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难不在穴,而在手法
- 健康知识
- 2024-04-14
- 86
金伯华,国家级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北京崇文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北京分会常务理事,针法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深刺禁穴 创新补泻
“金老,您的手法是不是特别有劲道?在讲座上您演示的烧山火手法,也就半分钟,捻到第九圈时,就让那壮实的小伙子整个身子都火热了起来。”记者问。
“该重就重,该轻咱们还是要轻。像调理亚健康,轻刺效果更好。”已近耄耋之年的金伯华告诉记者,自己并非家传,乃自悟而成。早年在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时,金伯华就揣摩老专家们的专长。王乐亭擅长十二透针,他的针又粗又长,手法也重,效果就是好。胡荫培治脾胃病,取穴也不多,浅刺更见效。贺普仁主攻高血压,进针远射,多用火针。金伯华吸收诸多手法于一身,并不断融炼,渐形成了效力宏厚的金氏手法。
金老神情凝重,先将丹田之气运于手指,进针时几乎是瞬间即将针从天部(皮肤表浅)直抵地部(穴位深处),一次到位,一气呵成。无论是直刺、斜刺、横刺,角度都能随意保证。
金氏手法之补泻与传统有所不同,补法是将针迅速刺入穴位,凭手感 “得气”后将针直插到底,随即拇食指很快松开,手指似同一弹。此时医者手指有沉紧如同“鱼吞钩”的得气感,患者会有很舒适的触动感。“这样容易得气。看似轻轻的一弹,对巩固针感、留气守气作用很强。”金伯华告诉学生们。
金氏针刺泻法也独具特色——同样刺入得气后,用力大幅度捻针至针体滞紧,此时病人有很强的酸麻胀感;继行手法,控制针感沿经上下走窜,促邪气外泄。如针刺曲池,若对于类风湿病变部位在手指,就要拇指在前,食指在后,使针感沿曲池穴向下至手指;如病变在肩部之痹痛,则食指在前,拇指在后,使针感沿曲池穴向上至肩部,也即“直达病所”之义。
更神奇的是,金伯华在某些慎针部位的深刺足令人叹服!金老的学生说,常常见到金老针刺华佗夹脊穴垂直深度1.5寸~2寸,患者安然无恙,50多年从未发生因针刺过深引发事故。
哑门穴后有延髓中枢神经,故古人谓“刺之则死”。但哑门对癔病、精神分裂症效果奇好,也是小儿脑瘫必选之穴。怎样不扎到延髓,又让此穴发挥作用呢?金老有一个绝招,她曾针刺哑门,让无锡一卧床1年余癔病瘫痪患者起来走路。金老告诫,掌握火候很重要——正坐位,找好哑门穴,刺1.3寸,手下有刺运动鞋海绵层的感觉就是此处,不可再深,在此范围内可反复震颤,提插刺激。“若再深刺出去,透过海绵层,那就出事故了。”
善起沉疴 效果立彰
由于带气进针,功力深厚,手法得当,金伯华不仅擅治疑难病,且疗病起效迅速,甚至效果立彰。金老曾用1.5寸毫针单刺曲池治胁痛、胃绞痛30余例,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
金老的患者老贾说:“我见金老治面瘫和三叉神经痛,一般3次都见效, 面瘫10次基本可愈(带状疱疹后遗症除外),火针治疗三叉神经痛,一次比一次见好。”记者注意到,金老治面瘫多以耳后翳风穴向咽喉方向深刺,其他穴位牵拉进针,患者的酸麻胀感旋即扩散到患侧面部。
对某些疑难病,金老也有独到之处。北京19岁女孩小谦,16岁时每天睡十几小时,说晕就晕、说瘫就瘫,吃了中药就吐,浑身冰凉,一有刺激就惊恐万状。金老以大椎和陶道为主穴,针刺20多次,渐如常人了。
80岁的马奶奶是金老的老患者。2010年9月,她胸闷发憋,不能平卧,张口呼气,十分危急。儿女们对金老说,“妈妈说要送就把我送到金老那,别地方我不去,死我也死在金老这。我就信金老。”金老出了一身冷汗说,“你可别这么说,可吓死我了。”怎么办,没有急救措施也得想办法治!她用3寸毫针对刺膻中、鸠尾,配内关、通里等穴,起针后老人胸部像打开窗子一样畅快。
