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 论文大全
- 2022-09-27
- 166
[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选拔人才和衡量个人能力强弱的手段方法很多,考试就是其中一种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手段,教育领域同样也是采取考试制度来判断一个人学业的成功与否。但是,目前所执行的大学考试制度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因为该制度只强化了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功能,对考试命题过程的科学性却欠缺考虑,结果导致考试没有起到诊断教学效果的功能。为此,应该根据各高校自身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对考试进行改革,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考试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高校 考试制度 弊端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14-02
一般来讲,我们衡量和检查个人或群体能力的时候都会通过考试这种方法,因此,考试成为教育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所以,有人说“教育离不开考试,没有考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规范的”。在教育体系中,有诸多问题都与考试联系紧密,就如同考试中很多问题都是由教育所引起的一样。
一、关于高校教育考试存在的目的和必要性
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教育的核心正在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阶段转变。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这里不仅仅要有“人”,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具备“才”。所有高等学校的教育正是在这个基本宗旨的指导下,树立了适合本学校特色的培养目标。不管各个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何种类型,如复合型、应用型等,但是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都离不开上述教育法中所规定的责任和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院校教育与考试理念的确立是以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要确立什么样的考试理念,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因此,高校考试作为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标必须以此为中心进行定位,并且也要为实现高校教育目标而服务。高校考试的目的及其性质也正是由此而出台的。
“考试是否应该存在,它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这是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考试之所以存在,其目的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来选拔和挑选人才。在学校里,我们时常会听到学生们在抱怨,他们认为考试中所涉及的内容与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没有相关性,而且学生们也会常常质疑考试是否能判定一个人的实际水平。但是,如果我们不用考试这种评价手段来评判的话,又如何来判定你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呢?但实际上,在高校教育中确实存在高分低能这种现象,但是低分就不应该出现在高能的学生中,因为分数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这个学生具有较高的能力。在应试过程中有些学生会经常出现多种病症,如免疫力下降、紧张、晕倒等,而分析后得知这些病症都是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导致的。所以说,高分通常是智商和情商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高分应该是很难得到的。高校教育的目的重在让经历大学四年教育的学生掌握及了解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基础知识,以满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否则读大学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学生之所以惧怕考试,实际上也正说明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欠缺。因此,考试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能够及时地督促学生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及理论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高校教育中考试存在的弊端
现如今,各所高校执行的考试制度存在着各种不足和弊端,但是这些弊端是制度问题导致的,而非考试自身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执行的教育观念是“严进宽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唯学历论的不良趋势,这样就导致了高校只看重考试结果,强调考试的终结性评价功能,而忽视了考试命题过程的科学性。
虽然我国对高校教育考试的改革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但是就当前情况看,笔试仍然是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的考试方式,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纸质的期末试卷来判断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对知识掌握好坏及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是有很多种,而只限于笔试的考试,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运动技能的发展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误导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只是注重知识的记忆、背诵和再现,却忽视了对上述能力的发展。
社会上通行的人才鉴定标准是高校考试制度存在问题的外部“催化剂”,在学历和人才之间随意划等号,特别是人才标准的“唯学历”这个误区,更使许多学生为了找份好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在学历上做手脚的客观动因。“学历本位”这种人才鉴定标准,使人才规划和人才战略都围绕着学历来进行鉴定,这样便使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之道路变得相对较窄。就学校而言,只要自己的学生成绩高点,合格证书、荣誉证书等各种证书多拿点,就能让他们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胜人一筹”,而学校也可以借此对外宣传就业率,用来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这是一个创造更多、更好证书的“良性循环”。而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他们也不用再为自身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高低而努力,而且一种错误的观念从此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思想中,即“不管啥猫,只要能拿到文凭就是好猫”,于是他们开始采用各种过激的手段将文凭混到手。因此,不管是学生、老师乃至学校,他们不管能力的大小,仅仅看重学历的高低。
三、关于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些建议
我们要知道,考试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评价的工具,同时也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高校教育考试不但能够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具有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应该有利于全面评价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不能只停留在单纯判定学生优劣的工具性水平上。不能把考试作为教学目的,或者错误地利用考试的作用,相反,应该科学地分析考试成绩所映射出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能力的发展程度,必须正确处理考试成绩与评选优秀及各种奖励之间的关系,是否优秀应该应由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决定,不能只根据单一的考试成绩来决定。同时,也要指引大学生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够立足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高度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各方面基础理论知识、踏踏实实积累经验。
要从根本上铲除目前高校的考试弊端就要改变人才评价标准,要想摆脱高校这种受功利捆绑的绳索,只有改变“唯学历”这种人才评定标准。我们在衡量人才时也应该改掉以往的“以学历为本位”的错误思想,取而代之的改为“以能力为本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对人才进行动态的考查,虽然知识要素和受教育的程度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人才的能力和经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才的业绩要素,这为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息息相关。为了防止“唯学历”倾向的发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人才选择的评定标准,用人单位不仅要看人才的学历学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才的个人能力和工作业绩。
制度的改革也要与国情和各高校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要转变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观念才能改革外部因素。因此,应该在外部条件没有太大变化的时期内,各高校应该尽可能先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坚持教书育人,培养强国富民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主动改善当前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总之,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不仅是一个漫长、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权衡抉择、适度把握的过程。教育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强大的灵魂,改革教育制度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不能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对存在的问题置之不理。
【参考文献】
[1]许南惠,付双.师范类大学考试中存在问题及其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2):40-41.
