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写作范文 > 正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相互间的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或是能够愉快的接受生活的规范。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一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

  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

  大家知道这个时期的幼儿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加之时代赋予的特点,只有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我们才会有针对性的教育

  1.行为方面。注意力很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非常好动。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你表达出“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

  2.情绪方面。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很不稳定。比较顽固,会发脾气,出现这个阶段的叛逆,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起伏大,如果不做好疏导可能会影响到成年。

  3.智力方面。能了解父母在想什么,会察言观色。有惊人的想象力,带有夸张性,有时大人会认为他们在撒谎,其实他们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

  4.语言方面。三、四岁的幼儿已能够掌握全部基本语音,词汇量增多。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语法结构,幼儿到了五、六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心里所想的,嘴巴直接说,喜不喜欢谁会直接表达。

  5.个性方面。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不同,致使幼儿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这些都会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迹。

  6.时代特点。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被宠爱为“小公主”“小皇帝”,他们普遍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使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加上家长的宠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

  总体来说,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的心理特点。同时,因为独生子女增多,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懦弱、惧怕困难、率性、不理解关心人、缺创制性、缺合作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合群、攻打性行为、畏怯、多动、情感障碍等等。这种现象如不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注重和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躲避的课题。

  二、教师关爱幼儿心理健康

  (一)更新观念

  1.树立新型的幼儿教育观。俗话说:“没有错误的学生,只有错误的老师”。我们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用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

  2.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发展,多充电学习,自身素质跟上。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3.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学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催发幼儿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发芽。

  (二)充满爱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

  1.爱每一个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

  2.鼓励孩子。多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得消极。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心理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浇花要浇根,育童先育心。”在施教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做好启蒙培养,引导幼儿拥有积极的心态。

  1.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我在所带的班上曾经开展过“不做‘小皇帝’,要做‘小公仆’”为主题的试验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家长和同行的称赞。

  2.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有效地渗透到每一天教学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按照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学生在和教师、父母、同龄人、年长者的合作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直接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至关重要的。

  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摇篮。要把端正家长教育观念、改变家长教育方法、增进家长素质提高、加强沟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按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应用家长园地、家长观摩活动、家教经验交换等形式宣传,利用QQ群、手机等媒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为幼儿养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承载着家庭全部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让我们关注幼儿心理,引导幼儿行为,不断探索幼儿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二篇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儿童没有或较少具有情绪障碍、性格缺陷、行为障碍、交往缺陷、社会适应不良、不良习惯、语言障碍、睡眠和其他障碍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能为周围环境及自身所认同的一种和谐健全的心理状态.从总体上来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之中,短时间内不会出现急剧的变化,但是从长远来看,幼儿的心理发展还是表现出本质性的差异,表现出其阶段性的特点.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这些基本规律同时也制约着其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一、现阶段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缺乏重视.学前儿童的家长在这个年龄段,事业上都是处于爬升期,面对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等各种生活压力,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中,对幼儿的关注点仅局限于身体是否健康,在幼儿园学到了多少知识,在家表现是否听话,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度不高.甚至有家长认为,幼儿还小,没有任何压力,不会出现大人才有的心理问题.殊不知,正是家长这样错误的观点,导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得不到及早的治疗,甚至有可能因为家长的忽视导致儿童形成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二)长辈的溺爱引发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由于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长辈都是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没有拒绝幼儿部分不合理的需求,对于他们心理健康培养的认识度不够,甚至会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心理发展会自然而然地健康发展,最终过度地溺爱,不仅造成部分幼儿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更会导致幼儿出现偏执、依赖等心理问题.

  (三)学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盲目照搬国外经验而忽视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实际.20世纪80年始心理健康受到国人的关注,但是由于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仍处于一个新生事物阶段,只能在摸索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国内对幼儿心理健康研究的时间较短,导致民众虽然很紧张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但是由于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指导,只能照搬国外经验或者专家的建议,没有能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去进行教育,这导致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缺乏明确的目标、系统规范的内容,甚至走向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最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健康观.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更是包含心理上的健康.从成年人的层面来看,要树立科学的幼儿发展观,提供多种渠道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的良好心理品质,塑造健康安全温暖的氛围,让幼儿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家长和教师可以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幼儿教育资料,完善自我的育儿素养,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转变老一辈的育儿理念,走出育儿误区,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心理健康观.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育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每位幼儿教师的现代学前教育培训,保证幼儿教师的培训时间和质量.尤其是校内外教师的经验交流、新老教师的“传、帮、带”过程,在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教育部门在对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学历提升等方面,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改善了教师的待遇,才能提高教师对自我素质提升的需求,不断地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知识,最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幼儿期大多处在心理障碍的孕育期或萌发期,在这一时期抓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可以减少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障碍的发生,还可以普遍提高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充分学习适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换位思考、角色扮演、游戏体验、话题讨论、模拟小法庭等方法,塑造和谐活泼的家庭教育氛围,鼓励幼儿正确表达自身的诉求,并对合理的诉求予以适当满足,对不合理的诉求予以科学的教育,从而在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最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塑造幼儿良好心理发展的氛围.

  (四)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现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具有阶段性的,每个发展阶段个体所表现的特点都有所差异,尤其是幼儿在面对不同阶段的矛盾心理和主要任务时,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于刚刚踏入幼儿园的儿童,了解到他们对于入园焦虑的方面,因地制宜地开展亲子入园适应活动,帮助儿童减轻进入幼儿园面临的孤独、恐惧、被遗弃幻想等不良的心理现象;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儿童,可以模拟小学课堂,做好角色扮演的准备,让幼儿体验当小老师或者小学生的感觉,也可以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作业,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心理和行为都上学的准备,减轻儿童对学校和学习的恐惧.

  (五)建立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档案.从心理保健的角度出发,如果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不了解,就容易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两极分化的标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其中一种不合理要求就是对幼儿的要求过低,导致幼儿轻易地能够完成教师设定的目标,容易产生自大的心理,对于今后教师的要求都会消极地应对,最终形成懈怠的心理;另一种不合理标准就是要求过高,幼儿不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久而久之不仅打击幼儿的自信心,更会使得他们对事情形成畏难情绪,不敢尝试,消极地反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行为品性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做好记录,结合家长的反馈对幼儿建立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档案,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并且,建立幼儿心理发展健康档案,还可以为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提供一个了解儿童的途径,帮助教师结合儿童在家的表现,做好学校教育工作,全面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对于特殊的幼儿,还可以作为今后遇到相同情况的备案,给新老师提供借鉴.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在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充分科学地融合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关注幼儿在不同阶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逐步地渗透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防止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逐步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水平.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健康心理是指一个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会环境之间处于一种积极协调、统一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示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世纪。而在我国,从在卫生部获悉,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幼儿教育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点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已把幼儿教育提到一个很高的议事日程,它不仅和基础教育同等重要,同时还承担着“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启蒙教育,《纲要》把它们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在这诸多的教育内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幼儿园该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是大家一直在研讨之中的问题。

  一、确立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标。

  幼儿教育是关乎人的一生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确立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为: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二、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

  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4.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统一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家访,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家园联系活动,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意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个别辅导的形式,对问题突出的孩子还要和家长联系,咨询专家,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项教育内容将会越来越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教育关键,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承担着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紧跟形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想,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文献三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