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篇
- 论文大全
- 2021-12-24
- 128
国家形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形象的主要特征解析]
【摘 要】本文探讨了国家形象鲜明的政治性、独特的民族性、外显的综合性、评价的差异性和媒介影响的复杂性等主要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国家形象的宣传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形象宣传和展示,在实践上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国家形象 特征 政治性 民族性 媒介影响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32-02
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1]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看,对国家形象的特征因素研究的不多,不够全面,而弄清国家形象的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国家形象的宣传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家形象宣传和展示,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一问题试作探讨研究。
一、鲜明的政治性
首先,从概念上看,“国家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带有鲜明政治性的形象。国家形象是一个描述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型”概念,它是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与其他民族国家长期、持续互动中获得。[2]“从国际社会的视角来看,国家形象传播和塑造的主体除了包含国内的政府、企业和国民外,还应包括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由这些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国际条约、国际规范、国际惯例、制度、意识形态等。”[3]而国家形象主体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国家形象必然带有强烈鲜明的政治性特点。因而,国家形象这一研究论题无论从国际政治到新闻传播学、再到文化艺术领域,都无法摆脱其政治性的身份认同。
其次,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国家形象作为维护和推进国家利益的工具,也必然突出其政治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如何维护和加强国家的政治认同与合法性是摆在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面前一个迫切的问题。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政治认同与合法性,维护本国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特别是良好的国家形象能增强国内外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强化国家统治的合法性。良好的国家形象还能激起国民极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意志力,增强国民对国家、政治制度认同和支持
二、独特的民族性
国家形象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在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交往过程中,获得的对方国家及公众的解读、认知与评价。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同时应该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国家。而文化特征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体现民族性,展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阐释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彰显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因为文化被世界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性因素。因而,独特的民族性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在宣传、推广本国的民族的国家形象,如美国的“星条旗永不落”、英国的“创意英国”、“日本的国益至上”以及“武士道精神”、韩国的“身土不二”等等。而在构建中国国家形象时,要格外注意民族性的特点,要非常有分量地表现中国特有的民族观和世界观。在西方国家多数国民心中,对于中国的诸多比喻,如龙、狮、大象等,“大象”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现在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心理,他们既觉得中国具有相对“温和”的特性,但又对中国强大的力量和“庞大的体积”(人口规模、国土面积、经济总量等)流露出深深的担心。
国家形象“首先是一种主体,是国家或民族精神气质中的闪光点。它是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要素,经萃取、提炼而成。作为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不但有助于形成公民对国家、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有助于向外界展示一个鲜明的、一贯的国家形象”。[4]因而,虽然“全球化”迅速发展,但民族国家依然是国家政治的基本行为体,民族性应该是国家形象的核心内容。一个良好的、能够赢得赞誉和尊重的国家形象不应该是对别国的简单模仿,而是对自身民族特色的尊重。
三、外显的综合性
国家形象作为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国家的印象、看法和评价的综合反映,包括一国国内公众和国外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地理等方面状况的总体认识和一般评价,也是公共信息传播和国家外交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孙有中就认为,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包括政府信誉、外交能力与军事准备等)、经济(包括金融实力、财政实力、产品特色与质量、国民收入等)、 社会(包括社会凝聚力、安全与稳定、国民士气、民族性格等)、文化(包括科技实力、教育水平、文化遗产、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与地理(包括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数量)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可分为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国家形象是综合、全面、复杂、多样、多元的形象,不仅仅由政府单一力量或传媒所承担,而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价值观、历史传承、意识形态的综合反映,是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呈现。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民众等各方面的状况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国的整体国家形象,任何一个方面的不完善,都将对国家形象产生不良影响。构建国家形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因而,外显的综合性是其本质的特点之一。
