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论文
- 论文大全
- 2022-02-20
- 133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出路通过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并且通过小城镇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三农问题 公共财政体制
、小城镇建设问题提出
2004年2月8日《共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正式发布强调三农问题作全党工作重之重定要常抓懈随着我国市场化、工业化进步深入三农问题日益显现仅成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首要问题而且成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瓶颈何解决大难题呢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于城市化城市化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从而达减少农村人口提高农民收入过程
长期来关于城市化发展战略问题直人们讨论焦点问题而且众说纷纭有人认首先发展大城市好有人认等城市应该优先发展有人认应着重发展小城市、小城镇还有认应该保持大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镇并进战略
底发展哪种类型城市呢首先观念上应该惧怕人口流动而应该正视人口流动问题因只有通过人口流动才能保证长远社会稳定其次国城市化要尊重国国情要想使国此巨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步转移大城市现实必须考虑方方面面能遇问题资金问题、住房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等等系列难题发展小城镇尽管有占用土地资源过多浪费巨大污染严重易管理效率低下吸收业方面也远远其几种发展策略存着诸多尽人意地方其短期解决人口流动和劳动力转移方面确实有其优势和行性
二、小城镇建设重要意义及发展方向
小城镇80年代来新建乡镇企业集地地理位置上小城镇星罗棋布全国经济增长有力依托把广大农村与大城市连接起来仅带动了农村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撑着大城市繁荣
今小城镇建设应注意解决好下几方面问题:第农村工业经过多年培育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今进步发展应当追求规模和集聚效应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佳配置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发展小城镇战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发挥更大作用从城市集聚效应来看目前发展小城镇仅现阶段合理要想长远发展则需慎重长远目标应该有重点地发展条件较好、有前途集镇和城镇使其进步发展等城市要注意地区能平均地发展集镇和城镇县城发展等城市对等城市、大城市发展应律加限制而要有选择地发展近期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小城市并要长期使其些发展、大城市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要着重进行优化同时有选择进行发展二改变合理户籍政策取消户籍城乡差别允许有条件农民进城定居从观念上认识违背城市化规律做法会引起严重社会问题三改变合理居住政策允许农民租房、买房、集资购房及城里居住等此外要形成城市消费市场和农村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允许农民进城兴办企业从事工、商、服务业等;允许企业从农村招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业避免离乡离土进厂进城;还要业、择业、迁移等方面实行体制改革和较宽松政策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较顺利地迁移与工业化同步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
综上所述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缩短城乡差距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自身也产生大量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建筑业税收还使人力、资本、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土地聚集从而拉动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大量成长型资源因此小城镇建设应注意和撤乡并镇工作相结合还应和制定灵活土地、户籍改革及金融投资政策相结合
三、城市化进程小城镇财政存问题及改革方向
由于小城镇财政存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造成了小城镇省、市之间收入分配没有解决表现财政预决算权由上级政府做出同时返还给小城镇本身财政资金非常有限从而导致了小城镇财政资金困难另外小城镇公共支出范围还主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即财政支出用于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上比重过大用于公共事业方面支出比较小而且统支色彩较浓公共支出范围较宽泛没有统规则产生了摊薄效应小城镇公共支出上存越位和缺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因此小城镇财政应尽快明确公共支出范围把些本属于政府而属于市场该做、且能做好事情放手交给市场去做而些完全应该由政府承担责任尽快承担起来避免有限财政资金大量浪费
所说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合小城镇发展财政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城镇运行存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小城镇改革和发展财政环境结合我国小城镇公共财政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
1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基本指导思想应有所有所改变过去大包大揽弊端退出般竞争性领域投资集资金、精力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确保政府正常运转和公共活动需要消除职能越位、错位矛盾转向小城镇提供有效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另外政府还要努力实现政企分开从运动员角色尽快转变裁判员角色再直接参与企业微观经济层面活动而要转着力引导、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2 加强小城镇公共物品投入和供给
首先加强对农业投入包括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业产业化支持及对农村教育投入等等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我们决能忽视农业地位而应从实际出发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好本地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培育龙头企业进行农业产业化则带动整小城镇经济发展并能够对其周边小城镇产生示范作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通过迅速地提高农民人口素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从而进步加快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
其次加强小城镇基础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全国小城镇平均沥青路面足13千米全国3%建制镇、60%上集镇缺少供水设备因此进步完善小城镇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已经刻容缓加强小城镇基础建设能够改善小城镇生产生活环境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同时还能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来吸引外来投资者政府对基础建设投入采取政府出些人、企业筹些方式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再次加强信息提供和高新技术开发运用新信息、新技术能提高农业质量增强农业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乡镇企业产品质量增强乡镇企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需要注意点要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而哄而上、盲目引进造成有限财政资金大量浪费
