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
- 论文大全
- 2021-11-13
- 146
《《蒙娜丽莎》美术浅析》
摘要: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于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就这样,蒙娜丽莎带给人们无限美好的遐想,也给人们无限沉重的压力。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每一幅杰出的艺术品背后,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是吸引欣赏者的原因。
关键词:达•芬奇;女性美;思想寄托
转眼间,一学期又接近了尾声。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虽然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并未获得太多的了解,然而,我却从这门课中了解到很多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且了解到一些早期的绘画作品,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其中令我最为深刻的就是老师给我们讲解有关达文西的相关知识时,给我们放了一个有关“蒙娜丽莎”的视频。这个视频主要讲述了《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画中人物的身份之谜以及传达的思想内涵等等。在看这个视频之前,我时常觉得《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没有可贵之处,毕竟对美术方面没有太多的关注与了解。而当我看完之后,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人称它为经典之作,为什么她的微笑会令那么多人神往。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在1503年到1507年间创作的,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如今,蒙娜丽莎坐在卢浮宫一处显要的位置,隔着厚厚的防弹玻璃,每天以我们熟知的、神秘而永恒的微笑迎候数以万计的来访者。这些朝圣般的观众心中装着各式疑问,他们渴望通过这一张温柔娴静的脸庞读出答案,然而离开时却将更多的问题带走。
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
首先是微笑的神秘,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其次,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为其添了一份神秘感。达芬奇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画家,还在科学和哲学领域表现出过人能力,热衷于用符号和密码来传递信息。 意大利国家文化遗产理事会主席西尔瓦诺·温切蒂借助显微镜观察油画中蒙娜丽莎的眼睛,发现了微小字符。 发现眼中字符为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更添神秘色彩。温切蒂推测,达·芬奇希望别人从蒙娜丽莎眼睛里发现她究竟是谁。名画问世后,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真实身份一直存在争议。
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她真名为莉萨·盖拉尔迪尼,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名商人的妻子;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因为达·芬奇是同性恋,感情生活不为人知,所以他把自己画成女人形象;而美国作家丹·布朗在其所著的《达芬奇密码》一书中提到,蒙娜丽莎这个名字可能是字谜,暗指一位埃及神明
再次,《蒙娜丽莎》背景之谜也引起很多人对其的不断的研究与探讨。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证据是,达·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镇,并曾经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达·芬奇很有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当佩德雷蒂的这一观点在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后,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肯定。
最后,最值得人们深思的是,《蒙娜丽莎》究竟想要传达的思想是什么?作者之所以创作这样一幅作品是有着怎样的思想寄托?
画中的蒙娜丽莎,从微笑中不仅显示出她的温雅、高尚和愉快,也显示出对新世界和新生活的欢欣和喜悦。这里没有丝毫的怀疑和恐惧,没有中世纪画家笔下人物的呆板、僵冷和对世界充满恐惧的踪影。也不像中世纪画像中那种作为神的奴仆的毫无生机的人,蒙娜丽莎是一个充满着青春和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达·芬奇用他的“蒙娜丽莎”,展示了那个伟大时代的人们新的精神风貌,揭示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乐观与自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解脱神的枷锁后的人以及人的美的热情赞颂。蒙娜丽莎的`微笑,使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了无限深广的意境。《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成为了这幅肖像画的重要特征,而且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美的典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精神美。
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在作画时,勾起了达?芬奇对生母阿尔别的回忆,似乎从丽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丽莎成了阿尔别拉的神秘化身。因此,大师在画丽莎时,是用真诚而纯洁的情感去描绘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的双重情感来尽情描绘此人的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她作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人类世界的欢乐和光明来描绘,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体验,用画笔传达给所有的人。文艺复兴的到来使神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
蒙娜丽莎,这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问题。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时间的推移不会使疑团得到解决,只会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更多的疑惑留给后人。《蒙娜丽莎》的成功,在于作者准确的捕捉到了模特儿最微妙的表情和最动人的瞬间。z惊叹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画中人由面部五官到双手,再到身体的其他部分,包括衣着穿戴,每一处都那么真实可感,几乎伸手可及,这是凭空想象无法完成的。倘若没有真实人物作参照,达.芬奇纵然有天大的才气也不可能画得如此生动细腻。有人要问,画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么遥远和不辩深意,那是其人所独有的吗?为什么今人就摹仿不出?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好解答。每一个了解绘画的人都懂得,肖像画并不等同于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画首先要体现作者与表现对象间的互动;画家将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铸进了画中人物,这样观众从画面上读到的肯定比真实人物要丰富的多。我们了解了达.芬奇的生平,认识了他在诸多领域的非凡造诣之后,上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既如此,那么画中人究竟是谁的妻子、叫什么名字就不重要了,她是达·芬奇全部艺术才情的汇聚,也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她是一个超乎常规限定的完美人性。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在个人的美术鉴赏和美术基础知识掌握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改变了我一直以来对于美术的观念。之前,我认为美术并不重要,它只是为那些专业学生提供服务的,而现在我发现美术绝不仅仅是画画,它可以表现很多内容,传达很多我们内心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学习它可以让我了解更多不曾了解的“经典”以及未曾接触过的文化。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摘要:随着生本理念逐渐走进中学课堂,如何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成为中学美术教师关心的话题。文章以生本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为例,探究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强化学生美术源于生活的认知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
