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读后感
- 写作范文
- 2022-10-23
- 141
“希腊人说,众神认为不可理喻地爱某个东西,是一种有违常情的事。你记得吗?他们说,当有人这样爱的时候,众神就会变得嫉妒起来,而且会在这爱的对象开出怒放的花朵时,将它摧折。梅吉,这里面有一种教训。爱得太深,是亵渎神明的。”
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也常常缺乏耐心,但是大二的时候从一堆文学小说中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破旧残损的《荆棘鸟》,泛黄的书脊、卷边的书页,证明它曾被无数次翻阅,我花了两个整天读完了这部小说。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感情泛滥的人,泪点也比较高,我不爱看综艺,不爱看煽情温馨类的电影,也不喜欢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可是在这部小说中,我却摸索到了阅读的另一种可能:文字原来也可以触动人身体中那根最敏锐的神经,堪破却无法道破,真切体会到了李宗盛的那句歌词:“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我想我可以把它改成:“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读后感,表达千万分之一…”
站在一个男性的角度,我是对梅吉充满同情与怜爱的,而对于拉尔夫,我亦有理解之意,男人的一生中,尤其是在那种社会背景下,宗教力量远远强于世俗权力,人的欲望被压制,作为有理想的人,如果在爱情上栽了跟头,怎么说好像都说不通。
在这场漫长而荒诞的爱情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什么是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或许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是诗人,都有发言权,因为每个人生来就知道怎样去爱,只是爱的深浅不一罢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知道寻求母亲的吻与怀抱,动物亦能有回馈爱的天性,束皙在《补亡诗》中说:“嗷嗷林鸟,受哺于子”。
记得刚进学校广播台工作时,台里有一位很喜欢读书的学姐,她的父亲是一名诗人,记得那时候我刚大一,身边的
梅吉对拉尔夫的爱,总是一场空欢喜,在她以为梦寐以求的爱就要触手可及的时候,幸福总会化作虚空。
爱到极致却又不可得,这份爱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保鲜吗?热烈的爱情得不到回应,时间久了,就会像失去水分的玫瑰一样腐败枯萎。梅吉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她嫁给了与拉尔夫外貌相似的卢克,可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后,她对生活的态度与其说是一种热爱,毋宁说是一种无奈的面对。丈夫毕竟不是拉尔夫,拉尔夫是无法取代的,于是她希望有孩子,让孩子填充自己的孤独人生,谁知道,拉尔夫再次忽然出现在了她的生命里,出现在她人生的麦特劳克岛,后来她有了戴恩,那是她从拉尔夫偷来的,从上帝那里偷来的儿子,她却觉得自己这一次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实上虽然只是一种微薄的安慰。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诗经蜉蝣》
荆棘鸟读后感“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
拉尔夫是《荆棘鸟》中的男主人公,爱尔兰人,被天主教会派到德罗海达担任教士,高大俊美、优雅和蔼、雄心勃勃,他很想在教会中升到职位,但由于没有背景,直到30多岁还是个普通教士。来到澳大利亚后,他向当地孀居富豪玛丽示好,希望借此得到玛丽的财富而一步登天。美丽善良、隐忍坚强的小梅吉的出现,让拉尔夫打消了得到玛丽财产的念头,他选择守护梅吉。玛丽不能得到拉尔夫,心生怨恨,她看透了拉尔夫的自私软弱,决定让他不得安宁,临死前她秘密地将一个信封交与拉尔夫,里面是一份另立的遗嘱,她将自己几乎所有财产赠与拉尔夫,叫他在爱情和事业上难以抉择。最终,拉尔夫在无比痛苦中选择公开遗嘱,得到财产,远赴梵蒂冈。
