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 论文大全
- 2022-10-20
- 109
摘要: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当下,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方向,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具有良好的儿歌弹唱能力的要求。鉴于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成为必然。本文将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中的几大问题,就具体的改革路径与实施方法展开深入探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弹唱能力;改革路径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前教育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是因为学前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幼儿,而幼儿时期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十分关键,甚至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当前这个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下一代的基础教育更显得十分重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主要途径,其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相关使命,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扎实,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其成为应用型人才,为后期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整体上看,儿歌弹唱能力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必须重视的一大内容,具备该能力可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调高低、音色以及音乐品质等方面的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能够凭借游刃有余的弹唱能力为教学提供支持。但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并总结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教学体系有待完善、教学方法有待创新三方面,具体如下。
(一)学生音乐素养有待提高一直以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儿歌弹唱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的音乐素养欠缺的现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部分学生对音乐的表情分析不深入、对节奏的划分也欠合理;其二,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没有掌握良好的演奏技能,却急于求成的情况;其三,部分学生在乐理知识上没有深入学习和积累,弹唱时仅重视调号,难以确定最佳和弦。这些情况若不及时改善,必将给学生的弹唱能力的提高带来现实阻力。
(二)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虽然广大教师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但教学体系一直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的问题依然存在。在细节方面,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任务的分解、教学内容的设计等仍不够完美。尤其是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并没有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这给教师的弹唱教学增加了难度,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目前,学前教育的地位日益提高,社会对其的要求也更高,但从其教学实际看,现有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儿歌弹唱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钢琴和相关的乐理知识,还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练习,以便在日后的教学阶段能够应对自如,但现有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学生在乐理知识、练琴习惯、视唱能力、歌唱技巧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路径
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也需要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的联合,在理论与实践中实现能力的升华。具体来看,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钢琴伴奏训练,培养弹奏技巧从实际来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弹唱教学与音乐教育专业并不相同,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未来从事幼儿歌曲弹唱教学工作的人才,整体的教学难度相对简单,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弹唱教学无足轻重,相反,其不仅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还融合了钢琴伴奏、乐理以及声乐知识,尤其是钢琴伴奏至关重要。鉴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音乐基础薄弱的现象,广大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集中向学生教授弹奏技巧,重点训练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使学生在弹奏儿童歌曲时能够应对自如。比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弹唱教学中,教师在前期教学阶段就要对学生进行钢琴伴奏的基础训练,C大调、F大调、G大调、a小调、d小调等,这些都应指导学生多加练习,真正让学生形成深刻认识,明确这些大小调各音所在位置。这些基础教学和训练能够为学生的弹唱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进一步强化曲子特点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节奏欢快的儿童舞蹈歌曲、感情激昂的进行曲歌曲和抒情类歌曲的特点,并最终实现结合这些歌曲轻松选择相应的伴奏音型。事实上,大部分的儿童歌曲的时间较短,歌词也相对较少,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正三和弦,以此指导学生顺利弹奏出各种类型的儿歌。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就可以更加轻松地引导学生结合不同歌曲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从而为后期对学生的儿歌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声乐演唱技巧,培养即兴创编能力拥有正确的演唱技巧,是学生日后顺利进行儿歌弹唱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教学中,除了钢琴伴奏教学外,教师还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指导。具体来讲,教师应先指导学生了解身体的呼吸器官,教给他们利用胸腔和腹腔进行吸气和吐气,使声音传得更远更集中,然后指导学生认识并熟记谱子中的各种标识,最后纠正学生的站姿,必须做到挺拔自信。从这些点滴之处进行指导和联系,能够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演唱技巧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因为儿歌弹唱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更多的创编技巧,同时结合多样化的实例进行细节教学,从歌曲的调式、调性,和弦编配和伴奏音型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多进行自弹自唱,以多方面的配合促进学生儿歌即兴创编能力的提升。
