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3篇
- 论文大全
- 2021-12-28
- 111
现阶段,国内四个现代化发展速度较快,然而各地方乡村还呈现出发展速度较慢的状态,因此,就需要在加大乡村四个现代化发展速度的基础上,还要采取城乡整合方式来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在此期间,必须要根据十九大提出的“促进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战略部署,走进乡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全面的转变,以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发展新态势,让各地方乡村都呈现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
一、以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是解决农业 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出路
现阶段,各地方乡村发展不平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总人数在不断降低.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区转移,导致乡村建筑出现大面积的空闲的情况,长此以往,使得整个村落呈现败落的景象,并且这样的情况愈加明显,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各地方乡村总体角度来说,每天大致有近200多乡村因房屋建筑空闲而导致败落,并且这样的情况还在继续;第二,人口结构老龄化.由于近几年来各城区都加大了基础建设的重视,使得农村的年青劳动人员都投入到了建筑工程施工工作中,大部分乡村进行农业生产的都是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留守人员被称为386199队伍,这样的发展情况就产生出这样的一个难题,“未来农业产业如何发展”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三是 农业副业化现象突出.从全国范围看,近年来,除东南沿海及中部一些区位条件好、资源优势突出的局部空间及点位的现代农业发展较快,西部广大地区更多地存在着小规模面积、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区大量土地无人无力耕种而大面积抛荒现象,农业更多地变成老人农业和外出打工人员的兼业农业;
二、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难点继续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
根据国务院于2014 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9],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政发
〔2015〕42号)等文件精神,温州于2016年正式出台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在2016年11月30日前,全市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以及由此派生的自理口粮户口等各 种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并全面放开温州两市五县落户限制.下一步还需要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加快解决依附在二元户籍制度上的城乡差别和政策限制,基本消除因农业、非农业等户口性质原因产生的待遇差距,还原户籍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10],从而提升户籍制度改革效果.
三、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路径
2011年底,温州市正式被批准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多个重要领域进行了试验探索,为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提供了实践基础.2016年, 总书记主持 深改小组会议,审定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强调要完善承包地 “三权”分置制度.
通过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承包地退出改革、宅基地退出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以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动力机制,为乡村区域从城市带来动力强劲的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要素和城市资本下乡间的高效对接,通过土地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全面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和抵(质)押融资平台和交易品种,推进股权质押融资平台实质性运行,扩大信用贷款、政银保合作贷款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规模,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村集体股权抵押质押贷款,有效解决农村资金总体短缺、金融抑制的矛盾,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进一步扭转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基本生产要素持续大规模由乡到城单向流动趋势,促进城乡资源平等公平地自由交换.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城镇化发展的助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必须以乡村振兴为前提条件.基于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的不充分,除上述路径外,還需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整合和合理优化村庄布局.( 作者单位为 黄冈市委党校)
浅析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2摘要:若干年来河北省在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平等、平衡发展,优化政府职能与提高城乡综合承载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新时代;河北省;城乡融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493-02
一、新时代对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上得出的重要结论,而因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看,其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地区发展的不充分。虽然若干年来河北省在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社会保障水平有差距等影响城乡均衡发展的现实问题。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征途上,还有很多阻碍因素。如果不破除这些阻碍因素,就无法实现城乡融合这个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恩格斯认为,城乡之间的融合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上的。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的背景下,推动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二、影响河北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因素
(一)历史遗留因素
城乡二元制的发展格局是我国历史上非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产物。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想快速发展壮大,必需集中优势资源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服务。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导致农业与工业发展的不对等,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这一历史发展中遗留的因素,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短时期内就达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是不太可能的。
(二)政府的工作重点
各地方政府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發展上,在城市地区集中了各类优势资源,如资本、人才等,更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显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级政府也会更多地考虑城镇发展中出现的人口流动、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规律与实现要求越来越让人们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到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些党的文献中,将发展农业作为重要部署,就使政府的关注重点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转移。但是在现实中收效却不太明显,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依然很大。这需要政府今后还要加大对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保障资金投入,才可使农村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三)人们的思想观念
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存在,长期以来在人们思想观念中城镇居民的优越性很突出。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出现了农民工进城的热潮,使得农村地区空巢现象很严重。这一现象,同时使农村地区劳动力明显不足,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但是近两年农民工的流向发生了逆转,现出了返乡潮。这其中既是恋乡情节、家庭因素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作用的体现。由此可见,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直接决定了农民对于留在农村还是来到城镇的选择结果。不可否认,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当下农村工作的基本方向。但是如果农村的发展单纯地建立在城市的反哺与带动上,会弱化乡村自身发展的原动力,导致乡村发展对外依赖性增强,越来越丧失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城乡之间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所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的创造力,使之成为农村发展主力军,才能开辟更广阔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三、推动河北省城乡融合的设想
结合近年来中国发展的轨迹与发展的策略,我省城乡融合发展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统筹规划,实现城乡平等、平衡发展
我国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历史方面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制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下,重视城市,优先发展,虽然城市地区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农村却因为为城镇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显得落后很多。长久如此,就导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等、不平衡。根据十九大以来党中央的决议,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然要求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格局。而破解城乡二元格局,首先应主要从政策、法律等方面统筹规划。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城乡融合发展”写入党的文献,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并由此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桎梏,必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推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今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应大力运用城市的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城乡之间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互补融通,将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优化政府职能