四、评价的差异性
国家形象作为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知与评价,主要受三个方面影响:作为评价客体的国家本身的现实状况、反映国家状况的信息和传播以及作为评价主体的公众。它既有主观的一面,同时又有客观性。[5]
从作为评价客体的国家本身的现实状况、反映国家状况的信息和传播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公平程度、国家竞争力、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外交表现都对该国国际形象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构成国家形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公民素质等)、国际交往、领袖风范、社会文明程度(物质文化、精神文明状态)等等。国家之间在政治制度、民主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的形成产生影响。
从评价主体的公众的认识看,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并不完全等同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并不是照相似地反映事物的形象,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所实际获取的相关信息及其具体的视角、经历、知识、价值观乃至情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一国的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必然导致他们对同一个国家得出大不相同的评价。
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自身的客观存在和状态决定了其国家形象,这使得评价自有其客观性和绝对性,比如说,由于美国是一个实行民主制度而非独裁制度的国家,多数国家与多数人都会把美国看成一个民主国家,这就是其国家形象的指认,这取决于客观制度设计的存在。但是,一个国家的实际状况往往是非常复杂的,而评价主体更是非单一性的(从政府到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乃至个人)。对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评价,往往与评价主体的利益关系、价值准则、文化传统、政治立场、主观情感有着密切关系,国家形象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又是被塑造的,各种评价可能互相矛盾,充满混乱而令人无所适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 博尔丁就说过:“事实上,国家形象基本上是一个谎言,或者至少是从某一角度对事实的歪曲,它可能导致易于为野蛮和罪恶来辩护。”[6]同时,多元文化的交流已是今天不可回避的话题。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化交往本身,也体现在政治、经济合作以及民间交往上。文化上的相互理解,构成一切相互理解的基础。相反,文化的差异和误解,也会造成交往的障碍。如语言表达的差异、教育背景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宗教观的差异,实质上都是文化的差异
五、媒介影响的重要性
国家形象的传播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一种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具有国际性、统合性的国际传播活动。在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送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们在塑造国家形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不平衡和有误差的信息流动,会导致错误的或消极的国家形象甚至国际间的误解,而客观的、积极的信息流动会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人们认识一个国家,主要通过媒体,不平衡和有误差的国际传播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或消极的国际形象和国际间的误解,也影响各国政府、组织和人民的关系、理解和交流,甚至引起国际间的冲突,可以说媒介和对外传播对塑造国家形象起主导作用。如新中国成立后国外对中国的长期封锁、社会制度的不同阵营以及与外国交往特别是文化交往战略的不够系统等原因,使得境外对中国形象的描述差异很大,而文明和野蛮成为国外对中国形象认知的两个主要方面。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使得中国形象呈现出混乱甚或被误读的局面,这既有西方媒体歪曲宣传的原因,也有中国被评价的差异性有关。其次,媒体在通过对他国的大量报道来建构他国的国家形象的同时,也主动塑造和传播了本国形象。一方面,它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广的普及度和最持久的影响力将相关国家信息传递给受众,从而不断填充在其脑海中形成的关于该国的形象;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对一国国际形象的构建并非对事实的简单反映,“而是经过了意识的加工”,媒体通过选择呈现什么和如何呈现来向受众提供信息,从而进一步影响一国国际形象的构建。[7]最后,媒介“议程设置”功能从侧面揭示了媒介间接操纵公众印象的可能。国家形象是主观加之于客观之上的公众对一国的整体印象。媒介是外国公众获得他国印象的主要途径。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信息资源量与主导国际舆论的能力成正比。媒体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受众、引导舆论朝向他们所预置的方向行进。同时,还常常表现在媒体对具有突发性、敏感性的热点问题的引导。如西方对中国议题的关注始终集中在民主、人权、宗教、西藏、台湾等方面;而中国对西方的新闻事件也往往聚焦在一些负面报道上,比如犯罪率、特大灾难等,当然这里包含一些本身就含有公认的新闻价值的部分――比如对灾难的报道上,但不能否认有意识制造“误导”效果的意图。“国家形象的误读在国际传播中广受关注,一则因为它超越了传播本身的效果范畴,可能左右民意,影响外交决策,甚至带来国际关系方面的直接和显在的后果;二则因为国际传播的发展不平衡,传播弱势国被传播强势国误读已成为积重难返的现实,而网络传播环境并没有改变这一现实”。[8]
参考文献
1 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 陈林侠.跨文化背景下电影媒介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J].社会科学,2011(4)
3 李彦冰、荆学民.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J].国际新闻界,2010(6)
4 程曼丽.关于国家形象内涵的思考[J].国际公关,2007(4)
5 陈奇佳.文化输出和国家形象的塑造[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2)
6 〔美〕约瑟夫 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吴晓辉、钱程译)[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7 陈杰、绽戾燕.阿拉伯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9)
8 罗以澄、夏倩芳.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J].湖北大学学报,2003(2)
国家形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篇2[多选] 国家形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 . 公民形象
B . 典型形象
C . 正面形象
D . 整体形象
参考答案: B, C, D
【国家形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篇】
上一篇:硬汉精神议论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