(三)伴奏与演唱紧密配合,培养弹唱协调能力无论是钢琴伴奏还是声乐演唱,都不能割裂开来,必须相互配合、紧密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弹唱协调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弹唱优势,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弹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将弹琴和歌唱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将弹和唱同时放在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独立视唱儿歌的能力。首先,先弹后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问题,他们大多能够单独演唱儿歌,但若要求弹唱结合,多难以完美顾及,导致音乐的完整性缺失,更不要提表达歌曲的内涵与情绪了。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先帮助学生掌握弹奏的内容,然后开展演唱训练,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弹与唱之间的协调关系,从而更加完整、流畅地完成弹唱环节。其次,从有到无。儿歌普遍有着鲜明的特色,所以恰当选择儿歌进行弹唱结合联系十分关键。这时,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有着明确旋律特点的儿歌让学生进行基础的弹唱练习,待学生在逐步的练习结束后,掌握了整首儿歌的音乐旋律,教师再指导学生尝试进行无旋律的儿歌伴奏,以更加深化的融合练习促进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歌曲的真情实感,获得更加理想的演奏效果,如此便可实现弹唱的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再次,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足够的学习和联系后,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儿歌弹唱比赛,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专业技能和综合实力的机会,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在竞争中实现思想和能力的提升,并在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学习中实现弹唱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结语
儿歌弹唱能力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向未来教育岗位的必备技能,也是当前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普遍要求,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转变固有观念,深入分析当前教学实际中的学生音乐素养、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与问题,并逐一进行突破和尝试,无论是钢琴伴奏训练还是声乐演唱训练,都要在深入学习和强化的基础上进行紧密配合,相互补充和支持,以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基础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逐步帮助学生实现儿歌弹唱能力的强化,为学生将来的个人发展积累经验,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李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浅谈[J].大众文艺,2015(06):268.
[2]吕飞,宗岩.浅谈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歌曲的弹唱能力[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2):48.
[3]彭明妍.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效率的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5(6):108.
[4]彭余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9):115.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不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内涵,更是作为每一位准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在高职院校或高校内完成的为职业核心能力做准备的重要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应该围绕着确定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目标、选择与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以及丰富核心能力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以全面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提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人才培养
一、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结合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核心能力”进行的研究,均强调“核心能力”在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着“排他性”。本文中“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即指在了解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科学设计、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游戏活动,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合理利用资源进行环境创设,将综合性的知识内容生活化地贯穿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等方面的能力。
(二)与学前教育职业核心能力之间的关系两者均紧扣住“核心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各高校而言,“专业核心能力”是每一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内涵。“职业核心能力”强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服务于相应职业岗位的“专业性”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与前期准备,职业核心能力是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实践巩固与检验。
二、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及提升策略
作为职前幼儿园教师培养“沃土”的学前教育专业,其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及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还要能科学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等。本文将对照《标准》中学前教育核心能力相关内容,与《丽江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核心课程选择与设置、核心能力评价标准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确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一般都是各种幼儿园、早教机构,以及儿童服务相关的单位。这要求学前教育工作者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以及卫生与保健知识等,具备相应设计与组织五大领域活动的专业技能,具备处理其他事情的综合素质。在《标准》中强调,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等七项专业能力。但因专业核心能力具有“排他性”,以及学前教育的特殊性———突显幼儿园工作保教结合、游戏活动是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基本方式及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所具有重要的隐性教育意义,幼儿园教师的核心能力应该聚焦于幼儿园教师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