关键词:中学美术;美术课堂;高效课堂;生本理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生本理念走进了课堂。生本理念,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生本理念下的中学美术课堂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也包括美术创新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不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且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强化。注重学生和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有研究表明,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很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因此,生本理念下的美术课堂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本理念,谈一谈如何构建高效美术课堂,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能把这一节课听好。那么,美术课堂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都是教师规定一幅画应该怎么画,大家必须按照这个模板进行;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引领者与规定者,他规定了学生必须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生本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教师只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无须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生本理念下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主要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比如教师上课时可以首先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大家画一个苹果,自己认为苹果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就画成什么颜色,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无论是画成绿色的还是红色的,哪怕是黑色的苹果,教师都不要批评学生,不要打破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学生的兴趣培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如果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作画,那么就可以用自己的创意思维,来实现他想要在课堂上达成的目标。这样学生便可以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感受到创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同时,能让学生通过美术训练,体会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心情,真正地感受到什么是趣味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二、强化学生美术源于生活的认知
1.了解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这个特点,经常在美术课堂上尽可能地夸奖学生。夸奖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比如,教师可经常在课堂上展开一些小小的竞赛,让学生针对同学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或者进行互相点评,如果此时教师适当对一些作品辅以夸赞,将会大大地激发这些同学的创作热情,调动他们整个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创造性,这样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更加活跃,更能激发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获得进步。
2.引导学生的原生认知基础还以上面的例子为例,课堂上教师布置大家画一个苹果,有学生画出来绿苹果,有学生画出来红苹果,也有学生画出来一个黑苹果,这个时候教师一定不要批评学生,虽然黑苹果在日常生活中是看不到的,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来画苹果,这样学生就会知道有青苹果,有红苹果,甚至有黄苹果,就是没有黑颜色的苹果。这样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出发,就不会出现一些脱离实际的问题,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认知能力和实际创作能力。如果是抽象事物,现实中没有原型,比如教师上课时让学生画一个妖怪,日常生活中没有妖怪,那么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这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当然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比如说你平时见到的坏人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这个妖怪就是以坏人为原型,再加上一些自己的创造,这就是美术创造。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知道美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美术的原生认知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人们可以观察到世间万象,从而运用到美术课堂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便可以创作出生动的画作来。
三、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生本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紧紧掌握着课堂,而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引领者,而不是规定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而不是要求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学生们乐于接受又能广泛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便是其中之一。这种学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个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小组内要分工协作,这样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作画,而且学会了在一个团队中各自应该如何承担责任,发挥作用。学生们既能够协作学习,提高效率,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会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每个小组都会为这项活动精心准备,通力合作,期待胜出。成果展示时他们会极力推销自己小组的画作,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交流,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本理念下的美术课堂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意义重大。生本理念的高效美术课堂构建,是每一个中学美术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素质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美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基于生本理念的高效美术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创新课堂,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以及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高效完成中学美术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艳娟.生本理念下如何打造初中高效美术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
[2]徐延峰.走向生本的美术新课堂[J].吉林教育,2012(02).
