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思修的论文

  论文是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修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思修的论文   大学生思修的论文

  [摘要]习关于“中国梦”的叙述代表了中国当代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思想内涵。中国梦代表了大学生信念与理想的发展方向,也代表了价值观上的内在统一性,通过中国梦引导大学生思想教育,将中国特色理想信念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理念 教育一体化

  我国教学改革已经从传统教学转变为综合能力培养,深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之中,促进大学生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与奉献精神。习曾经提出,中华民族的最大梦想就是实现伟大复兴,同时也指出了国民的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大学生作为肩负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必须将个人与国家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建设之中,为中国梦增添一份光彩。

  一、中国梦与教育一体化的意义

  第一,中国梦代表了国家富强、国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也是国民追求幸福的落脚点,具有价值追求的内涵。国家富强是国民追求幸福的基本前提,民族复兴是实现国民幸福的基本保障。

  第二,中国梦代表了国民梦想的凝聚,也是个人梦想的基石,代表了国家、民族、国民的共同梦想,两者呈现出辩证统一的关系。理想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的合理想象,也是对事物的一种期望,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融合的具体表现,也是表达人类思想精神的核心内容。信念代表了人类对可能发生的事物、观念维持的正确与正义性,也代表了一个人坚定不移的认定与笃信。大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改进思想政治精神,通过理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深入大学生内心,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核心。高校合理运用中国梦开展多种理想的信念教育方法,使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并且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第三,中国梦代表了大学生的个人理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体现,存在内涵上的统一性。大学生作为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栋梁人才,也是中国梦实践的主体,是承担社会发展的力量。大学生实现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之路息息相关,通过民族复兴的蓝图,勾画出明确的人生理想,以民族使命作为鉴定的前进信念。大学生信念直接关系我党事业的成功与否,也代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国家与民族前进的主要支持。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的契合

  信念代表了学生对未来的追求,也是表达个人奋斗目标的集中表现。人们在追求理想与处理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必须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主导,明确人生理想。人生理想决定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的理想决定了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方向,学生自然也包括在其中。习在论述中国梦的过程中,揭示了大学生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契合进行阐述。中国梦包括所有中国人的整体利益,大学生的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密不可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这种简单的话语表达了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实践中国梦的主体,个人梦想的实现也影响了民族复兴的实现,作为民族与祖国的希望,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学生的理想与思想观念,代表了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因为学生的信念和追求不仅影响个人行为,也影响了群体和组织的行为。在相同的条件下,由于人们的信念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影响了人类的行为。如果价值观完全不同,那么实现行为时就会选择完全相反的方法,对目标的实现结果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引导价值观,将大学生理念正确引导到中国梦的发展道路中。

  中国梦是理想信念,也是中华民族凝聚的集体理想,是每一位中国人必须为之奋斗的归宿。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是建设特色中国社会的最终目标,也是发展社会文化的要求。

  三、中国梦与信念教育一体化模式探析

  (一)利用四大课堂加强中国梦与信念教育的结合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来加速学生对政治的社会认知。以中国梦作为基础理念,开展四大课堂提高思想政治在学校教学中的质量,并且提高教育实效性。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生改革,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各种价值观念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冲击,一些腐朽的生活观念也在影响学生的心灵,导致一些没有坚持自己信念的学生出现价值观逐渐扭曲、政治信仰混乱、缺乏社会责任、没有诚信意识等问题。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是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其突出特点是可以通过营造一定的氛围和环境来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社团活动。

  (三)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创新教育的手段

  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得重要信息的手段,更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最主要方式。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结合更要与时俱进,充分借助微博、QQ、飞信、校园网等新兴信息沟通方式。

  首先,要注意进行及时宣传,随时将有关中国梦的重要报导信息发至互联网上,让大学生对其内涵有一定了解。还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舆情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动态,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给我们带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他们深刻理解每个人的梦想与整个社会的梦想是相统一的,使更多的大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同时,通过互联网及时发现他们上传的思想动态信息,并以亲切的语言、朋友式的沟通方式来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和遇到的困惑。

  其次,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手段。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活动,如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征文活动。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增强教育的现实性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重点,因为,其可以为大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提供有效的参考,进而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功、生活幸福和梦想的实现。因此,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平台,在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中将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指导的过程中,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把人生的成就与国家的富强相统一,鼓励大学生到基层、西部、农村和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身的理想和追求,最终实现中国梦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

  [2].顺应世界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

  2013(03).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

  [4]姚晓宏.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J].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06):45-47.