3 完善小城镇财政管理体制
进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小城镇政府职能转变基础上形成精简、高效运行管理体制要从根本上完善分税制基础分级财政使小城镇真正拥有级财政和级财力具体措施包括合理划分县、镇财税分配比例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财税关系、改革财政预决算制度使小城镇成级独立财政拥有自己预算权和决算权各小城镇还应筹建和完善级国库同时还要依据地方特色安排公共支出建立、健全自上而下及小城镇之间转移支付体系从而保证小城镇基础建设和长远发展
只有结合小城镇建设基础上对农村财政体制加改革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
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特别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城镇,是农村区域性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贸易中心。它把广大的农村与大中城市连接起来,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发展,而且也有力的支撑着大中城市的繁荣。加快小城镇向城市化转型对广大农村、对中小城市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靖边县东坑镇作为榆林市第一大镇,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积极进取打造 “西北蔬菜第一镇”。针对东坑镇农业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东坑镇管辖范围19个行政村和172个村小组。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5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668万亩,水地15万亩,3000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总人口45744人。
3.主要“一村一品”农业
初步形成了东胜村的拱棚蔬菜、毛团村的生猪养殖、陆家山白绒山羊养殖、三岔区五村委小杂粮种植,伊当湾夏洋芋种植,小桥畔奶牛良种繁育,黄家峁王伙场棚栽蔬菜种植等一村一品专业种植。
4.主要企业
孕育华兴肉联厂、宝尔康绿色乳业有限公司,蔬菜脱水厂,远特沙漠矿泉水,康尔福荞麦方便面厂等22个私营企业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公路村村通,村级柏油路总长226千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幼儿园2个,共有幼儿506人;
小学24个,在校学生1452人;
初级中学1个,在校学生2417人。
医疗设施:医院1个,可容纳40位病人;
村卫生站19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1个;
保险机构2个,全民保险。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2个。
㈡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典范——伊当湾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伊当湾村位于靖边县东坑镇北2公里处,距青银高速公路3公里,总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属风沙草滩区。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1020户,5029人,劳动力2100人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伊当湾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近年来,加大了农业设施建设投入,农业生
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全村人均水地达5亩。2014年全村马铃薯种植占耕地面积的60%,玉米种植占30%,蔬菜种植占10%。全村羊子存栏28000只,生猪存栏8000头。农业总产值达3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3、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壮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种植,特别是根据市场需求,大面积种植夏马铃薯。2014年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4000亩(其中夏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2014亩),人均种植马铃薯3亩,品种主要以优质脱毒紫花白为主,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均收入达1800元。马铃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60%,马铃薯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二、东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管理混乱重复建设
部分大棚规划不合理,甚至在建设中拆除重新建设;
产田规划前后矛盾,导致农民手忙脚乱。
2.管理机构效率差科技投入少
东坑镇组建了农副产品专业协会,分设了洋芋专业协会、蔬菜专业协会、羊子专业协会。但工作人员素质低在生产实际当中发挥的作用不大。不能很好的带农民治福。相关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低
3.财力匮乏制约农业的发展
科技兴农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单一的政府投资兴农很难有效发展当地成为蔬菜大镇。
4.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空帽子,形象工程存在。
5.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入镇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企业入住镇区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融资方式匮乏,发展速度缓慢。
6.信息闭塞
镇领导单靠外出引来少数定单,指导农民种植蔬菜,使得种植方向受到局限,不能适时适应市场,农民抗风险能力差。
三、东坑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 规划取向要高瞻远瞩
小城镇建设,不仅是一项部门性的业务工作,而且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经济、社会工程。制定规划,观念要新,思路要宽,眼光要远,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整个规划必须确立“高起点一步到位,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生产与生活,经济发展与环保土管等方面的关系,使小城镇建设与市场流通,社会设施,
住宅区域及公用事业等兼顾起来。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突出特色产业。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诸如城镇用地、功能分区及人口布局、规模,产业发展及空间安排,资源需求与配置,交通组织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要整体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以便实现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然而作为农业大镇的东坑镇大部分村庄规划不合理,几乎没有形成集体居住的新农村,对土地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要真正实现城区与镇区的城乡一体化,就要把更大区域内的镇区居民点、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同城市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
2.提高科学务农、科技兴农