(二)选择与设置核心课程基于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标准的确定,“课程设置”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核心课程设置,它决定着是否能够为选择相应专业内容提供依据,决定着是否所有的课程内容均能科学围绕着人才培养方案中目标及核心能力标准等开展。围绕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也必须围绕“核心”展开,即所谓核心课程设置。在《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西安工程技师学院为例》一文中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学习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内容。基于此理论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培养准学前教育教师的持续性学习能力,尤其加强以各类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为基础,培养每一位学前教育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能力。同时,因为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即将面对的工作的复杂性,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设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还要设置《幼儿教师心理学》等课程,以培养准学前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承受能力。经对《方案》的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班级与管理》《幼儿游戏与指导》等。在《方案》中核心课程更多地围绕着每一位准学前教育教师即将面对的幼儿及幼儿教育进行设置,忽略了在《标准》要求下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要秉持“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仅仅要遵守基本的职业准则与规范,还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与细心等,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是身心健康的。尤其是近年来虐童事件的出现,更应该让我们关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另一主体———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所以说,在《方案》的制订中可以参考《标准》及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应该设置《幼儿教师心理学》这一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它将很大程度上为每一位幼儿园教师解决心理困惑。
(三)丰富核心能力评价方式基于对“教育评价”内涵的了解,可以将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评价的理解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活动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满足社会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程度所作出的判断活动。根据不同的教育评价分类以及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可以分为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等多样化评价方式。第一,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方面,根据《方案》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周期,应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三年内每一学期、每一学年是否均达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进行阶段性评价。在毕业前,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毕业综合考试,主要测评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体的技能项目,如舞蹈、钢琴、手工、简笔画等是否能够达到考核标准。第二,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方面,每一门理论课程的考核均属于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评价。通过对实践课程环节———见习、实习、课堂实践以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反馈等均属于实践评价。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理论、实践考核都可作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否达到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的重要评价依据,是检验《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的选择与设置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尺,尤其是各实习实训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是对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将“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很好衔接的重要标准。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策略
《标准》的颁布不仅仅是依据学前教育特殊性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还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乃至整个时代背景对幼儿教师提出的“专业核心能力”重要内容体现,它可作为职前教育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该紧紧围绕《标准》中相应内容展开。在制订高职院校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结合对《方案》中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制订,要培养出具有“排他性”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学生。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应该围绕着《标准》中强调学前教育教师应该具备“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等内容制订。第一,基于对“学前教育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的确定,在制订《方案》时需要为达到这一目标而科学地选择和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虽更多地是围绕着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设置,但是同样要关注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幼儿教师心理》等课程也显得重要。第二,对照《方案》实施过程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能力评价的方式———阶段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评价除了每一学期、每一学年乃至毕业综合考评的方式以外,还可以由学校在学生毕业后与其用人单位保持合作,对学生所具备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进行追踪测评,用人单位的反馈也是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依据。这一评价依据又可动态地为修订新的方案提供依据。总之,对照《标准》,《方案》中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的目标制订可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独特性进一步确定为应将学前教育学生培养为具备“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人才。与之相应的核心课程设置,除了要关注学生通过核心课程学习应该具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能力以外,还要关注幼儿教师积极健康的心理,所以核心课程设置中应设置《幼儿教师心理》等。在对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评价方式中,应该将用人单位做出的反馈作为一大重要依据,以使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联系更紧密,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2012,10(第1版).
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摘要]钢琴弹奏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必备的职业技能,各高职院校也将钢琴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力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课程,并具备较好的钢琴弹奏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尚未达到非常理想的状态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现状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钢琴弹奏能力可以说是一项核心职业能力,因此各院校在钢琴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都是较为重视的,都会将其作为学科基础课程去安排,在学时学分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专业的限制、生源的局限,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教材等因素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往往并未达到理想状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分析、思考并力求去解决的。