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3篇
- 论文大全
- 2022-01-05
- 12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并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归因分析,从而为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世界卫生组织将44岁以下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以上的称为老年人,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截止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1.9%。显然,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远远超过10%的“人口老龄化”达标线,达到了中深度老龄化社会,而且,目前我国有六省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重庆市就是其中一个。因此,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并降低社会公共负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市社区内300名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就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展开调查,并针对所调查结果进行归因分析。
二、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在被调查的300名对象中,60-65岁年龄段人群参加体育锻炼所占比例最高, 为162 人,占总人数54%;总体女性多于男性;健身项目以散步、广场舞、跑步、球类、骑车、游泳等为主,其中散步为老人主要运动方式,占62%,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所占比例越大;健身场所主要集中在小区及周围、公园、广场、健身步道等;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2小时,集中在早晚,但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多。总体而言重庆市老年人健身参与度较高,但锻炼质量不高,多数人都是边带孙子辈边锻炼或者以聚众聊天为主要目的顺带锻炼,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归因分析
(一)个人层面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体育意识等是影响重庆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60-65岁群体占54%,66-70岁占 21%,71-75岁占18%,76-80岁占5%,80岁以上占2%。由此可见,60-65岁是体育锻炼主要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長逐渐递减,这与老年人身体状态有关,伴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增加的身体疼痛感,是他们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女性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群体,这跟女性总数大于男性有很大关系;现阶段的老年人大多生于三四十年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调查显示高中文化水平以上人群体育锻炼参与度远高于高中文化水平以下人群;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程度跟其体育意识有很大关系,大多数老年人认为身体是重要的但是专门针对身体的锻炼不是必须的,甚至很多人认为自己每天洗衣服擦地已经很累了,所以不需要额外的身体锻炼,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意识不足以及健康知识的匮乏,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上专门针对老年人健康的骗局那么多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层面 中国的家庭模式正在经历变革,从传统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堂的家庭模式到现在的“空巢”、“独居”老人,老人们从心理上无法适应这种转变,继而出现失落、抑郁等问题。相对于“空巢”老人,更多的是“老漂族”,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有将近一半的老人,是专门漂来帮儿女带娃的
(三)社会层面 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从国家层面上,没有针对老年人体育锻炼出台相关保障性法律条文,在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方面也基本没有采取有力措施;从地方方面,也很少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体育比赛活动之类,在参加锻炼的人群中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指导并且体育锻炼知识匮乏,大多数老年人认为只要出一身汗就表示进行体育锻炼了;从其他机构方面,我国针对老年人的健身场所或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数量非常少,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健身房,基本上60岁以上有疾病的老年人群都会被健身房拒之门外。
四、结论与建议
(一)国家层面上,出台针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法律法规,为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保障和参考依据;增加公共体育产品支出,减少老年人体育锻炼成本;加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更便利的锻炼场所;将医保和体育锻炼消费挂钩,减少社会上不法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健康诈骗。
(二)地方层面上,加强理论宣传和社会指导;举办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体育赛事,提高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度。
(三)社会机构方面,开设针对老年人的健身场所、学习机构,为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专业的场所;培养专业人才,为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专业知识和保护。
(四)家庭层面上,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使其身体、心理、精神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形成家庭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目标。
(五)个人层面上,提高体育消费理念,增加健康投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重庆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社会性问题。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0%,或者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总人口数量的7%就标志着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从1999 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增长迅速,截至“2009 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 671 4 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2. 5%”[1],与此同时,‘高龄化’、‘空巢化’的情况也日益加重,使老年人的各项赡养费用和服务开销越来越大[2]。”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老年体育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议题。研究老年体育,对增进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健康、幸福,和谐社会的建设,体育社会价值的实现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重庆市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其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六。对重庆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找出重庆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1 重庆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1. 1 动机