一方面加强基层村庄农业科技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宣传,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务农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对一村一品中部分农民的培训,增加个别优秀农民到外地学习,实地考察的,与外界进行农业经验交流。
3.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加快东坑镇发展步伐。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科研机构进驻东坑镇,争取科学试验田的进一步发展。
4.配套相应扶植政策
一村一品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配套相应扶植一村一品建设的优惠政策,鼓励一村一品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走企业带动战略
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收入等,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东坑镇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壮大东坑镇的经济实体,带动全镇的发展。
6.广开信息渠道合理引导产销
信息闭塞导致农民盲目种植,产品积压, 供求矛盾突出,不能适时适应多变的市场。政府应广开渠道,实地考察,寻求定单,通过互联网,农展会等多渠道确保农民收入稳定,给农民吃定心丸。
总之,在东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信息渠道建设,完善农业镇功能,把东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小城镇建设论文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
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
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二)规划滞后。据调查,全市20处乡镇,已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乡镇有11处,占55%;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的只有5处乡镇,占25%;总体规划经过乡镇人代会通过并报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处乡镇,占5%;全市20处乡镇都没有编制详细规划。从上述情况看,一是规划不健全。9处乡镇没有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个别乡镇只是口头规划,致使小城镇建设无章可循、无序发展。二是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和权威性。大多数乡镇的总体规划还没有经乡镇人代会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因此规划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没有编制详细规划。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种收费等,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一是现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约小城镇建设。乡镇、村办企业招聘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进镇经商办企业的农民,户籍管理混乱,分别落在乡镇经委、建委、商贸园等单位,有的长期无处落,有些聘用人才、投资者因户籍问题解决不了而打退堂鼓。二是征用土地手续多,时间长,收费偏高。据基层反映,征用一块土地,从审请到批复大约需要半年时间,使用一亩土地需要缴纳的土地出让金、耕地占用费、测图费、复垦费、补偿金等约在35000元左右,致使投资者和进镇农民望而却步。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近几年来,转移到小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呈迅速递增的态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不配套,农民进镇有后顾之忧。
(四)融资渠道不畅。主要表现是:⑴市乡财政实行分税体制政策,分灶吃饭、自筹平衡,乡镇财政普遍打得很紧,小城镇建设资金很难列入预算。⑵银行对小城镇建设贷款较少。⑶从小城镇建设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很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⑷小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有关部门、企业和个人投资少,利用外资开发小城镇的力度不大,民间资金潜力挖掘不够。这些因素,导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建议各级领导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小城镇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党和国家对小城镇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xx总书记早就指出,“要引导乡镇企业在小城镇适当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区域中心”,“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的领导和督查工作。调查发现,乡镇要编制一个总体规划,设计费最低需8万元,而且乡镇各自为政现象突出,造成小城镇建设散乱。鉴于此,应成立专门班子,对全市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进行统一调度,统一聘请专家论证设计,以减少费用,使全市小城镇建设既统一协调,又突出小城镇特色,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评审、审查、审批制度,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严
格坚持专家评审论证、人代会审查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的科学程序,切实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连续性。
(三)深化改革,落实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落实进镇人员的户籍政策。按照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精品源自政治科 》要求,协调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尽快完善落实乡镇户籍管理办法,在小城镇设立居民委员会,按城市户籍管理有关规定管理小城镇人口,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二是简化土地征用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各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一站式服务,一个漏斗收费,缩短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建设周期,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四)广辟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各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市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市、乡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各项税费,如从小城镇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要重点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对农村建筑市场和施工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综合治理,优化内部环境;制止“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营造宽松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小城镇建设论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