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 论文大全
- 2022-07-25
- 157
【摘要】目的分析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化疗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由我院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对比组,给予营养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比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营养护理为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导,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状态。
【关键词】营养护理;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营养指标;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
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其位于空腔器官[1],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在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出现后其病情一般已经发展到了晚期[2]。晚期胃肠道肿瘤属于临床各种肿瘤中出现营养不良较高的一个群体[3],再加上化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佳等情况,加剧了营养不良的严重性,而如果及时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则可能影响其治疗、生活以及预后,因此,就应该给予患者营养护理与干预[4]。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分析了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化疗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的94例研究对象均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试验组与对比组,每组有患者47例。试验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25例,患者年龄最大、最小的分别为69岁、25岁,平均年龄为(50.1±3.2)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有23例,肠部肿瘤患者24例;对比组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26例,患者年龄最大、最小的分别为68岁、27岁,平均年龄为(50.8±3.6)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有22例,肠部肿瘤患者2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运用常规护理服务为对比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常规营养宣教,告知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并在出院后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试验组患者在对比组基础上加用营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成立饮食护理小组。应该由营养护士、责任医生和家属共同组成饮食护理小组,由营养护士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执行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安排食谱,责任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做好相关处理和记录,患者家属则应该按照营养护士给出的食谱安排患者的餐食。
1.2.2普及营养知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营养知识,主要的内容包括在医院治疗期间对蛋、肉、奶、蔬菜等食物的需求量,让患者和家属知道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并让其学会如何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饮食。
1.2.3针对性营养干预。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的饮食喜好,是否有忌口,根据其实际情况、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进行饮食调整,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则应该在化疗前进行一段时间的禁食,化疗后进食少油脂、高蛋白且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应该避免患者进食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道造成的刺激。化疗后出现食欲不佳可以通过闻柠檬片或者是含陈皮的方式缓解,严重时可以通过药物调整。
1.3观察指标
将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作为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饮食依从性运用调查问卷评价[5],患者基本可以按照医嘱进食,且进食状态良好为依从;化疗依从性的评价[6]包括住院期间静脉化疗和出院后口服化疗两个部分,其化疗情况均良好为耐受;功能状态采用KPS评分量表[7]进行评价,评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均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的表示方法均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营养指标、功能状态的表示方法为(x-±s),检验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护理后,试验组与对比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NRS2002等营养指标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比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功能状态评分比较
试验组47例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分别为89.4%(42/47)、93.6%(44/47),功能状态评分为(69.98±11.24)分,对比组47例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分别为66.0%(31/47)、76.6%(36/47),功能状态平分为(62.43±10.56)分,试验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化疗耐受度以及功能状态均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在为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这一治疗方法运用不仅仅会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也有着一定的杀伤作用[8],可能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不佳,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的出现,降低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病情控制。营养护理是一种专科护理方案,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饮食情况、营养状态和营养需求而开展的一种护理服务方法,在纠正患者营养不良,改善患者食欲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在为接受化疗的晚期胃肠肿瘤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营养护理的运用可以针对性的为患者安排食谱,由家属安排饮食,同时,丰富了患者与家属的营养知识,做好了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干预,为患者营养的供应、饮食状态的调整、化疗耐受度的提高以及健康状况的改善均有着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运用营养护理为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导,提高其饮食依从性和化疗耐受度,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陈雪琴,潘志颖,许妙灵.营养护理干预模式对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的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3(5):427-429.
[2]沈优红,顾盛宇,杨微璐,等.患者参与式营养管理对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耐受性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8,18(1):39-41.
[3]刘晓庆.营养专科护理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改善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54-255.
[4]阮燕.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方式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4):159.
[5]丁雪梅,杨帼萍,李兰,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骨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3):140.
[6]徐婷.舒适护理在日间病房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心理月刊,2019,14(10):117.
[7]于菲菲.饮食结合心理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142.
