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 写作范文
- 2021-06-17
- 96
1对大型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实践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很多企业在税收管理方面都做了突破性的改革工作,也不断地对一些国际大型企业进行借鉴,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需要对税收审计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索,本文主要以国内某知名大企业为案例,对税收管理工作的流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
1.1对于风险评估的分析
此集团是国内的大型企业,因此缴纳的税款比较多,纳税规模比较大,针对于此集团的发展情况,首先需要分析的就是销售过程中的收入比例、税收的比例以及业务上的比例等。每个业务板块纳税占比较大的有两百多加子公司,在税务风险的判断方面使用了人机结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性的评估,然后选择80家比较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人工方式的评估。对于企业所填报的税收风险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此分户、分版块地做出整体性的评估报告。
1.2风险自查阶段
风险的自查主要是向69户企业以及当地的税收机关进行自查数据包的派发,然后按照数据包中的具体要求和问题进行培训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召开自我检查和监督会议,让企业对于自己重点的区域进行多项性实地调研,然后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税收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案头审计阶段,风险的评估和自我检查需要选择的业务板块是对2010年到2014年之间的企业电子财务数据,其中包含集团内部具有代表性的30家企业骨干集合而成的审计工作团队。针对所收集到的企业税收材料,然后使用电子数据导出以及筛选和构建表格的方式进行企业税收风险的评估,以此发现企业风险自查过程中的多种疑点。
1.3现场审计阶段
在现场审计阶段主要是针对案头审计过程中的多种疑点进行全面的组织检查工作,逐步逐户的进行企业的调查和核实,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方式有询问的方式,程序分析的方式以及业务循环的方式,从每一个疑点出发进行审计工作的管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相关文件和记录的方式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疑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以此印证以及核实企业的税收风险。给规范化的企业审计提供思路,对于审计以后的资料要和其他企业进行意见的交流,以此形成一个确定性的结论。在审计以后还要进行反馈工作,反馈工作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对工作的梳理以及总结,然后询问可能发生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措施,提出进一步的税收发展建议。引导企业建立起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利用风险管理建立建议书的方式向集团总部进行报告,从个体经验上给集团一定的建议,避免税收风险的发生。还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税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强化对税收的监督,并且对税收业务的流程进行细化性的控制,增强内外部的沟通,这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创新的要求所在。
2建立健全企业税收和审计的建议
2.1确定税收得到法律地位
我国在税收方面需要法律的维护和保障,现行的法律对于税务审计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并且相关的执法行为也正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从税收的长远发展过程来看,需要加快税收的审计立法工作,确定税收审计在法律上的位置,增强税务审计的相关性表述,让税务机关的审计能力也不断地强化,以此规范税务审计流程和具体的操作办法。
2.2审计流程的完善
制定出标准化的审计流程是规范税收工作的一项突出性成果,在这方面可以指定比较标准的底稿税收制度,并且编纂出税务审计工作方面的流程手册,对税务工作进行审计流程方面的规范,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不断地提升抵御风险以及审计选案的能力,也可以增加一些测试,可能是实际性也可能是税收统一抽样方面的测试。审计的程序也需要严格地加以规范,不断地进行项目的优化管理,以此实现选案、审计以及处理相关细节性的分析和研究。对于细节性的处理要有分离性思维,不能因为税务审计太过于随意因此出现应付形式,以及偷税漏税的行为,这样也是对于资源的浪费。税收管理方面可以建立起绩效体系和制度,使用较为合理化的办法,从科学的税收指标出发,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约束能力。
技术方面的支持也需要不断地强化,技术强化是深化税务审计信息建设的一个途径,在软件平台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自动排序,从工作底稿出发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对工作加以创新,可以针对大型企业的情况研究出ERP税收系统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进行,也可以使用这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税务电算化的研究,让审计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减少税收过程中的风险点,也可以使用穿行测试以及分析性测试的`方式不断地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让企业对税收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于一些常见的税收风险在生产和经营领域中研究,创建出满足财务核算的相应模块,让税收风险能够自动化能够被系统自动化地识别出,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2.3专业化团队的构建
审计税收的方式需要专业化的团队,也需要合理地对一些信息技术和数据统计进行分析,这样就要不断地提升人才的素质,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税收统计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做好相关的业务培训工作,创新人才机制,引进优秀的人才在软件的开发以及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运用,以此突出审计行业的骨干性作用,用科学严谨的思维创建新的工作方式。对于人才技能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一种是内部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另一种就是到先进的企业中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经验的借鉴以及对先进税收方式的学习,不断地提升最新审计的应用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税务审计的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分析,一共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的论述。第一部分是对大型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实践的分析,其中包含对于风险评估的分析、风险自查阶段、现场审计阶段。第二部分是建立健全企业税收和审计的建议,其中阐述了确定税收得到法律地位、审计流程的完善、专业化团队的构建。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在税务审计风险方面的防范能力,减少风险的发生,保障税收的顺利性,让企业在完善的税收制度下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因素的产生。
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2021年,海西州税务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强化运用“劳动工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绩效管理为动力,依托风险管理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深化信息增值利用,扎实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工作。
一是上下统筹协作。形成省、州、市(县、行委)三级统筹协作机制,及时将千户集团成员企业风险分析情况汇总上报,取得省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不断优化调配风险管理资源,采取省局统筹、各地联动、团队配合的工作方式开展风险分析工作,提升工作质效,形成三级工作合力。
二是加强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分析计划,健全与分析企业的约谈机制,有效掌握重点行业、关键企业涉税风险点,在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同时,加强内、外网数据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开展行业内对比、跨区域借鉴、先进区学习等有效信息,确保数据定性运用的全面和准确性,为风险分析提供有力、真实的数据资料。