若干年的经济发展,暴露出河北省多个地区城市和农村发展缺少必要的综合规划与调控手段,其结果往往各自为政,且没有在实践中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但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在城镇中心区域构建系统的工作体系,并将其作为主要政绩,而在服务“三农”上还存在不足之处,使得部分农村地区的居民一直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政府公共服务。优化政府职能,平衡城乡之间在人、财、物、制度等方面的配置,将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的灵活性放在突出位置,去除这些严重影响着河北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因素,必将带来巨大收获。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综合承载能力
通过对廊坊、邯郸、张家口等部分城镇与乡村的走访调查发现,伴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现象不断持续发展,在农业发展上,有的农田荒置,有的生态环境被人为破坏,村落内部分居民虽然搞起了个体经济,但往往是低附加值的加工类,消耗能源较大,绿色产业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还不能快速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乡村最核心的产业是农业,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使农村兴旺,故而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是一条既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又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在政府的主导下,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吸引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从而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回归,将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力量。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依然有13个国家级贫困县,这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
另外,在河北省内仍有部分地区的城乡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管理,配套功能不健全,在教育医疗、创业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的综合承载能力还不高。如部分村落环境还有待改善,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大部分只是村内一两条主路实现了硬化,其他道路有待修缮。2016年末,河北省内只有31.4%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人均占有量、规模等还不能达到城市发展的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也可使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为避免出现农村衰退的现象,必须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乡共生共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浅析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3推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有学者认为,消除城乡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城乡共治,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与着力点。围绕城乡治理和融合发展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新时代城乡发展的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超表示,城乡关系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目前,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瓶颈。通过多种制度联动促进城乡融合,既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城乡发展的目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帆认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重意义。一是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城乡土地、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性增强,要素配置效率提高,这对于我国解决要素错配问题并形成新发展动能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城乡之间基于市场需求和社会分工形成了新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农村依据居民消费结构转变形成了“生存型农业+生态文化型农业”的新组合,这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强大支撑。三是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城乡居民能够获得更多增加收入的机会,以及更为均等化的公共产品,这对缓解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对立以及城乡发展失衡状况具有重要价值,对我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具有促进作用。四是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功能的相互作用下,制约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得以回应和有效解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龙花楼表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是城乡价值重塑的过程,旨在破除城乡发展阻碍,通过城乡互动互补实现城乡地域功能的整体优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多维制度联动改革能够有效发挥体制机制创新的协同效应与乘数效应,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
谈及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叶超认为,首先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长期城乡分割和城市偏向政策成为城乡融合的最大障碍。其次是城乡流动性增强但制度响应迟缓,缓慢变革的制度与城乡交流日益密切的现实不相匹配。最后是权力导向大于权利导向,城乡治理中一元化权力主导的倾向突出,理顺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成为城乡治理的首要问题。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段进军提到,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在新的阶段,要突破要素单向度向城市集聚的现状,引导资本、劳动力、科技等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实现城乡共同发展,这是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农村功能也在不断转型,挖掘农村特有的生态、休闲、旅游、教育、文化等新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村特有新功能是吸引城市要素向乡村流动的重要动力。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陈睿山表示,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一直是城乡二元壁垒的突出体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城乡融合不断向前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农业人口市民化、城市人才入乡、农村土地入市、工商资本入乡、科技成果下乡等方面的要素流动机制还未建立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龙花楼建议,要落实中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取向,完善乡村发展核心要素权利体系与管理机制,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实现户籍、公共服务、财政金融等多制度联动改革,增强乡村发展动能,补齐乡村发展短板。要加快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进程,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治理与优化配置,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突破口,优化城乡“三生”空间,健全资源—资产—资本衔接体系,实现城乡发展转型。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素配置与功能布局,动态把握人地要素城乡耦合机制、城乡产业再升级与再迁移态势、城乡技术流动与资本流通方式,以及城乡功能互补结构与能效传递,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与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实现城乡管理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的动态调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岳文泽认为,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要打破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的空间分类模式,建立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协调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谋划新时代城乡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在空间要素配置与政策供给上,要从根本上扭转过去“重城轻乡”的价值取向,优先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短板;通过政策赋能,实现乡村要素与城市要素的同权、同价、同利,促进城乡功能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要把山、水、林、田、湖、草、城、村等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从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的视角,开展系统化的用途管制,加快实现城乡空间的共融、共治。
段进军表示,城乡融合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突破。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要在土地制度上取得突破,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要享有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基础设施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向农村倾斜;城乡公共服务要逐步实现均等化等。
在叶超看来,实现城乡融合的根本在于治理,并实现三个转变:转变传统的城市支配和管理乡村的思维、从权力导向转向权利导向、从一元化转向多元主体共治。在实践层面,需要探索并形成一种弹性的、渐进的、包容性的、多尺度的城乡自由流动体制,从“宏观顶层设计—中观组织衔接—微观保障实施—个体参与共治”四个层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典型城乡融合改革试验区进行试点示范,形成有效分工、有机衔接和有力落实的制度联动效应。
【浅析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3篇】
上一篇:喜迎二月二龙抬头祝福词
下一篇:独活浸酒方(脚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