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活动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从事某一行为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3]。由表1 的数据来看,重庆市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有62. 50% 的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进健康。此外,娱乐消遣、打发时间、兴趣习惯、陪伴家人的选择频数均在30%以上,丰富生活和结交朋友动机占26. 04% 和22. 92%。说明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除了对最基础的身体健康的要求,还追求心理、社会的健康以及自我实现[4]。老年人退休后,活动范围从单位缩小到家庭,社会接触变得比较单一。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能通过体育锻炼找寻趣味相投的朋友,结伴进行锻炼,扩大社会交往。
1. 2 项目分布
老年人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一般遵循3 条原则: 兴趣爱好、自身情况以及现实条件。对老年人来说,适宜从事有氧耐力性项目,不宜进行竞争性强、运动强度较大的项目。从图1 来看,老年人比较喜欢跑步、散步、登山、舞蹈、健身气功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其中选择跑步、散步的老年人比重明显高于其他项目,占总人数的73. 96%。跑步、散步运动强度小,随意性较大,不需要专门学习,不受器材、场地的限制,在没有良好的场地器材条件下,是一项非常不错的选择。登山项目参与率排第二,这与重庆市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重庆有着“山城”之称,很多老年人喜欢登山运动,不少社区还会定期组织登山活动。此外,广场舞健身操的参与率也较高,这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密不可分
1. 3 频率
从表2 来看,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在5 ~ 6 次及以上的老年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68. 71%,每周只参加1 ~ 2 次体育活动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4. 58%。说明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较高,多数参与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能够坚持每天锻炼,也愿意把闲暇的时间花在体育锻炼上。
1. 4 场所
健身场所是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从表3 来看,重庆市老年人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以公共体育馆、公园、广场等开放的场所为主,其次是单位或小区内的锻炼场所。一方面,由于公共体育馆、公园、广场等场所是免费对锻炼者开放,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园、广场地势宽阔,绿化较好,空气清新,是老年人锻炼的理想场所。现在很多小区考虑到人们健身的需要,在小区里设有基本的锻炼设施和场所,以供人们的休闲健身。晚饭后,老年人都喜欢出门散步,但是公园和广场相对来说比较远,所以,晚上老年人会选择在小区里进行锻炼。综上,老年人的锻炼场所倾向于公共的,免费的,就近的地方。
1. 5 体育消费
根据调查反映,老年人每月平均体育消费在50元以下。表明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还处在低级阶段,体育消费的意识和体育消费的市场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表4) 。当然,影响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 物质生活水平、体育消费意识、家庭支出、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等都是影响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
2 重庆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2. 1 缺乏科学的体育知识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一种健康、文明的活动方式。重庆市老年人对体育健身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但是缺乏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不少的老年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饭后的散步、简单的关节活动及肌肉拉伸等,还有一些老年人,对他们来说与人聊天、读书、看报、打牌、下棋等休闲娱乐就是健身活动。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存在盲目性,没有科学的指导,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有时候反而因为运动过量而适得其反,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重庆市老年人缺乏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及科学的体育健身知识,这与管理部门对群众健身知识的宣传不够有关,需要通过加强体育知识的宣传,来提高老年人较为系统、规范、全面的体育健身认识。
2. 2 公共体育设施欠缺
体育设施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就目前来说,体育设施的供给不能满足人们的锻炼需求。对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太少,有些地区的老年人甚至选择在马路上健身。除此以外,公园和广场的健身器材都是大都安置在室外,专职的体育设施管理员较少,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一般都是一年进行一次检修,有些安装后就再也没有检修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损坏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健身安全。
2. 3 社会体育管理服务不够健全
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重庆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多以自发的、分散的小团体为主,通过自我管理的方法组织体育锻炼,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靠自己来解决,缺乏一个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社会体育的管理和服务是老年体育锻炼走向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保证。虽然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是自发的、自主的和分散的,但是“为群众提供身边的管理服务”是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也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途径[5]。
2. 4 体育健身消费意识落后
从调查来看,重庆市老年人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意识还比较淡薄,主要集中在实物性体育消费,例如购买健身器材、健身服装等,极少有人在体育场地租赁、体育健身指导等方面消费,说明了重庆市老年人对服务性体育消费的认知、意识和积极性不高,而老年人由于缺乏科学的健身知识,需要的正是服务性体育消费,所以,政府组织管理机构应引导老年人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体育消费观。
3 重庆市老年人体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3. 1 加大老年人体育锻炼场地及器材设施的投入
体育设施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就目前来说,重庆市公共健身场所建设及体育设施的供给尚不能满足老年人体育健身的需要,而社区中学校、机关单位所拥有的场地器材多数是封闭,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除了要加大对公共健身场所的建设以及配套健身器材的投入外,还要积极推动学校、机关等单位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形成以学区为依托,学校、机关和社会一体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6]。
3. 2 健全社会体育管理服务机制
在加大体育宣传的基础上,健全社会体育管理服务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加强对老年人的体育活动的管理、服务及指导工作。同时,对现有的老年人体育队伍里的自愿者指导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宣传科学健身方法,提高他们的体育健身知识,这些志愿者指导员帮助队伍里的其他老年人进行有效的锻炼,从而使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走上一个正规、科学、合理的渠道。
3. 3 增强老年人正确的体育知识