三是提高分析质效。以大企业税收服务管理平台为基础,结合C6税务审计软件、金三系统等平台,对企业电子账目开展分析审核,对企业涉税疑点进行初期筛选;依靠但不拘泥于企业财务数据,从中识别具有风险分析价值的信息,在大企业税收服务管理平台中形成底稿,使分析的准确性得到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海西州税务局已完成自行开展千户集团税收风险分析6户,配合省局完成10户,为后续开展税收风险应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在税收管理中,由于大企业具有组织结构庞大,信息系统应用率高,税收业务相对复杂,税收筹划意识强等特点,税收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作者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提出改进建议。
当前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税务风险理念不够牢固。企业高层对税务风险的态度、风险偏好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税收策略的制定、税收风险的重视程度和应对态度。有的大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不够重视,只注重企业的产供销、财务分析核算、利润指标实现,忽视了税收风险对企业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没有把税收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容易造成企业实际经营与税务核算、税务风险管理两张皮的问题。
企业税务内控机制不够健全。企业的税务内部控制机制是监控税收风险的“防火墙”,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早在2009年就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但根据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国税局对5家大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现状的调查发现,大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并不乐观。有的企业从根本上未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有的企业税务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税务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大多数企业没有定期开展税务风险分析与评估,只是根据税务机关的风险提示被动应对;有的企业即便是定期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评估,控制措施的设定、监督和改进举措也欠规范。
企业税收筹划过于复杂隐蔽。大企业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税收筹划力度较大。有的企业雇用知名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刻意包装、制造出极其复杂的税收筹划,通过集团控制、关联交易、合并分立等,人为增加组织架构的复杂性、价值链的冗长性和业务流程的繁琐性,有的甚至制造与实际执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和拥有的资产不一致的中间体,其中筹划目的和具体细节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向税务机关披露,造成企业规模、利润水平和占用的社会公共资源与缴纳的税款极不相称。
税务机关风险管理不够到位。在数据采集利用方面,系统内现有存量数据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对企业动态数据采集不够及时,与第三方数据交换机制尚未健全。在风险分析评估方面,预警指标重点不够突出,风险评估模型不够丰富,特别是缺乏行业性、地域性大企业风险评估模板。在风险应对方面,差异化的应对举措划分不够细致,落实不够有力,靠经验管理、拍脑袋决策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由于大企业影响力、收入压力等的存在,采取变通的方式,使应对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税务机关管理资源存在掣肘。大企业管理部门与具体税种管理部门在衔接上存在掣肘,大企业遇到的增值税问题需要请示货物和劳务税管理部门,遇到的企业所得税问题需要请示所得税管理部门,大企业管理部门在中间更像是“二传手”,对许多风险问题不能直接定论。大企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有的地方甚至是一人兼数岗,导致很多工作的落实绩效不高,与大企业风险管理日益凸显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
现行法律法规规范不够透明。现行税法层级较低,权威性受到挑战,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缺乏可操作性,部分文件描述模棱两可,在不同级次税务机关之间、同一级次税务机关的不同部门之间、税务机关和大企业之间,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造成有的大企业在不同区域的分支机构采取不同的口径处理同一税务事项。
提升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绩效的几点建议
夯实常态化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理论宣传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向大企业高层灌输税务风险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让企业从战略层面提升对税务风险理念的重视程度。注重形式与内容的衔接,把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环节,体现到企业的各类战略决策、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中,以风险管理理念的常态化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化。
建立规范的内控制度。引导企业落实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筑牢税务风险“防火墙”。围绕控制环境、税务风险识别和分析评估、税务风险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改进五要素,建立税务风险内控制度体系,使税务内控和财务内控以及其他内控体系相协调。定期开展税务风险分析评估,突出合并、重组、重大投资项目、经营模式改变等重要控制点,制定诸如开展税务尽职调查和税务合规性复核等对应控制方式。引入第三方开展阶段性税务风险内控评审,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加以改进,切实纠正控制运行偏差。
培养合作型税企关系。税务机关需要设计与大企业的合作遵从模型,与大企业建立互相尊重、互负责任的新型合作关系。一方面,税务机关应向大企业董事会成员和公司高层提供治理指导,以鼓励大企业主动披露纳税风险。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积极回应纳税人诉求,对重大事项积极探讨事先裁定等举措,给予大企业以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确定性。另一方面,大企业应主动就发生的重大涉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报告,及时披露税收筹划的有关细节和详尽数据,与税务机关共同判定是否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和经营实质,预先化解潜在的税收风险。
开展全流程风险应对。建立一体化风险管理模式,按照标准化流程,深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加大外围数据信息的采集利用,深入开展现实和潜在风险点的查找、识别。建立完善分事项、分行业工作指引,为大企业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丰富预警分析指标,科学测算预警值,提高风险评估的可靠性和准确率。加大差异化风险应对举措落实力度,让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促进税收提醒、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和税务稽查工作的高效开展。
建立高效的管理团队。夯实大企业管理部门的实体地位,建议在有条件的市、县局成立实体化的大企业税务管理局。明晰大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税种、税源管理部门的权责划分,对大企业涉及的税种管理事项可以交由大企业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税种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指导
健全法律法规。加快税收立法进程,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促进税收征管法早日得以修订完善,适时增补税收风险管理的有关内容。提升现行规范性文件的解读、解释级次,保持规范性文件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规范性文件执行口径一致。在恪守法定、公平、公正、效率、中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大企业诉求,研究出台一批新政策,确保大企业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国内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
上一篇:红楼梦每回简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