  大学生思修的论文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虽然有人称其为温室中的花朵,但也已经成长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是进步思想文化和知识创新的摇篮,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希望和动力。然而,站在国际的大舞台上,合上史册,回顾我们在一路匆匆进取的步伐中失去了什么呢?是诚信。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解决方法

  诚信一词早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语。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灵魂。诚信,是一种品行,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是一种准则。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能创造财富。无论是学校,企业,工厂,机关,还是城市,乡村街头,巷尾,人人都在呼吁诚信,人人都在寻找诚信,人人都在感慨缺信,人人都在指责缺信,然而扪心自问又有多少人做到诚信。

  古人云: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做贵人而不要做好人。在我国很多高校中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恶意拖欠学费,用虚假材料骗取助学金,考试舞弊,伪造个人资料,随意违约等等,这些行为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自身形象和高校的稳定与发展,给学生个人,学校乃至全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还关系到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更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1 诚信的涵义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信,它既是一项做人的道德准则,也是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孔孟的论述中,“信”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上使用的:一是从行为发出者的角度,“信”是指人的言行要诚实无欺,值得信任;二是从行为接受者的角度,“信”与怀疑和猜忌相反,是指对他人的相信、信任。诚实是守信的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也是评判的重要标准。诚实守信是初始性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的,更高的道德规范是以诚信为基础的。没有诚信就没有道德本身。诚信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原则也是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前提,也是个人或集团融入社会,取得他们信任的基础。重视个人信用建设,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应该是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基本观念

  2 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几点思考

  2.1 学风不正,动机不良

  2.1.1 考试舞弊,无视校规

  大学生活比较自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有些学生沉浸在两人恋爱的世界里,有些同学赌博混日子,他们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临近考试时,他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为了考试不挂科,他们绞尽脑汁,在考场上费尽心思作弊来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2.1.2 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自1999年开始,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千方百计向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使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们仅凭个人信用,按一定的申办程序即可获得国家的助学贷款。但是,一些大学生不珍惜个人声誉,辜负了政府对他的信任,在通过相关程序获得助学贷款后,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到期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于少数大学生在毕业后无影无踪,使助学贷款成为呆账。

  2.1.3 择业履历,不实之词

  现今,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失业,待业人群增多,为了能在走出校园后就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很多大学生身不由己,选择不择手段在自荐材料中夸大其词,填写虚假材料,有的同学甚至将其他同学获得的荣誉证书借来复印为己所用。

  2.2 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社会是大学生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环境,也是一个大校园。现实社会生活中,失信、缺信的实例俯拾皆是,对于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出淤泥而不染。因此对少数大学生中出现的“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等脱离诚信的语言,而这恰恰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在这种人人都以面具示人的社会中,这些接受了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只能跟着大局走,很难高举诚信的旗帜。

  2.3 家庭诚信教育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是在蜜糖里长大的孩子,有人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但学业的重担是前所未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促使着他们把成绩视为一切,使子女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学习书本知识上,又因为这一代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教导“子女老实人吃亏,诚实人犯傻”助长了子女投机取巧的心理,这样使大学生的品质操行的培养没有随着知识的提高而上升。

  3 诚信品质形成的有效途径探析

  诚信行为缺失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长。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诚信远没有金钱利益来得重要;其次是“从众心理”也成为不诚信的原因;其三是“诚信教育淡化”使诚信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无须再去进行系统的教育。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环境所左右,因此对大学生诚信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3.1 抓好诚信教育,培养完善人格

  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应做到:加强建教学管理,紧抓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诚信品格,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教育家提出:大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因为“熏”出来的言语,行为,思想观念都是自觉的,发自内心的。因此应营造诚信氛围,让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互相信任的快乐。

  3.2 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估体系――个人信用档案

  个人信用档案是指为掌握个人资信,约束个人信用行为而建立的登记,评估以及管理利用等方面的个人档案。主要目的是强化大学生规范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在短期内尽快控制诚信危机的有力措施。它通过对个人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记录,以监督并促大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维护个人诚信。该档案的设立可以参考和借鉴银行对个人的信用评估办法,在入学时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给予一定的原始积分,对信用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扣分并做相关的处理,对在诚信品德方面有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加分,信用积分可以作为学生在申请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3.3 有效监督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也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源泉,道德正义的化身,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的诚信意识与行为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态度

  诚信,是一条纽带,可以带动经济和道德两个轮子,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驾齐驱。“守信则兴,失信则衰”适用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诚信做人!