科学、正确的体育锻炼知识对老年人的体育运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普及科学、正确的体育知识,帮助老年人纠正不科学的锻炼方式,使老年人拥有一个健康的、科学的、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从而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3. 4 积极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
政府、社区定期的举办各类老年人体育竞赛或者趣味运动会,这不仅能够极大的调动老年人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能加大老年人对体育知识的认识,提高老年人参加休闲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也能更好的推广和传播体育健身知识,促进老年人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现阶段,重庆市老年人体育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老年人体育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是老年人对体育的认知还处在较为低级的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体育健身意识,这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体育参与度。其次,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项目发展不够多元化,主要集中在散步、跑步、爬山等几个对场地及技术要求较低的体育目。第三,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缺乏,制约了重庆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开展。此外,重庆市老年人体育主要以自发的、分散的小团体为主,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组织体育锻炼,缺乏专门的体育管理及服务机构。
4. 2 建议
针对重庆市老年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最关键和重要的是解决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学校、机关等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器材的对外开放和管理机制。其次,要健全社会体育管理服务机制,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和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和加强对老年人的体育指导工作。此外,政府、社区还可以通过开展老年人体育竞赛、趣味运动会、体育知识科普宣传等手段提高老年人的体育意识,促进老年人科学的参加体育锻炼。
重庆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3重庆人口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且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急剧增加。研究重庆老龄产业的发展,缓解重庆老龄化问题,对推动重庆经济发展极具现实意义。重庆市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扶持民办老龄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产业,推动老龄产业快速发展,解决供需矛盾;加大老龄产业的投入力度,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从社会上广泛筹集与建立老龄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要做到每一笔钱的开支清清楚楚,责任到个人,提升资金的使用率;成立老龄产业协会,搭建老龄产业平台;推动老龄理财产业的发展。
一、引言
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而出现的新兴产业。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老龄产业的发展是帮助解决这个社会问题的关键。因此,老龄产业的发展相当的迫切,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老龄产业是指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老年人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营利性的或福利慈善性的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特定商品和服务的行业总和。2012年,中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需要有相应的产业来应对规模如此之大的一个人口群体的各种需求。2010年底,重庆市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538.9万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2%,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六位。据预测,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637万,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白发浪潮”的冲击导致家庭赡养人口的增加,必将使家庭负担、社会负担不堪负重。
因此,研究重庆老龄产业的发展为缓解重庆老龄化问题,推动重庆经济发展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重庆老龄产业的需求-人口老龄化以及老龄产业的供给-老龄产业现状分析重庆老龄产业发展潜力并提出发展的对策。
二、重庆老龄产业的需求-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重庆人口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且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
(一)重庆老年人比重不断加大
2005年重庆市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为307.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0%,2010年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9万,占总人口的16.44%,比2009年增长5.05%;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约12%,比2005年增长了1个百分点,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全国老龄化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六位。据预测,2015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637万人。
(二)重庆市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2000年,重庆市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1%,2005上升到了1.6%。2010年底,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9.3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100岁以上的老寿星达到932人。由此可见,重庆市老年人口向高龄化发展的趋势明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高龄老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加。
(三)老年空巢家庭增加
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代沟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单个老年人和老年夫妻独自生活的老年空巢老人181万余人,约占全市老年人口43.72%,其中单身空巢老人31万多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数已占到农村老人家庭的56.7%。此外,全市纯老人家庭人口数已达79.57万人。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36年,重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084万人。
另外,重庆市失能半失能老人也比较多,所以在超过538.9万的老年人口中,3%~5%的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服务,7%~10%的老年人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85%以上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照顾,对老龄产业存在巨大的需求。
三、老龄产业的供给-老龄产业现状分析
