大学教师要提升相应的素质能力,灵活教学机制,改变和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支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体系。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积极与新时代、新思想相适应,精心进行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教案,采取多样化教学,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积极关注学生平日生活情况以及课堂状态,不断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化进程。
2.要做到“因材授德”
心理健康教育要“因材授德”。大学生个体都是有差别的,不同于其他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觀和价值观。新时代教师要树立一种“功夫应在教材之外”的教学精神,开放式教育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特点与专长,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得以生根。
三、关于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途径的建议
1.创新“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体统,依托丰富的互联网知识,通过线上教育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沟通与咨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分析,适时并全面掌握大学生近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在线时间,合理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互联网观,避免学生沉迷网络。
2.创新“体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强化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鼓励学生参与户外锻炼,团体项目比赛等,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有效预防心理健康疾病
3.创新“师德传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师要努力挖掘自身的课堂教学优势,重塑自身形象,提升人格魅力,继而感染学生。用自身魅力影响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端正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代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思路与教学要求,启发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寻求好的工作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政治素养,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新一代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牛临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
[2]韩春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2篇摘要由于不同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统一认识和把握不同,所用测量工具也不同,以及经验的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迄今仍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在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的视阈下,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评价标准:积极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意志行为;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学习能力。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观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72
StudyonthePositiveEvaluationofMentalHealthStandardsofCollegeStudents
JIANGSiyang
(HunanJudicialPoliceVocationalCollege,Changsha,Hunan410131)
AbstractThementalhealthstandardsofcollegestudentsarestillacontroversialissue,becausedifferentresearchershavedifferentunderstandingandgraspof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standards,andtheirmeasuringtoolsaredifferent,aswellasthedifferencesoftheirexperience.Intheviewofthementalhealthviewofcontemporarypositivepsychology,thepositiveevaluationofmentalhealthstandardsofcollegestudentsareputforward:positiveself-cognition,positiveemotion;positiveactofwill;positiv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positiveattitudetolife;positivelearningability.Thisisexpectedtoprovideanewdirectionandwayformentalhealth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Keywordscollegestudents;standardsofmentalhealth;positivepsychology;theviewofmentalhealth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以传统的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更多的是关注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偏差和疾病。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在面对环境适应、学业、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时,确实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心理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这应是常态。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健康的目标不能只是为了消除所谓的不健康的心理症状,认为无病即为健康,更重要的是关注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和共同天性,使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和优化。
1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由于不同研究者的心理健康观不同,以及经验的差异,所提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较早的有马建青1992年提出的8条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1]近些年,翟宏等对8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一阶18因素和二阶6因素。[2]魏杰在硕士毕业论文中,综合学生样本和专家评定意见,构建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由5个基本维度、22个评价要素构成的多维度的结构模型。[3]
2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积极心理学思想注重个体心理的积极层面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在传统意义上把心理学仅仅认为是解决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1958年,心理学家MarieJahoda在《当代积极心理健康观》一书里第一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的概念。他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自我态度;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整合性——一种集中统合的心理功能;自主发挥功能的能力;对现实的准确认识;能掌控自己周围的环境。[4]目前,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主要包括:情感控制;能做出合理决定;情绪调节;能建立积极的关系;自我感觉良好;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积极的人生观;良好的应对技能;交朋友的能力;幽默感;积极的自我感觉。[5]
3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评价标准
本文结合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重新定位:
3.1积极的自我认知
积极的自我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良好准确的定位和认知,对自我的积极认同和接纳,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是在国内外很多理论观点中最常见的心理健康的标准,被认为是自我实现、乐观、成熟的人最重要的特征,是积极的心理机能的主要特征。[6]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会苛求自己理想化,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不会骄傲自大,过高地估价自己,也不会因为遇到一点点挫折和困难就妄自菲薄。
3.2积极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7]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扩展我们的心智视野,增加我们的包容性和创造力;使我们更健康、更长寿;能让我们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8]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大部分时间会处于快乐、兴趣、感激等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此外,他们也能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既能自尊自爱,又不会患得患失,为情绪所左右而导致言行失调。 3.3积极的意志行为
积极的意志行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指一个人积极主动地确定目的任务并根据目的任务调节支配自己行动并坚持下去。[9]主要体现在:一是自觉性,能自觉制定学习、生活计划,为实现自己的设定目标而勤奋努力;二是坚韧性,不论是克服学习障碍,还是战胜家庭或疾病困难,都表现出坚强的信心和毅力;三是独立性,生活上离开父母的呵护,能够自理,思想上反抗权威,不遵循传统的规范,有独立见解;四是行动力,一旦制定好计划会马上付诸行动实施,并投注较大的热情和精力。
