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大全 > 正文

浅论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论文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几乎每一个孩子生来就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无比的创造力。他们爱涂涂画画、敢于大胆想象,对身边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美术活动也非常喜爱。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美术教育]浅论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论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论文   [希望美术教育]浅论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论文

  一、美术课程教育内涵与外延的深化

  小学美术教育专业的教育与教学应在“综合性”上做文章,这种“综合性”并不是简单的、杂乱无序的学科知识堆积,而是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学科知识外延的扩展。注重小学美术学科双基(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科知识学习的广阔度,注重学科知识间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以适应小学艺术教育所要求的综合素质。

  2.美术教育功能内涵的深化。新《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教育功能也由单纯的美术教育向多种教育功能转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上应体现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综合教育(素质教育)。

  3.教师应注重技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对美术学科内容在教学要求上有了适当的“调整”,淡化了学科的专业技能强度,在要求和内容上进行了“降低”与“弹性”的增强。

  二、教师进入新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学比较习惯于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组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需求。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2.掌握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美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1.教师走下讲台融入课堂。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素质教育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这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或学生在每个方面都平均发展,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据,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四、由经验性教学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

  1.注重现代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的局限性,融现代媒体教学于课堂,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练习、巩固为主。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1)突出美术学科的直观示范性教学。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绘画过程的感性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

  (2)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

  (3)把审美教学贯穿于整个学科美术教学中。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重视美术学科的审美性教育,这对于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总之,上述四个方面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小学美术教育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美感、兴趣、意志、态度、情感和发散思维等诸方面,而且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但遗憾的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还有一大部分学校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认识不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很多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中,美术和音乐被列为"副课"行列,是语、数、英等主课的调味品,高年级的美术课甚至会被直接取消,这就扼杀了孩子天真质朴的想象力。其实,美术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美术教育符合幼儿天性,同时也是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期,他们脑子里随时都有各种新奇百变的想法,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对生动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兴趣和注意,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环节来启发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在教学一年级美术《美丽的天空》这课时,通过了解有关天空的基本知识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以及欣赏图片和绘画作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想,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感受不同色彩的天空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欣赏后启发学生回忆,你们还见过天空中那些美妙的、奇异的景象呢和你们的同桌说一说,在课堂中学生们讨论的越来越激烈,思维也越来越开阔,在收上来的作业中,学生们表达的方式也各式各样,有用水彩笔画的,有用拼贴的方法制作的,还有的学生把天空的云涂成黑色的,并在旁边写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等不同情节的画面,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二、通过美术活动促进合作能力的发展幼儿时期的小学生性格倔强,他们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由于他们的思想还处于萌芽期,所以此时的教育尤为重要,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学校也本着事事我最大的理念,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会引导孩子开展合作故事画的艺术活动,实践工作中我注重在活动的各环节中引导孩子感知什么是合作,由于孩子年龄都较小,我每次都会给他们具体分工,然后采取比赛的方式,看看哪组同学做得最漂亮,在组与组之内进行分享交流,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充分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促进了孩子合作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美术活动,更应该成为儿童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培养良好个性和思想品德素质的有效途径。绘画常常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工具,这既是语言的补充,也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而在美术手工教学上,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变废为宝"的美术活动,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收集一些废料进行美术加工,成为一件件精巧别致的艺术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同时也能树立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体验探究小学生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均较弱。因此,我经常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创设出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敢说、敢想。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探究的活动,发挥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到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美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在今后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提高幼儿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使幼儿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充分、健康的发展。

  [希望美术教育]浅论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论文

  美术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受益非常大,影响也非常深广,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带来的益处是终身受益且无穷的。因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关系着学生美学思维的养成,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不足,美术教学在学校教学中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状态,甚至可以说美术教育课程成了“附属品”,美术教学方法更是相对落后。笔者认真总结在柳河县驼腰岭镇中心小学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遵循大纲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

  美术教学有它独特的教学特点,大量时间需要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遵循课程要求和大纲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美术课的各项教学内容,设计出更适合农村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绘画的基本理念和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宣传弘扬我国的优秀美术传统文化,让学生树立起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次,要深入研究课标内容具体要求,同时设计出更适合本地、本校情况的课业内容,使美术学习轻松自如。再次,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开展美术教学也应当让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要十分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根据学习内容分好类,分好课型教授学生,多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美术课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减少规范的制约,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轻松愉快的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善于观察,丰富教学素材

  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在这方面有更强更突出的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以及不同的条件,对学习内容和方式采取了概略性的表述方式,这就使教师有更广泛的自我发挥空间。农村的小学美术教育要体现出农村的特色,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深入浅出地教授孩子们美术知识。美术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素材,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习惯,教师要善于把简单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有说服力的实例讲给学生,而且要说明课程内容在生活中的影响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提高观察力。如果美术老师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又怎能去体会到孩子们需要和喜欢这些东西呢?比如,在讲《童话城堡》一课时,设计一个让学生讲故事的环节,要求围绕城堡展开讲述,这样在故事情节中多次被学生讲到的美丽城堡、雄伟的城堡、富丽堂皇的城堡等诸多城堡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一定的画面,这时再出示课本中的城堡图片,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绘画。这样的绘画结果内容不会那么单一,而是从样式到色彩各具特色,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好的锻炼。此时,可能会有的孩子对绘画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让他们在绘画上去发挥创造;有的孩子对手工制作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去剪纸,粘贴构造自己理想的城堡,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比较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不必要求学生在每一方面都有兴趣,只要有一点点就要抓住它,放大它。

  三、完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标准也是需要不断完善和修复的,在农村的美术课堂上更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是否被挖掘,实际能力是否被锻炼。所以,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自己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喜悦的同时,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也让教师多角度感受教学中的优缺点,达到教学相长。美术教师在开展课程评价时要避免过度“模糊化”的教学评价,加强学生在美术课堂实际表现的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