2012年,为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过去的几年里,重庆市为发展老龄事业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初步建立,五保老人供养标准翻了两番。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有效增加,敬老院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全市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18.9张。老年维权和优待工作不断加强,建立了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三级法律援助工作体系,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敬老优待服务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全市老年活动场所日益增多。老年文体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老年大学为龙头、以各类老年学校为补充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老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但重庆市老龄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步阶段,其发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需求,甚至形成了“厂家不愿做,商家不愿卖,消费者无处买”这样一个的怪圈。
(一)重庆市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滞后,供不应求
老年用品市场发展滞后,老年人的整体购买力在提高,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老年用品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殊生活用品却极其短缺,如老人床垫、手杖、轮椅等以及辅助商品如老花镜、助听器、假牙、假发等,仍然尚未形成规模,很难找到专营店。老年用品主要集中于食品和医疗保健类用品,两者占了老年人用品的50%~60%。
(二)重庆市老年服务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重庆市老年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重庆市的养老服务主要是福利性质的,比如养老院、敬老院等公益机构,社会参与度比较低,民办养老机构不多,且已有民办养老机构存在投资大、回收慢、入住率低以及在服务内容和质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规模有缩小的趋势。自2000年以来,重庆加大了城乡福利设施的建设力度,全市福利机构的硬件有所改善。在市一级,通过新建和改扩建老人生活楼、康复楼、综合楼等,新增床位400多张。在区县、街道等新建或改扩建了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等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主城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80%以上,六大区域中心城市达60%以上。但重庆市目前需要社会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老人约25万,而目前能提供的养老床位仅11.5万张,存在巨大的缺口。 (三)重庆市养老基本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近年来,政府对老龄问题的解决和政策的扶持,重庆市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10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7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达到每月1481元,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截至2011年,我市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25万人,基本实现城乡老人“应保尽保”,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分别达到41.8%和42.5%,老年人就近就医条件大幅度改善。全市有养老机构1297所,社区托老所和日间照料中心200多个。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和发展老年教育,据统计,全市建成老年活动中心(站、室)7183所,参加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城市老年人超过25万人。
但重庆市养老基本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第一,尽管扩大了社保覆盖面,但社保金仍然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医疗费用,且手续繁琐,限制较多,尤其是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严重。另外,农村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但空巢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他养老模式的补充非常迫切。同时,农村老人养老观念落后,养老保险金额较低,对于养老院、敬老院等的需求很低,导致了养老的困境。第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比较单一,没能形成多元化的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体系,比如说社区医院、老人医院等社区服务机构比较少,不能帮助老人就近就医解决就医难的问题。社区敬老院、社区托老所、社区老年学校等社区养老机构都未能配套形成,未能为老年人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四、重庆老龄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老龄产业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性,因此体现明显的福利性和盈利性并存的特点,其中盈利性的产品和服务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利润率相对较低,而老龄产业相当一部分是福利性的。政府作为老龄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应发挥其外部性,达到效应最大,督促和保障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适时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加强老年社会救助力度等。
(二)扶持民办老龄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产业,推动老龄产业快速发展,解决供需矛盾
老龄产业总体而言属于微利行业,市场发育不够,产业化程度低,需要政府扶持。重庆老龄产业的发展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向社会福利逐渐。比如: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提升企业、社会大众参与老龄产业建设的积极性;降低准入门槛,激励老龄企业和投资者的积极性等。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协助,为养老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大对发展养老产业的宣传力度,努力为养老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善保险制度建设,开发商业性养老护理等补充保险,建立以房养老、消费养老和土地养老等模式。要促进全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调动广大群众支持和参与发展养老产业,推动养老产业发展,使其逐步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加大老龄产业的投入力度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从社会上广泛筹集与建立老龄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要做到每一笔钱的开支清清楚楚,责任到个人,提升资金的使用率。
(四)成立老龄产业协会,搭建老龄产业平台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于2010年1月30日在北京成立。广东省、宁夏省等省分均成立了老龄产业协会。因此,应尽快成立重庆市老龄产业协会,并鼓励各区县积极成立符合自身地市特点的行业协会,培育重庆市老龄产业并促进老龄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五)推动老龄理财产业的发展
重庆市老龄化存在明显的“未富先老”的趋势,而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导致老年人可支配入较低,仅仅依靠养老金难以维持老年的生活开支。因此需要对养老的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增加老年人的财富收入,转变老年的消费观念,提高老龄产业的有效需求以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
【重庆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3篇】
上一篇:治疗胆囊炎的民间验方
下一篇:公司管理制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