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 论文大全
- 2023-01-13
- 127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情商教育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①天然的早期化:②巨大的感染性:③强烈的针对:④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也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④提高幼儿记忆力: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治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1、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老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讲讲自己对洗手的看法,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那只小手?为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及时在班级进行表扬,从而使孩子们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我们向幼儿讲述了《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
我曾今听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不仅家长尊重了孩子还让家长和孩子有了一次亲子活动的机会。一件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一种教育机制比较好呢?
4、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摘要: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这个时代,学前教育也被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其中,阅读兴趣的培养与探析是相对重要的一环。阅读可以引导幼儿发展智力、开阔视野等。而学前教育的主体是心智尚未发育完全的幼儿,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特殊化的指导,进而培养其阅读兴趣。该文主要探讨学前教育中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分析学前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进而找寻合适的方法培养幼儿阅读兴趣,最终升华为学前教育中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意义。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阅读兴趣;培养;智慧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多媒体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其中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其中学前教育作为一般人的教育起点,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学前教育开始注重幼儿阅读兴趣的养成,而正确的阅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阅读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帮助形成独特的理解思维。幼儿园阶段的教师需要紧抓这一点,对年纪较小的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该文就学前教育合理化教学展开措施,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展开讨论,以下是笔者的浅见。
1学前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1.1早期的阅读兴趣培养可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阅读是一个启发智慧的过程。学前教育时期的幼儿对周身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在这一阶段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幼儿在日常进行阅读的时候,会对好奇、疑惑的事物提出问题,家长或是教师进行解疑。在这一个阶段中,幼儿对了解到的事物进行理解与消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1]。学前教育的阅读与观察可以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认知,进而幼儿可以展开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锻炼。
1.2早期的阅读有益于幼儿丰富认知
阅读是一个拓宽视野的过程。学前教育的书籍多是图文并茂的书籍,幼儿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丰富的知识。首先,幼儿由于所接触的事物较少,书籍上的内容容易对其产生吸引力。由吸引力产生的好奇心会引导幼儿继续阅读。而书籍上的知识包罗万象,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各色各样的知识。
1.3早期的阅读可以培养幼儿的独自思考能力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早期多是在家长和教师的陪同下进行阅读。幼儿和家长、幼儿和教师之间形成沟通的桥梁,一开始的阶段互动频繁,因为主要是家长和教师进行引导阅读。在遇到问题时,由教师和家长进行解答疑惑[2]。而随着阅读的深入和时间的延长,幼儿需要逐渐学会独自阅读。教师和家长在旁边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可以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在阅读结束后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候幼儿的独立能力增强,幼儿可以自己概述一个故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方式极大程度上鼓励幼儿进一步思考,思维不是浅层次地停留在阅读阶段。因此早期的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1.4早期阅读促进幼儿语言方面的培养
在早期教育的阅读阶段,幼儿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画进行书籍意思的理解。同时这一阶段幼儿的口头语言能力发展最为迅速,幼儿开始产生认识音色等事物,并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看法。因此,展开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口头语言能力。同时,由于幼儿在这一阶段模仿能力很强。在学前教育的阅读中,幼儿会通过书籍上的语言文字和图画形成自己的理解,而后逐渐开始涂涂画画进行自己的模仿。由此可见,这一阶段可以促进幼儿书面语言的学习。
2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措施
2.1合理利用绘本
由于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年龄较小。用绘本通过绘画和文字对幼儿进行意思的传导,通常绘本都通俗易懂。因此,家长和教师大多选择绘本读物对其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所选择绘本的合理性。教师需要选择图片和文字占比合理的绘本。绘图过多的绘本会使幼儿只重视浏览其中的绘图,而不重视文字学习。而文字过多的绘本会因为幼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幼儿不容易对其产生兴趣,这种情况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幼儿阅读的效率[3]。教师不仅要选对绘本,还需要合理运用绘本进行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例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指导。对于年纪偏小的学生,教师需要多加引导,选择绘图较多的绘本,指引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2运用形式丰富的阅读引导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指引的阅读形式对幼儿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幼儿园内任何事物的放置都有其道理和用途,走廊上的指示牌告诉幼儿行走的路线,餐厅里的提示牌告诉幼儿“食不言”。教师可以有效运用这些提示性的物件对幼儿进行阅读兴趣培养。例如在阅读空间,教师可以张贴有关阅读要求的贴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告知幼儿阅读的要求。同时在生活与学习中,多提问幼儿相关标识和指示牌的意思,帮助幼儿构筑个性化并且合理化的理解世界。在学前教育中,合理的阅读引导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
2.3进行实际活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养成
除了绘本、指示牌等实际物件,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养成。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一个相关的指示牌,指示内容自己拟定,风格、材料等也是幼儿自己选择。在制作完成后,在班级内向同学们展示。同时,教师也需要交代奖励政策,对于合理的、创意十足的指示牌,可以在幼儿园进行张贴悬挂。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兴趣。幼儿也会查阅相关的绘本、资料,进而进行指示牌的制作。同时,新颖的奖励政策使得幼儿有动力去进行这一项作业,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实践能力。类似如此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技能,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塑造了幼儿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多采取类似活动。
2.4举办阅读交流节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往往是采用寓教于乐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专门挑选一个日子作为阅读交流节,在这个节日里幼儿可以交流自己的阅读故事,幼儿之间也可以交换自己的绘本。这种节日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阅读的兴趣。
3学前教育中幼儿阅读兴趣培养的意义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处于接受知识的初始阶段。因此,此时开展幼儿的智慧教育至关重要。其中,阅读是人一生中可以培养的良好习惯之一。教师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属于从小培养的计划,可以再往后为幼儿打造一个良好的思维发展空间。也为之后幼儿升入小学做了充足的准备[4]。幼儿通过学前教育的阅读兴趣培养,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阅读习惯。例如在之后的时间里,幼儿会每日抽出时间进行阅读,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是受阅读兴趣而形成的相当好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养成,进而提升幼儿的自身素养。
4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学习的开端,这一个阶段无疑是特殊的。对于心智未彻底发育健全的幼儿,进行阅读兴趣培养至关重要。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丰富自身见识,并且可以学会诸多沟通技能甚至生活技能,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如此一来同样也可以为养成日后的阅读习惯做辅助。学前教育需要重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找寻提升并启发幼儿阅读的方法,进而让幼儿更好地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开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J].明日风尚,2018(19):224.
