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 论文大全
- 2022-04-17
- 120
中等职业学校是指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设立,实施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为三年,学生毕业属中职学历。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摘要】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反映。作为现代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普遍缺失,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重视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活动、日常礼仪习惯的养成等系列活动来加强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然而,由于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等原因,导致当前的中职生不但学习成绩欠佳,而且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所以,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缺失;礼仪教育 礼仪是现代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一个人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的高低,都会表现在他的外在礼仪形象上。对广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基础道德水平,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能生”“双差生”。因此,许多中职生道德观念淡薄,日常行为不文明,有的语言低俗,举止粗鲁,有的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有的中职生诚信意识差,失约、失责现象时常发生,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礼仪缺失的情况,从而出现很多的不文明行为。在中职学校就读的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甚至是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负面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大致归结起来有:厌学情绪严重、不健康上网成瘾、抽烟喝酒人数较多、人际关系淡薄、崇尚暴力、早恋以及盲目崇拜、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冷漠、耐挫力差、怕苦怕累、怕学厌学、辍学率高等诸多问题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一个青少年学生的正常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比如父亲说话喜欢说点脏话粗话,喜欢打牌抽烟喝酒;母亲喜欢穿着时髦,涂脂抹粉。“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3)父母离异的影响。当前的中职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由于父亲或母亲忙于生计,家庭负担大,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和管理自己的子女言行。还有一部分继父或继母抱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又不是我亲生的,少管为好。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和礼仪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了孩子不讲文明礼仪习惯。 (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当前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父母纷纷外出打工来补贴家庭经济,于是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由于受传统、历史观念等原因的影响,又因为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心疼还来不及,文明礼仪习惯教育自然就放松了,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但由于自己的年老体弱,外加孩子自己不自觉,经常顶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 2.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的渲染。一些歌星影星开专场演唱会穿着暴露、花哨,头发竖起讲究个性,全身的珠光宝气,姹紫嫣红,纹身刺青在演员身上也时有所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学生产生盲目崇拜心理. (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经常在电影电视节目中能听到随意给剧中人物取外号。 3.学校因素。 (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生”,学校和老师只关注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对于这类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多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甚至有打骂学生的行为,存在着抽烟喝酒、讲究穿着打扮的现象,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1.礼仪应成为中职生的必修课。 礼仪,是一种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一种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是学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学任务。 2.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3.建立适合礼仪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一贯以考试定优劣,成绩构成通常是这样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出勤率+平时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6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对于礼仪课,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较大弊端,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因此,考核时要注重对学生礼仪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可将评价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各小组模拟后,学生分小组互评,让他们以同学为“鉴”,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其分值占总分的30%;二是对照影像资料由学生自评,让他们以自己为“鉴”,发现进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占总分的30%;三是回放影像资料,教师总体评价,占总分的40%。实践证明,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起到了反馈、调整和促进作用。 4.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显然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可以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5.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礼仪教育是一种德育教育,是学生思想进行自我内化、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一种教育。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因为,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所以,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上一篇:史上最全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
下一篇:常用人体穴位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