  参考文献

  [1]原春琳,朱清时.成功的关键在于诚实[N].中国青年报,2001.

  大学生思修的论文

  摘要:道德是非强制、不成文法的法律,是维持一个社会发展演化的思想根基,没有道德或道德败坏的社会是可怕得不可想象的,更注定是没有前途的。笔者有感于大学生活的亲身经历,目睹大学生群体的道德现状,心中感慨无限,深知大学强化道德建设的必要。文章将从大学生行为现象出发,分析个中原因,并针对此提出简单的想法。尽管讲解不免幼稚,不过权当投入水中的石子,希望激励哪怕一丝小小的水花吧!

  关键词:道德现状,功利性,教育缺失,共同重建

  不知是从何时起,也不知是自封与否,中国似乎素有“礼仪之邦”的雅称。诚然,中国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礼仪史,且远远领先于当时其他国家,此称呼可谓实至名归。时至今日,在介绍中国历史时,人们重要不失时机地特别强调“礼仪之邦”这一称号,并深深地引以为豪,仿佛中国依然是那个礼德大国。而现实是,除了中国人自己外,外界似乎不再承认中国这一美誉,相反它们更认为日本、韩国等有资格被称为“礼仪之邦”。

  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民的心灵日益被金钱物质占据,功利化更是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时常听说在外国的旅游景点,餐馆酒店特别用中文特别提醒中国人注意文明礼貌,而中国人国外不文明的行为的例子更是屡屡见诸报端。对比有的人痛批丢脸丢好外国去了,有损国格;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其他国家心怀不轨,故意诋毁中国形象。关于前者,不能到国外去丢脸固然理所当然,言外之意是在国内丢脸就可以了吗?而后者显然忽视中国人在国外不文明的事实,而没有反省自身。所以有必要对中国目前的道德状况作基本客观的认识。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一向代表着高智商高素质。下面来看看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状况,希望从此一斑窥视全豹。各种大学生的道德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是存在较大问题的,至少很不健全。这里仅以几个特殊的场合为例:

  图书馆:

  图书馆是大学生查找资料,拓展学习的主要场所。调查显示,大学生有70%以上的理论知识都是在图书馆获得的。所以图书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效,而现实却令人失望:占座现象可以理解,不过总有人自己一个座位,电脑书包什么的都要占一个,座位资源原本稀缺,这样一来许多人只能望座兴叹了;有的人热衷于旁若无人地大声交谈、接电话,不顾他人的侧目与批评;有的人潇洒地离去,却不忘留下各种垃圾证明自己来过;有的人把书籍到处乱放,自己方便了,却给整理的人空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寝室:

  寝室作为小小的公共空间,是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寝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生活质量,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但是调查表明,大学寝室缺乏积极友善的学习生活氛围,各种不和谐的现象十分普遍。首先是作息时间不统一,往往有的人在休息,有的人却自得地公放音乐,大声喧哗;还有不尊重他人的物权,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物品,同时又不加爱惜;更有一些人不爱惜公共财物,不知道节约资源,往往不熄灯,不拧紧水龙头,似乎丝毫不知物力维艰;从不打扫卫生,大量制造垃圾者也屡见不鲜……

  至于其他场合也不在一一列举,毕竟只会增加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担忧。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是社会进步的先锋和社会风貌的镜子。按理说,他们应该在各方面独领风骚,引领社会潮流,然而现实中的上述情况实在令人失望和忧心。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尚且如此恶劣,其他社会成员思想领域的荒芜可想而知。可见,道德的重建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综观以上大学生的道德表现,可以发现他们的行为不合理之处全在于只顾自己一时的方便和利益而不惜损害旁人利益,即“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我们欣赏的道德应更多地强调公德,即重视关注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私自利,一味以私徳为上注定与公允的道德无缘。由此我们不由地想问,中国自古重视道德建设,从先秦时期的各家经典到之后历代的文学作品与社会制度等,中国人的生活无不闪耀着道德的光辉,但为何在今天这物质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中国的道德状况如此败落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道德教育的缺失。