[2]蒋松松.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9(27):10.
[3]张晶.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独立性与规则适应性的培养研究[J].好家长,2019(12):39.
[4]韦玉.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2):256.
[5]黄蕴同.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9(1):140-141.
[6]许娟娟.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7(20):79.
[7]王静静.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行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8]杨红.小学阅读绘本教学方法探索[J].科学咨询,2018(28):60-6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摘要:以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职业需求为前提,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篮球教学改革的背景、传统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教学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制定篮球教学改革方案,旨在使篮球教学课程内容更加合理,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性更强的学前教育师资。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幼儿篮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逐步重视,基层学前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中公共体育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改革也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篮球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较多,而对学前专业体育课程篮球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的探索,将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与学前学生职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为间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素质及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能力,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国拥有学前教学专业的学校共计354所,其中浙江省16所。从浙江省各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来看,将学前教育专业和体育课程相结合的院校数量寥寥无几。根据各校的专业设置及教学大纲可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篮球课程教学内容以篮球理论、篮球基本技战术、身体素质练习等为主,并未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而开设幼儿篮球理论、幼儿篮球游戏以及幼儿篮球活动项目等内容。
二、传统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篮球作为体育运动中的大项,应用范围较广。传统篮球课程内容学习明确,教学内容围绕篮球基本理论知识、技战术知识开展教学,通过多个学期的篮球课教学,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篮球技能,但是传统的篮球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需求现今多数幼儿园都将体育游戏等趣味运动作为幼儿体育课程内容,并未开展系统的篮球、足球、棋类、器械等课程教学。从幼儿教师专业体育技能角度来看,学前专业的学生职业方面目标明确,传统的篮球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应该根据学前教育及幼儿身心特点,将传统篮球教学与幼儿篮球教学相融合。
(二)教学目的、手段及评价方式单一从教学目的来看,是以提高学生体质为前提,单纯地按照项目进行技能性学习。从教学评价方式来看,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多为结果性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从体育能力掌握情况来看,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性别的差异导致后续对于篮球技术的应用频率不同,多数女生在体育课程结束之后由于运用机会相对较少,对技术动作未能产生刻板记忆,因此未能形成终身体育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篮球教学改革内容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的需求,提高学生今后的职业竞争力,有效的将体育课程与职业需求相结合,以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下简称:幼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革探索,主要从传统篮球技能学习和幼儿篮球教学能力培养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传统篮球技能学习继续保持传统篮球技能的学习,其内容包括篮球理论、基本技战术、篮球比赛规则及裁判规则等内容的学习。因为只有学生自身真正掌握了篮球的各项技能,熟知所有篮球规则及裁判法,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教学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根据教学计划设置,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为篮球理论、基本技战术的学习。
(二)幼儿篮球教学能力的培养总结目前国内开展的各类幼儿篮球赛事,并结合学龄儿童身心特点,当前幼儿篮球内容开展具有趣味性、竞技性以及表演性的特点。其中,趣味性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篮球游戏,通过趣味的篮球游戏提高幼儿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及热爱程度。竞技性内容主要包括篮球比赛、传接球、运球、投篮比赛等,通过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提高幼儿协调性,促进身心协调发展。表演性内容主要以团体篮球操表演为主,团体篮球操不仅不限制教学场地,还便于教学成果的展示,极具有观赏性,并且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幼儿篮球教学能力培养的内容应针对幼儿篮球的趣味性、竞技性、表演性三方面进行开展。1.幼儿篮球创编操的学习。在第一部分篮球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的教学围绕篮球比赛、裁判规则和幼儿篮球创编操展开,其中幼儿篮球创编操应作为本部分教学重点。其教学涉及到运球技术动作的运用、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从运球技术中选取适合幼儿运球的技术动作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关幼儿篮球操视频为学生创编提供思路,做到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
四、成效研究
通过对已开展教学内容改革的2015级及2018级幼教学生与未开展教学内容改革的2016级、2019级幼教学生,10个班级共计430名女生进行了教学实践数据统计对比,得出以下结论(表1):从幼教学生对篮球课程的兴趣、教学内容实用性、课程满意度以及篮球教学内容职业性四个层面进行调查研究,由表1可知,未进行教学改革的班级对篮球课程的兴趣比率、满意程度要低于开展教学内容改革的班级。其中开展改革班级的幼教专业学生认为通过教学内容改革不仅大大提高了篮球课程的实用性,还增加了其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篮球教学,其教学目的不仅是增强幼教学生的体质,授予幼教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本领,还要教会幼教学生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掌握幼儿篮球相关的职业技能及教学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幼教专业幼儿体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程黎明.吕梁市中职幼师专业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吕梁体育学院学报,2017(4):65-68.
[2]龚超星,杨安.游戏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12-113.
[3]王明民,卢亮球,高翔.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学的认知———以篮球项目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3(20):159-160.
[4]廉咏宁.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的组织与实施[J].才智,2016(28):160-162.
[5]查辅法.谈在教学实践中对幼师生体育教学技巧的培养[J].科技大众,2010(4):11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上一篇:论袁宏道题跋文创作的尊体与破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