[2]刘彦文,马万昌.我国大学考试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2(2):75-78.
[3]施军.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03(5):57-59.
[4]邵进等.大学课程考试的功能、形式及改革刍议[J].江苏高教,2001(6):59-61.
[5]韦巧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1):53-55.
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据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RICHARDATKINSON最近公开表示,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正考虑取消对申请入读该系统内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SAT成绩的要求。此项建议如果得到加大学术委员会的通过并由加州高等教育委员会批准,将会在2003年开始实施。作为美国屈指可数、规模庞大的顶尖公立高等学府,加大的这一举动无疑会对美国高校招生标准和相关的标准化考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消息一经传出,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对华人而言,教育乃成功之本,学校如何客观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涉及华人子女的教育利益。
考试是学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师和家长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所以,自有学校教育以来便有考试,但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标准化测量则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一般而言,最常用的教育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个别任课老师根据教学需要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而自行编制的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程度进行阶段性考核或考查,这就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但这种类型的测验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对学生成绩评定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很多学习以外的因素,诸如学生个性、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并可能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所以它缺乏必要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也使学生间的成绩难于比较。尤其在美国,学校教育历来是州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缺乏全国通用的统一教育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水准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测验和比较,不可能以各校教师自编的考试为依据,大学招收新生时也很难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这就需要有一套统一通用的标准。标准化的教育测验就是在这种教育需要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标准化测验一般由教育心理学家及有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统计学家合作,编制详细的测验内容和标准,精心命题和选题,然后使用严密的统计研究方法进行抽样测试后制定推广,具有统一的测试程序和评分标准,并可由计算机评分和数据处理。我们所熟悉的TOEFL、GRE、GMAT、ACT、SAT、PPST以及中小学常用的CAT、ITBS等就是标准化测验的典型代表。教育界常用的标准化测验主要分智力测验、学术成就测验和学术性向测验三种。智力测验主要用来测验一个人的一般智力水平或聪明程度,测验结果可换算为智力商数(简称智商或IQ)。许多智力测验基本上以言语推理能力、一般常识、数值推理、记忆力和感知觉能力为主要内容。美国的很多中小学在较大程度上依据学生的智力测验分数对学生进行分班编组。与教师自编的课堂考试和智力测验不同,标准化学术成就测验是以详细的学科内容为基础,以学科纲要和教学目标为参照,使用标准化测试程序和计分方法,主要用来测试学生对某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或评定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行政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教育反馈信息,也通常用于教育研究。SAT的学科测验就属于这一种。正由于其测验内容与教育内容和标准挂钩,在现代美国教育改革中,标准化学术成就测验被推崇为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工具。学术性向测验之不同于以上其他测验的是,它主要是用来测验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或领域的能力倾向,并对其在该领域的未来成就进行预测,既有对一般能力也有对特殊能力的测验。SAT便是对学生一般性学术性向的测验,以语言和数理内容为主,可以用来预测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成绩。
标准化测验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客观性和高效率,适用于大规模快速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有助于对学生成绩和学校教育质量进行跨时间、跨地区的评定和比较。但是,标准化测验在使用中也暴露出许多致命弱点,其中包括:测验编制几乎完全使用多重选择题,缺乏对复杂学习能力的测验;标准化测验成为教育的指挥棒,违背教育的真正目的;测验项目可能本身有文化、语言、种族或性别偏见,造成测验成绩的群体差异,对穷人、移民和少数族裔不利,可能加深社会矛盾;缺乏对未来工作和生活成败的可靠或准确预测,标准化测验成绩与一个人日后在学校以外的社会上发展并无密切关系。因此,教育界呼吁社会公众正视标准化测验的弊端,严禁将标准化测验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工具。正是在这种日益高涨的反标准化测验的声浪中,加大校长作出了要废除SAT的惊人动议。何去何从,公众将拭目以待。