[3]张凤云.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
作者:王文福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策的深思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美术教学的必修课程,经历了从以前的无到现在的有,从简单的照图描型到现在的多元化教学,从简陋的印刷挂图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等过程,与此同时,美术鉴赏教学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也在不断地变化与革新。本文拟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与“学”两大方面,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探讨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新发展、新思路,以期对今后的美术教育提供新策略、新策略。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鉴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鉴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中西艺术交融,了解文化差异
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这两方面都可进行,因两者皆有其特点与魅力所在。中国传统绘画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解中国绘画的特点,更深入地体会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哲学化的审美倾向。中国传统绘画其门类也很多,可以从其中挑选其一种或两种进行教学。例如:花鸟画中可选梅兰竹菊,也可选简单的山水画等。西方传统绘画也可以进行教学,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西方的绘画理念,了解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及其规律,学习西方的审美观。在教学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的素描、速写、色彩等进行实际教学。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同步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全面地了解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在欣赏与鉴赏中逐步获得审美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
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特色课程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令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现有资源,适当开展一些取材容易而又操作简易的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自己创作艺术作品,把成功的体验与众人分享。比如,如果学校离河边较近,可以在河边搜集小贝壳。我们可以把贝壳黏结起来做成各种各样形状的小雕塑制品,容易制作也容易形成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然后,开一个小型的“雕塑作品展”,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时,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如果学校依山傍水,那山上少不了石头,可以直接采集石头做盆景雕塑,效果也会很不错。无论贝雕、盆景还是其他,都可以就地取材,只要合理安排教学设计,必会带给学生新颖而又难忘的一课。
三、美术鉴赏,走出单一理论教学
上好一堂精彩的美术鉴赏课,需充分掌握教材知识,把握教材的教学宗旨,找到美术鉴赏教学与实际生活中鉴赏审美应用的连接点,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与突破。对于美术鉴赏课来讲,教材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把学生带出教材,走到生活中去,让“活生生的教学”巩固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我们要不断挖掘自身所在城市或者环境资源的美术鉴赏层面,让学生有空间和时间去体验及应用审美知识。
任何小小的审美实践都要胜过“死记硬背”的“纸上谈兵”,我们相信:美术鉴赏教学会逐步走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道路,而学生会有机会去读一本包容万象的“大书”,而不是“死记硬背”那本教材。在美术课堂上,他们明亮的眼睛和时时发出的惊叹声可以告诉我们: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美术知识的渴求。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灵活使用和挖掘教材成为目前美术鉴赏课教学环境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四、把握中国特色,奠定传统文化底蕴
在当今大众追逐时尚的潮流中,毫无例外的,美术教学领域也受到了很大冲击,一律追求“新颖”“新概念”“新花样”的“新”却恰恰掩盖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推广,更少了传统艺术特色的革新与发扬,传统艺术人文精神的缺失更是越来越难以赋予作品更深邃的内涵。大众正在被逐步、被完全地西化,其根源应该归结于我们传统美术教育的普及推广。我们的技能模块学习应该首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这样既有利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普及也有利于对西方文化艺术精华的吸收和融会贯通,对于提高艺术素质有着更好的继承发展。我们并非排斥外来文化,而是想让本民族的文化瑰宝得到更大的继承和发扬。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多注入中国因素是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美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
五、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
没有一个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散自己思维、发掘自己创新意识探索发现自己艺术潜质的环境,其他的空谈都是假的。风景优美、依山傍水的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开展美术鉴赏课也是很好的。以前的学校教育要想在短时间内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只有尽自己所能去转变并去营造对学生更好的环境,尽自己所能在有限的环境中取得最大的成绩。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地学习;在聆听各种各样的“故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思路自由飞翔。
潜移默化之中,深刻细腻的观察与感受能让我们的学生具备“不寻常”的眼睛,让他们能够捕捉到更多美丽的色彩,尽享这曾经熟悉但又有所不同的形色世界带给他们的新的感官体验,独特的审美观察也会塑造出他们的多彩人生,这才是我们艺术鉴赏课的主旨所在。
参考文献:
[1]蔡教芸.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刍议[J].教书育人,2011(13):46
[2]崔建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体会[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2(5)
上一篇:小小银针减肥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