金伯华1972年主攻类风湿疾患,采用中药“追风速”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上万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8%,临床治愈11.6%。经3~6个大疗程治疗能使卧床、架拐的患者恢复生活自理。对关节消肿、血沉下降、类风湿因子转阴有显著改善。此项目获多个奖项。
金老治疑难病经验很多:中风,毫针沿金津、玉液直刺达咽喉或舌下放血对恢复语言不利至关重要;行动不便必深刺经外奇穴迈步穴。对强直性脊柱炎,金老打破急脉穴只灸不针的禁忌。对重症肌无力、急性神经根炎,分区强刺激华佗夹脊穴……
针灸减肥不禁食不反弹
金老多年实践摸索出针灸减肥的一整套方法、手法。既要把多余脂肪减下来,又要保持正常吃喝和正常的体力,一直是金老坚持针灸减肥的治疗原则,运用手法促使多余脂肪自行燃烧。金老减肥的特点是一不反弹,二不禁食。“不能人瘦了下来,但皮肤黄了,人也萎了蔫了。那不健康,也不容易坚持。”
对于整体减肥,金老只采用饱腹穴、调肠胃穴等五个穴位,也不多扎,但照顾方方面面,而且针刺次序不能变,变了效果就不好。
25岁的台湾留学生小郭身高175cm,体重84kg。来金老处减肥,针1次减1斤,10次后体重79kg。后他回家探亲,忍不住吃了很多家乡风味小吃,两周回来后体重没长。继续治疗体重又减7kg,后为考试停针,并增加营养,进食增多,体重72kg,后一直稳定没反弹。“现在打着针灸减肥旗号的很多,但金老减肥确实不损体质,基本能保持住不反弹。”患者们告诉记者。
局部减肥堪称金伯华一绝。她采用自己独创手法——七刺法,在掌握好深度、力度、角度的前提下,对腋窝、肩颈脂肪易堆积处采用扬刺(四旁-中心)、齐刺(两旁-中心)。腹部大用直刺、斜刺、围刺,数针并刺。臀部大采用梅花刺法(五旁-中心),腿粗用柳刺法(中线直刺,两边向下垂直刺,似柳条柳叶一般),效果明显。
“针灸治病,难不在穴,而在手法。”这是古人的明训。金伯华对很多疑难病治疗效果显著,都与她独特的手法、娴熟的技术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针灸学家贺普仁都称赞金伯华“深谙刺法精要”。
单穴治病
曲池
大肠经合穴,多气多血之穴。
位置: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或屈肘横纹头取穴。
作用:宜气行血,搜风利节。清热解表。(曲池配尺泽宣肺止咳,配眼部穴位降压通络)
主治:①胁痛,肋间神经痛
②胃腹痛,风寒走窜,急性胃绞痛。
以上二种情况,如果发病在三日内,一针下去,马上就好。
操作:令患者正坐位挺胸直背,将上肢屈肘放于桌上,取一侧曲池即可(如胁痛则取患侧)。用1.5寸毫针直刺到地部,复提至天部,天地人三次提插后,针刺方向转至肩背部,左右捻转命患者深呼吸,拇指向前捻动,使针感沿臂部向上传导,令患者咳嗽,疼痛即止,起针,让患者活动,深呼吸,直至疼痛会部消失为止。
金伯华老师的治疗经验,用此法治疗胁痛,胃绞痛等30余例,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
机理:
①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沿上臂循行,入缺盆、络肺、通过横隔,属于大肠。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临床可治胃绞痛。
② 曲池为大肠经合穴,阳明为多血多气之经,而合又有会合之意,恰如百川归入大海,故曲池穴气血最为充盛,具有通调气血,疏经活络之功,用其治胁痛,效果颇佳。
攒竹
又名始光,圆柱,夜光,光明
位置:两眉头陷中。
作用:清热祛风,活络明目利膈。醒脑开窍,活血化瘀。
主治:① 呃逆;
② 抽搐;
③ 腰痛;
④ 中风后遗症。