3.4积极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已证明,积极的人际关系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身心健康。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积极交往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真情。因此,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3.5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用来衡量大学生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生活充实,乐于助人等。[10]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大学生,一定具有目标,有目的并有方向感。他们能积极面对并热爱现实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中享受乐趣,哪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能凭借积极向上的心态的力量克服随时都有可能袭来的消极心态。
3.6积极的学习能力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极的学习能力包括较高的学习兴趣,适宜的学习动机水平,正确的成就归因等,是促进大学生潜能开发的一个基础条件。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广泛的学习兴趣,他们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汲取养分,在学习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
4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息息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本文提出的六条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评价标准是否有助于衡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积极的内在潜能和优势,是否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性格优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干预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4XL003)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1992.
[2]翟宏,孟庆茂.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维结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197-199.
[3]魏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整合的探索性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3.
[4]MarieJahoda.CurrentConceptsofPositiveMentalHealth[M].NewYork:BasicBooks,1958.
[5]孟万金,官群.積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8):43-45.
[6]买合甫来提·坎吉,蔡浩,曹新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积极模式[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98-101.
[7]王极盛,李春荣.心理与健康[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8]塞利格曼著,洪兰译.真实的幸福[M].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07:50-51.
[9]朱翠英,胡义秋.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
[10]郑晓边,刘华山.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44-49.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3篇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本文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土壤、保障和关键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四个方面内容,并对做好四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浅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认识和悦纳自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特色的、独一无二的。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就必须要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积极的悦纳自我。一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够做客观的、恰当的自我评价,既不自傲,又不自卑。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能够做到自尊、自强和自爱。二是要积极悦纳自我。悦纳是一种自我接受的表现,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肯定、认可的态度。自我悦纳可以给予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给予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高职大学生在生活中要坦然的接受现实自我,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三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力。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勤奋地去追求,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潜能的实现不会是一个自动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的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不断的进行挖掘,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做出一定成绩,对自我产生肯定并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土壤——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个人在集体之中,可以相互依靠互相帮助,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力量、勇气和信心;在集体中,个人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改变自己。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工作氛围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是要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良好的校园氛围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十分重要,友好、民主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就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大学生成长进步中不良心理的产生。二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友谊、支持、理解,得到内心的慰藉,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降低挫折,缓解内心的冲突与苦闷,减少孤獨感和失落感,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不良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紧张、孤独和寂寞,引发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目的的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或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他的心理状况。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看问题和办事情的视角与态度。维护和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起着关键作用,只要大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目标,有了积极向上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和认识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时,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和远离一些不健康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用高尚的精神追求引领心理健康。精神追求可以统领所有的心智,使人们关注未来的事情,忽略微小的心理波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二是扩大大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转载 于:wwW.dyhZDl.cn :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3篇)。无知往往使人不能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偏见、浅薄和鲁莽,导致不良心理心态的出现。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就会使大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下,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网络成分包括家庭、学校、都是、朋友、以及个体与社团或学校各组织机构成员的联系。其本质就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所能获得的外界资源情况,尤其是在面临重大困难和挫折时,其所能得到的外界物质上、精神上帮助和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起着支撑和保驾护护航的作用,是大学生的情感所系、心理所依,是形成和维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建立高职大学生全面的社会支持系统,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一是完善学校内部的社会支持体系。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地方,校园内部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高职大学生的作用是最直接的,良好的内部支持系统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持和发展就必须在校园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形成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和共同进步的内部关系,使大学生在远离亲朋好友的情况下,仍然能在心理上得到有力的支持和满足,从而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对青年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和最持久的,是造成青年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少华.《人格与认知》[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下一篇: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民间验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