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都入校前并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因此他们面对钢琴是比较陌生的[1]。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读谱,学会一些基础理论,还要学会弹琴的基本技术及方法,更要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去练习,这对于学生来讲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时间安排上都是一种挑战。这种情况下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就会成为决定其钢琴学习好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大多学生总喜欢盲目求快,特别在节奏、节拍、读谱、手型、基本功等问题上,不能够脚踏实地。大多数学生不甘于进行枯燥的手指练习,不甘于耐着性子按照最小单位时值比例数拍子,不甘于放慢速度练习,导致基本功不过关、手指站立不稳、节拍不稳、手的状态不放松,进而无法更进一步地学习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在练琴时间及练琴效率上无法保障。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完全需要靠自觉性去学习,但他们几乎不能够保证每天练琴,甚至一周才练一两次琴,基本的作业都无法保证,遑论熟能生巧。此外由于网络的发达、手机的普遍使用,学生们在琴房练琴的过程中,无法静下心来踏实练琴,常常心不在焉,在重复做着无用功。还有一些同学,因为未能使用正确的弹奏方法,例如未认真数拍子、未认真识谱、未关注手的基本状态等问题导致一直重复而错误地练琴。这些都会导致练琴效率大大降低,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都会大大减小。对于学生方面制约钢琴学习的主观因素,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入学前生源的调整,更不能将是否具备艺术能力作为学生的入学标准。我们只能在教学或管理中弥补其不足。首先,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脚踏实地的学习心态、告知他们慢工出细活、先慢后快的道理,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盲目自卑等。其次,对于练琴要适当采用监督措施,例如琴房的严格管理、练琴时间的统计、练琴成效打卡等方式,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讨论、互相对比,形成良好的学习练琴风气和习惯。建立学习小组,让程度稍高的同学带领本组学生学习、互相讨论学习、互相观摩指导。这样会相对减少练琴中出现的错音、错节奏,少走弯路,提高练琴效率。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首先,随着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大招生,钢琴专业教师授课量大大提高,备课压力、作业检查压力会大量增加,难免会顾此失彼,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扩大招生,各院校原本师资无法满足需要时,便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由一些声乐、音乐理论方向等非钢琴专业教师开始教授钢琴课程。这些教师尽管从弹奏上可以胜任钢琴教学,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上可能会存在不够系统、不够科学的地方,这无疑给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效果有偏差等。其次,因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多采用集体教学,教师一人要同时面对50~60名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作品不同、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因人而异。如果对每个学生检查指导一次作业,至少需要2~3个学时的时间,没办法做到不断跟进,导致在教学效果上会存在一定局限性。再次,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必定包含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这对于老师能否利用课堂时间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重视理论忽略技术或重视技术忽略理论的教学都会造成学生弹奏技能的不平衡发展。最后,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忽视钢琴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未能设计好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特别是面对学习进度稍慢的同学,心态不够平和,未能做到耐心讲解、指导,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信的丧失。对于教师方面的制约因素,从学校的角度还是要通过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来弥补教学人员的不足问题,减少教师教学课时压力,将重心更多放在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上,保证学生接受最快速、最科学先进的钢琴学习方法。在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将班额相对缩小,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可以关注到更多的学生,有了教师的关注与个别指导,学生们才能更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有明确的练习方向,练习效果会大大提升。从教师自身来讲,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教学思路,做到音乐理论知识与技术的结合。切勿因贪图轻松而忽视理论讲解,切勿因追求进度而忽视基本功的扎实。实践证明,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理论不仅在钢琴课程,在后续的伴奏课程上都是相当重要的,必须让学生过关。实践证明学生基本功越扎实后续学习便越轻松[2]。在教学上,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建立学习群、录播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通过建立曲目库、视频库让学生随时可以查找到曲谱以及正确的弹奏及讲解视频。
三、教学内容方面的因素
在钢琴教学内容上,高职院校一般采用学前教育专业适用教材,此类教材的优点是由浅入深、贴近学生,涉猎的作品比较全面,包括练习曲、小乐曲、小伴奏等,这样基本上一本教材就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另外也满足了学生们的兴趣需要。而此类教材的缺点是,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严重忽视了基本功在钢琴启蒙阶段的重要性,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单手、双手的手指站立、手指独立性练习、双手的协调性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而在使用学前专业适应教材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几乎很少,这样造成学生前期基础不牢固,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带来极大的隐患。钢琴的学习一定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你在基本功阶段花费的时间越多、基础越扎实,你后续的进步和进度就会越快,这和钢琴学习的规律是相符的。单纯的传统钢琴学习教材比较单一、枯燥、乏味,会让学生感到无趣,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这样的既能保证基本功的训练又能适当带有趣味性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因此,大都由教师灵活穿插设计,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贴近。对于教学内容方面的制约因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科组各教师集思广益,编辑出版符合本校学生特点以及符合本校教学大纲安排的校本教材。因各校在招生生源、教学大纲安排、并列课程以及后续课程安排等方面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编辑本校本专业学生的集理论、基本练习、乐曲为一体的趣味性、实用性、全面性教材是最为理想的办法[3]。扩大招生,为国家培养适应型、应用型幼儿教育教师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但追求数量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质量的提升,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专业技能的学前教育人才才是我们立足的根本。因此对于钢琴教学,我们应分析现状、改善教学、提升质量,将幼儿教师的钢琴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与层次,也是钢琴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使我们的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下一篇:小脑共济失调中医偏方,是真的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