操作:左手食指、中指将患者眉头夹起右手持1.5寸或1寸毫针,向眉梢方向卧刺,左右攒竹取法相同,针呈交叉样,后反复提插捻转3次,每次相隔1至2分钟,每次持续时间0.5分钟,继之拇指向前捻转,留针20分钟,呃逆即止。
机理:
① 攒竹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属膀胱络肾,联系脑及体腔内其他脏腑,因此对于脑病引起的呃逆效果尤佳。
② 本穴所属之经,经巅顶入里联络脑。《针灸大成》记载此穴治“癫邪”,即可治因风邪内动之抽搐。
③ 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
公孙
位置: 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据太白1寸。
作用:和胃降逆,理脾散寒,通络止痛。运化水湿,引血下行。
主治:①急性胃疼;
②脾虚头痛。
操作:对急性胃痛患者,,令其平卧,宽衣解带,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针尖向心方向直刺到地部,天地人3次提插,达到地部,用雀啄术,同时手揉按胃脘部,以使疼痛缓解,后左侧拇指向前,右侧拇指向后,留针半小时,起针后疼痛即止,对于急性胃痛一次即愈,尤以实证效果最佳,对于头痛,使用公孙宜用补法,使气至病所。
机理:
① 公孙是足太阴脾经的洛穴,属脾、络胃,联络脾胃表里2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若气滞食积,脾胃壅滞,升降失常,运化失职,而至胃痛,公孙既助胃腑疏导积滞,又助脾脏运化,脾胃调和,气机通畅,疼痛乃愈。
② 公孙是洛穴,通于冲脉,若脾虚痰湿内阻,冲气挟痰上逆而致头痛,用公孙可收到满意效果。
太溪
肾经原穴
位置: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取穴。与昆仑相对。
作用:滋阴退热,壮阳温肾。滋补肝肾,张筋壮骨。肾水肝木,肝肾调和,不易得病。
主治:① 咽干;
② 肾虚头痛;
③ 腰酸腿软。
操作:令患者平卧,宽衣解带,用1.5寸毫针,取双侧太溪,沿内踝骨下沿向昆仑方向直刺,从天部刺至地部,震颤,左右捻转,使患者自觉针下酸、胀、麻,留针30分钟,头痛即止。如腰酸腿软者,次日见效。
咽干者可配口条,针刺同时,不断吞咽唾液;肾虚哮喘者,可加膻中、俞府、彧中。
机理:
① 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原气输注之处既可益阴,又可补阳,阴虚者灸之可助阳以摄纳,因此太溪可用治肾虚头痛,腰酸腿软等症。
② 肾经直行之脉以肾上通肝过横隔,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因此可治疗咽喉干病症。
足跟穴
位置:手掌大陵穴与劳宫穴连线内1/3处取穴。
作用:通络止痛。
主治:足跟痛。
操作:患者直立,左足取右,右足取左(缪刺),1.5寸毫针直刺0.5寸,上下提插,左右捻转,令患者顿足跟,每隔半分钟运针一次,直至患者足跟疼痛消失。如痛点转移到足跟外侧,针刺方向转至母趾方向提插捻转。如疼痛转向内侧,针刺方向转至向外侧提插捻转,留针20分钟,令患者往返行走,直至疼痛小时。
机理: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布于四末儿足跟痛乃足部经外络脉失养,所以用缪刺法治疗效果甚佳。
翳风
是诊断和治疗面瘫的重要穴位
膻中:冠心病3寸针向鸠尾方向平刺,鸠尾向上平刺。
癔病,泻膻中。
催乳,分向两侧斜刺,先左后右。
哮喘,点膻中。
神志病,泻大椎、陶道,刺膻中。
膝风湿性关节炎:3个穴位不能少,阳陵泉(筋会阳陵),太溪(肾经原穴),绝骨(悬钟,髓之所会)。
亚健康穴位:内关(心包洛穴),足三里(胃合穴,多气多血),三阴交(健脾益肾平肝),中脘(任脉募穴),加灸神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