  不可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十分总是道德培养的。从幼儿园时代起,小孩就被教育要讲文明,有礼貌,讲卫生,守纪律,并且小孩子也表现得很好。然而这些只是教条式的形体约束,而嘿深入人心的自觉反应。所以一般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之与比成反相关的道德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人不由地忘记基本行为规范,变得放纵无畏,我行我素,忽视违背社会公德。

  2.功利性思想的腐蚀。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利益被物质利益占据,整个社会充斥着功利化的气息。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公然与法律背道而驰,更不用说不遵守道德准则了。而大学也逐渐市场化,俨然成为名利场,而非学术殿堂: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钱途,不而是学术造诣和高水平的个人修养。与此配套的是,大学教育公然敷衍塞责,完全为完成上头任务,从而轻易获取学位文凭之类的作为未来的敲门砖。

  3.对外开放中迷失自我。

  日本从明治时期就以脱亚入欧的口号学习西方文化和文明利仪,同时也以同样的力度保护本国传统文明,几十年的时间里就由被中国称为蛮夷之邦的国家蜕变为名符其食的礼仪之邦,东方世界的佼佼者。所以现在的日本人既有东方人一贯的温文儒雅,有不乏西方人的豪爽气魄。而中国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受欧风美雨甚至日流韩潮的渗透,而且不计后果地破坏传统文化。由此带来的是很大部分人缺少民族认同感,汲汲于崇洋媚外,对所谓潮流趋之若鹜却忘记根本——传统的优良道德当然也被忽视。

  在很多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从前的礼仪之邦所提倡的优秀成分多已被抛弃,留下的反而是陈腐的繁文缛节,这些都深深牵绊着中国前进的脚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十分著名的论断,也被实践证实。然而单有先进的科技,而没有积极上进的社会文化氛围,这样的国家注定没有前途,即所谓的“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人们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本质是以德治国,国无德不立,中国当前在道德领域的堪忧状况值得反省和改善。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有才无德的人,只会作为高智商的犯罪分子威胁社会的安定和谐——对于国家和个人,什么都可以却,好绝不能缺少德行,于是道德重建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我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应三管齐下,共同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有德人才。

  家庭:家庭是每个人的起点,是奠定人一生的基础,塑造德行的起点,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在当代中国社会,独生子女日多,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倍受全家人的娇宠,疏于家教,从而养成桀骜不驯的个性,埋下不良的种子。所以家庭应严肃担负起塑造孩童雏形的重任,呵护美好的胚芽,为时候开花结果作积极充分的准备。

  学校:教育应是时刻以人为中心的知识传承性活动,离开对学生自身的关注,一切都毫无意义。教育的目的不应只是增进人的科学文化修养与创造财富的能力,更应雕刻人的灵魂,陶冶思想道德情操,毕竟这才是身为什的基础。所以学校应该深刻反思,改造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胜地,而不是沽名钓誉的演练场。

  社会: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社会环境对人个性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举世皆浊我独清者毕竟少之又少。所以社会要积极营造和谐的道德文化氛围,少一些喊得山响的口号,多一些切合实际的具体行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落到实处。前些日子有什么关于道德的相关法规,实在可笑,道德应该是不成文的社会共识,不是被遵守,而应该是自觉的行动,一旦写入文本,便即刻变质,只能被束之高阁。道德建设,社会需要更多的自觉的努力,决不能放任自流。

  是的,中国曾是伟大的礼仪之邦,实在让人骄傲自豪。但是如今任以此公然自诩,不是极大的自我讽刺吗?不要失落在现代化的滚滚洪流中,中国要融入世界,必须要有坚实的道德根基与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相辅相成——好的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介绍自己的名片,通往国际大舞台的通行证。新一代的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义不容辞。牢记这样一句话: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大学生思修的论文】

上一篇:醒脾散

下一篇:麻黄定喘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