[8]吴光峰,林金凤,黄凤,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3):110-111.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儿童11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各57例儿童,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精细化护理干预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探讨两组儿童一类、二类疫苗接种概率、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结果精细化护理干预组一类疫苗概率98.25%,二类疫苗接种概率73.68%,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儿童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3.47±0.34)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价值显著,可明显提高儿童一类、二类疫苗接种概率、遵医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干预;儿童预防接种;护理效果;遵医依从性;满意度;影响价值
儿童预防接种(vaccinationofchildren)是结合儿童中一些传染疾病利用有效安全的防疫疫苗,再根据所规定的程序实施预防接种,利用该疫苗提升儿童机体免疫力,以此达到防治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目的[1]。由于儿童家长对于预防接种存在一定的误区、儿童年龄尚小害怕打针等因素[2],对接种概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儿童及家长的认知水平,配合预防接种工作[3]。因此,本院选择114例儿童为试验研究对象,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实际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114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2)近一个星期没有出现感冒、发烧、流鼻涕、拉肚子的儿童;3)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字确认者。排除标准:1)身体状况不佳的儿童;2)并发免疫系统疾病者;3)有精神类疾病者。144例儿童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儿童各57例,其中参照组儿童中,男童30例,女童27例,儿童年龄2~6岁之间;平均年龄(3.37±1.26)岁。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儿童中,男童32例,女童25例,年龄2~5岁之间;平均年龄(3.32±1.18)岁。
1.2方法
参照组57例儿童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精细化护理干预组57例儿童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1)接种环境优化处理。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保持接种区舒适的温湿度,定期达到、消毒,通风[4],在墙上张贴卡通图片,播放动画片,以转移儿童的注意力,舒缓儿童的焦虑、紧张、害怕情绪。2)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工作。临床护理人员主动向儿童的家属讲解预防接种的优势,疫苗的安全性,叮嘱有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消除儿童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的认知误区。3)加强接种的护理工作。在儿童接种前,临床护理人员仔细询问儿童家属近一个星期是否存在感冒、发烧、拉肚子、外用药、服药等情况[5],并仔细检查儿童的身体状况,确保儿童在身体健康的情况接受免疫接种
1.3评价指标
1)探讨两组儿童一类、二类疫苗接种概率。2)探讨两组儿童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采用Frankl依从量表[6]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拒绝与痛苦记1分;不合作与不情愿记2分;使用与冷淡记3分;主动合作享受记4分。评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好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Frankl依从量表评分计量资料表示为(x-±s)形式,参照组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比较行t检验。一类、二类疫苗接种概率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分析两组儿童一类、二类疫苗接种概率
精细化护理干预组一类疫苗概率98.25%,二类疫苗接种概率73.68%,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探讨两组儿童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
实施干预护理前,两组儿童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护理后,精细化护理干预组儿童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评分为(3.47±0.34)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各项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较低,易遭受细菌、病毒等的侵袭而致病[7]。采用计划免疫接种的方法,可有效帮助儿童预防传染疾病,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发育。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儿童的遵医依从性,确保免疫接种工作顺利进行[8]。常规的情况下,临床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重视对儿童家长的健康宣教[9],护理效果欠佳,导致免疫接种概率不高[10]。精细化干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11],一方面,通过优化接种区域环境,给儿童及家长创造温馨舒适的接种环境,帮助儿童减轻对于陌生环境的心理焦虑或者心理抵触情绪的发生,提升儿童接种疫苗的配合程度;另一方面,结合有效的健康知识宣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与家长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普及传染病、国家一类疫苗、二类疫苗相关知识[12],提高家长认知水平,消除对于疫苗接种的认知误区;其三,通过加强接种的护理工作,避免儿童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接种,以免引发不良反应;其四,通过接种后护理工作,重视对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儿童一类、二类疫苗接种概率、遵医依从性Frankl依从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P<0.05),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快速康复护理
【关键词】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骨性关节炎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病的最有成效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更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改善膝关节的畸形状态[1]。但因大部分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膝关节不稳定、患肢功能下降和膝关节疼痛,常规护理方法无法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和临床效果[2]。良好的手术效果与患者围手术期科学的护理干预密不可分[3]。本研究分析了快速康复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56.31±5.38)岁;体质量39~77kg,平均(56.38±11.74)kg。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8岁,平均(57.13±4.92)岁;体质量39~77kg,平均(56.24±12.93)kg。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以往的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护理方法:1)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的同时由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前饮食指导;2)术前指导患者术前6h禁食,2h禁水,缩短禁食水的时间可有效的缓解术前饥饿以及焦虑感;3)在完善常规术前准备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的面对疼痛予以心理暗示降低应激反应;4)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关节腔注射降低术后伤口出血量摒弃伤口引流管的使用同时降低了手术感染的发生,摒弃伤口引流管可使患者尽早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一般1~3天可使用助行器下地活动,与对照组相比缩短术后首次下地时间;5)术后患者会因疼痛抵触术后康复训练,大大降低了膝关节功能。为此在快速康复护理中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术后带回除痛泵以及预见性的使用镇痛药,采用非甾体镇痛药结合阿片类镇痛药联合应用,可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6)术后指导患者在疼痛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进行踝泵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膝关节屈曲超过90°所需时间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患肢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度。观察两组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计量资料(x-±s)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肢关节的恢复状况对比
观察组的膝关节屈曲超过90°所需时间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肢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
术后,两组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通过植入关节假体来替代患者已经发生病变的关节,从而促进患者病变膝关节力学承受功能和生理解剖结构的恢复,减轻关节疼痛[4]。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当前比较常用的一种解决由于类风湿关节炎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减轻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手段[5-6]。患者的年龄普遍比较高,常常会合并高血压、肥胖、糖尿病、D-二聚体较高、高脂血症等[7-8]。如何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住院费用是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术后护理干预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率的重要因素。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是对常规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内容涉及了心理、外科、营养、麻醉、康复和护理等,其目的在于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已经被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优化护理方法,促进快速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康复护理能缩短膝关节屈曲超过90°所需时间、手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升高患肢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度,且可以明显改善骨性关节炎以及膝关节功能。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云慧,刘清仁,王淼,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新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8,39(1):74-78.
[2]熊冬冬,翁绳健,刘渊伟,等.中医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98(2):106-108.
[3]姚晓红,张延丽,杨晓华.综合护理在预防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8,11(1):50-52.
[4]郭一峰,马玉芬,高娜,等.一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极易误诊为冠心病的肺栓塞患者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0):768-772.
[5]范霖,杨东,刘凯缘,等.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间隙平衡截骨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对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9,39(15):935-943.
[6]朱燕,王斯晟,王丽霞,等.缺血预处理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9,24(3):279-283.
[7]李伟伟,刘军,弓立群,等.骨水泥封堵股骨髓腔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12(3):344-349.
[8]武辉,全健,雷斌.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及出血量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10):1983-1985.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