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正文

我心中的伟人袁隆平作文三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我心中的伟人袁隆平作文三篇    我心中的伟人袁隆平作文一篇

 禾下乘凉梦,一生永为“稻粱谋”。袁老,您一路走好。——题记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近,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平凡的瑰宝。袁隆平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

  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我心中的伟人袁隆平作文二篇

  袁隆平,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平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平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近七十岁的袁隆平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平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平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我心中的伟人袁隆平作文三篇

  他们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袁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

  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

  2019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