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摘 要: 语文标准化考试存在诸多弊端,本文从五个方面就语文标准化考试的弊端进行列举,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从而发出语文考试改革的呼声。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标准化考试 弊端 应对策略
我国语文考试自实行标准化考试以来,命题组苦心经营,年年求“新”求“变”,到现在题型确实花样繁多。平常练习过程中,一套套检测题、模拟题、压轴题、冲刺题像雪片似地向学生飞来,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语文老师从起始年级起,就要考虑如何训练学生成为题海中的弄潮能手和考场上的得力干将。
诚然,标准化考试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标准化考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答题的准确性。另外,运用计算机阅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客观性,减少了主观随意性,无论是单选题还是多选题,都要求答案准确,而非似是而非,左右游离。标准化考试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好处是减轻了老师的劳动量,阅卷确实简便多了。但是,在简便的同时,我们不应忽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标准化考试对于考查学生语文水平存在缺陷。
一、语文标准化考试的弊端
(一)为了出选择题,命题老师绞尽脑汁,往往一句大白话,一进入考题就会变得高深莫测,似乎要故意刁难学生,像捉迷藏一般。有些题答案要求是单选,但从题目看,答案并不唯一。有些用填空或者判断的方式完全可以出的题,为了出选择题,为了凑够四个选项,为了阅卷方便,不惜劳民伤财,改头换面,似乎只有把学生考得头晕眼花,脑袋发胀才肯罢休。
(二)选择题不便于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出选择题便于学生投机取巧,走“捷径”。有些学生费了好大周折做对一题,而有些学生不思考亦可轻而易举地得到同样的分数;有些人花了很多时间因一小点考虑不周而功亏一篑,而有些人丝毫不动脑筋通过“押宝”也能得分。
(三)标准化考试不便于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任何一个参加中考或者高考的学生,让他们写A/B/C/D,真乃驾轻就熟,手到即来,可他们由于平时很少去练去写方块汉字,因此他们书写难看,字写不正确,不会造句者举不胜举。试想,连字都不会写、句都不会造的人,作文能得高分岂非咄咄怪事?
(四)标准化考试为考试作弊大开方便之门。对监考中有舞弊行为的老师来说,标准化考试比传统的常规考试做手脚就方便多了,用不同的手势、眼神、动作就可相应地代表不同的英文字母向考生暗示。对考生来讲,抄袭,偷看更简便易行,虽说有A/B卷之分,但试想,同在一考场的考生焉能不知道对方的试卷类型?找个试卷类型一样的同学作为帮忙或者求助对象岂非易事?对于那些手段高明、眼疾手快、屡教不改的考生,标准化考试不是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了吗?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度不是要大打折扣吗?有些学生即使在临交卷的一刹那,也能很轻松地剽窃很多答案。难怪有些作弊成功的考生在自鸣得意之余,冠冕堂皇地声称:目前的考试是综合能力的测试。他们所谓的综合能力里包含了多少潜台词,想必不言而喻,难怪有些考生的成绩令老师咂舌,难怪有人感慨“如今的高考中考亦非一片净土”。
(五)标准化考试起不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中考高考是指挥棒,全国师生都在看着这个指挥棒而动,这是引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因此,目前学校中的非升学考试的方式依然参考和借鉴的是标准化考试,如果不能剔除标准化考试中的弊端,就会导致弊端泛滥成灾、谬种流传的严重后果,我如此说并非危言耸听,并非夸大其词,并非无线上纲。
综上几方面可见,语文标注化考试其弊端委实不小,如果不加以改革,让作弊考生纷纷得逞,那么选拔的所谓人才,不就成了“庸才”“抄才”或“窃才”了吗?
二、行之有效的知识检测方法
(一)课前自学,指导学生设计单项练习互测。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的过程中,根据课文“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要求,每人设计出3-5个练习题,并另外做好正确答案,新课开始前安排5-8分钟同桌交换相互测试。内容主要涉及课题、作者、体裁、语音、生字、词语等以识记、理解为主的基础知识。题型多以选择、填空、判断为主
(二)单元结束,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单元达标练习题互测。每个单元结束,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边复习边设计一份单元达标测试题互测互改,以巩固所学知识。试题结构,题目类型可模仿现成的单元目标测试题,但内容不得照搬,教师可指导学生出题的格式、题型和范围。常见的单元目标检测试题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1.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包括语音、标点、字、词、句、语法、修辞和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等。2.文章阅读。一般根据教读课和自读课内容各出一题,既考虑段落内容的生动精彩,又注意便于题目的设计,重点考查学生对精美语言的赏析,对有深刻内涵文句的理解和把握,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层次划分、层意理解、中心归纳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3.写作训练,根据各单元的具体要求和训练重点,拟出两个题目,注意紧扣教材,结合生活,要求题目新颖,易于审题,有话可写,互测时选写一个。
(三)学期结束,指导学生设计模拟题互测。学期结束前,教师帮助学生把握考试信息,模拟高考题型命制互测题,总分150分,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拟题互测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命题的能力,学生拟题互测不仅复习了已学知识,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养成了积累资料的好习惯,提高了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出题――做题――改题的反复训练中,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钻研精神,扩大了知识面,教学效果显著。
因此,改变语文标准化考试的方式,积极有效地采用学生拟题互测的方式,是改革语文考试模式,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考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