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笔记之诊法的理论原则1》
- 健康知识
- 2024-05-15
- 101
《内经》诊法虽是诊断学的雏形,但其诊法的理论原则则为后世诊断学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结而言,《内经》诊法之理论原则共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为“五脏系统的整体观”。
《内经》诊法是通过:收集五脏系统层次结构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征象,从而进一步推测五脏系统各种病变的。
如《灵枢-五色》篇说:“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
又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说:“五官五阅,以观五色;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
上述两段说明:因五色化生于五脏之气,故五色之异常变化也就必是五脏病变的反映;因而察五色亦就能知病变在于何脏。
《内经》同时还强调:以五脏系统相互生克乘侮的关系来探索疾病的传变,并推测其预后转归。
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
此段表明:色脉相应,或见其相生之脉,为病势顺,病虽重不危;如色脉不相应,而见其相胜之脉,为病势逆,预后不良。——这就是五脏系统间之生克关系在诊法中的具体运用及体现!
总之,五脏系统的整体观,是探求病位、分析病情、判断预后的准则,是《内经》诊法的重要原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