在随后的人生中,拉尔夫一直左右摇摆,他既无法放弃主教身份和宗教事业,又无法与梅吉彻底决绝。每一次与梅吉的相遇,都让他难以自抑。无法得到拉尔夫的梅吉瞒着拉尔夫生下了他的孩子——戴恩,以卢克儿子的身份将他养大。讽刺的是,戴恩长大后也醉心于宗教,拗不过他的梅吉把他送到拉尔夫身边培养,拉尔夫对戴恩很尽心,戴恩表现得比拉尔夫更优秀,似乎是为宗教而生。可是,年轻的戴恩在救人中客死他乡,梅吉拜托拉尔夫找回尸体时才告诉拉尔夫戴恩的身份。在失子的巨大悲痛中,梅吉终于从爱情中彻底解放,并指导女儿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拉尔夫则陷入永久的自责与懊悔。这一切都像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
拉尔夫不是一般小说中遭人诟病的传统意义上的负心汉,他是矛盾复杂的。他有无比强烈的宗教信仰,对权力狂热,这是他的本能欲望,与纯洁坚贞的爱情相悖。有人骂拉尔夫虚伪世俗、自私自利,但我想即使拉尔夫最初选择留在梅吉身边,也不见得就一定会幸福快乐。拉尔夫始终是痛苦的,他如此聪明,可以看透自己的灵魂,他将在自我嘲讽与无奈中度过一生。反观梅吉,始终坚定不移,虽然看起来那么可怜,挣扎得那么无力,但她最终觉醒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如果拉尔夫在面临爱情与事业的选择时,不那么痴迷绝对,也许他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拉尔夫,矛盾而痛苦。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选择什么都会是一条艰难的路,关键在于如何说服自己坚持到底。拉尔夫既然选择了宗教,那就说明在他心中宗教高于爱情,就应该早早割舍对梅吉的怜悯和依恋。拉尔夫的痛苦在于他的矛盾、软弱和犹疑不定。《荆棘鸟》里,众多人物都有各自绚烂的人生,而拉尔夫却没有,他甚至比不上玛丽——那个敢爱敢恨的贵妇人。
荆棘鸟读后感如果说高中两年学到最多的是什么,大概就是理性以及历史的看待事物。
《荆棘鸟》不只是一本关于爱情的言情小说,更多的守于那遥远而又广袤的生活的展现,守于那段历史的记叙。遥远异国的别样风情始终比那爱情更吸引人。每一页都陌生又异彩纷呈,仿佛自己亲身流连于澳大利雁阔的地界。而更有趣的守于人们,关于那个地方那个年代的男人和女人的想法,关于那时的人们如何看待女人或者是男人,看待他们的爱情的。
生活,一种截然不同却与千万种生活出奇一致的生活。生活总是相似的痛苦又令人乏味,它出其不意而又引人致胜,面对这样的生活,每一个人物都从容不迫的向着某种神秘自然的方向前行着。
而我无法接受的是书中人物面对生活时那种毫无抵抗力,一昧忍受,不断忍受其痛苦却难以用力挣扎的态度,就像荆棘鸟,莫名的陷入命运可悲的轮回无法挣脱改变。无法接受的是人物们对女性的态度和女人们自己一手造就的命运。一个关于女性的悲剧,在文章的开篇就已显现,作者怜悯同时敬佩的着力描绘着她们,栩栩如生。
可是这么多令人冷颤的无奈,它们显得是那么的真实,正是那样的时期那样的环境,历史才有机会造就出那样一批人来,才让这个绝望的悲剧触地生根,叫人怜悯,警醒人们切勿回头
历史确实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最美好的莫过于当悲剧通过血液一代代相传时,那些异乎寻常的倔强奇迹也在悄然开放,哪怕衷心屈服顺从于命运,哪怕生活局限的令人困于自己的精神牢笼,也还是有美丽的自由之花孱弱但倔强的成长。从弗兰克失败的尝试到朱丝幸福的结局,以及可以预见未来更为现代更为自由的人的诞生,简直让人在玫瑰灰烬中感到温暖。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之一,比起那些更著名更具有启蒙意识,女主角纷纷不同凡世的小说,《荆棘鸟》只是描述了真实广大的女性,以悲剧警醒人们,又在绝望中开出一朵花来,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自由的,不同以往的伟大时代终于来临了。
这本书更多的让我想到《活着》,对于苦难的承受,几乎相似的命运,窒息般的绝望。只是《荆棘鸟》最后是带着希望以及对田园生活结束的讴歌结尾,《活着》就只是活着了。当然他们都没有机会跳出社会鸿沟,看一眼痛苦的源泉,他们勇敢却无力看透支配其命运的巨大社会,可是大多数生活就是这样啊。小说最后,朱丝终于与雷恩结合,这是幸福圆满的,但在朱丝的故事里她或雷恩拼命挣扎,还是让人感到那窒息般的所谓命运始终无法摆脱。这就是从古至今每个仓皇伟大的时代里的故事,生活里不自由的必然性简直叫人绝望,不过没关系,我们始终抱有希望,正直独立即可谓无所不能。
【荆棘鸟读后感】
下一篇:针灸治疗头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