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道问答 > 正文

脑损伤简介 大脑受伤是什么病?怎么能恢复正常?

根据损伤程度不同,挫伤部位可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等变化,最后坏死灶发生神经胶质增生,遗留永久性瘢痕。脑挫裂伤常发生于直接受打击的大脑皮质,对侧颅壁部相邻的脑组织受外力惯性作用,也撞击到颅骨。

文章目录:

  1. 脑损伤简介
  2. 大脑受伤是什么病?怎么能恢复正常?
  3. 脑部损伤评定标准是什么?
  4. 《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脑损伤

一、脑损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简介
  • 3 脑震荡
  • 4 脑挫裂伤
  • 5 脑干损伤

1 拼音

nǎo sǔn shāng

2 简介

小儿脑损伤多因跌伤、车祸与运动事故所致。小儿脑损伤有以下特点:①婴幼儿颅骨较薄、较软,富于弹性和可塑性。受外力打击时,颅骨易变形,如外力作用于单一颅骨,易使整块颅骨下陷造成局限性脑损伤。②小儿脑损伤后血脑屏障与血管通透性易受影响,大量液体从血管渗入细胞外间隙和细胞内,可急剧发生脑水肿。③小儿脑损伤的主诉与病史不易明确,神经系统检查也难满意,对伤情的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应特别慎重,应注意神经系统的反复检查和病儿的全面监护。④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脑血管弹性和代偿力较大,脑损伤恢复后,后遗症较成人少见。常见的脑损伤有以下几种:

3 脑震荡

脑震荡为头部受暴力打击后,引起短暂的脑功能障碍。脑组织无明显解剖变化,有人报告尸检时可于镜检下发现点状出血或脑皮质及脑膜的轻度水肿。脑震荡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了弥漫性超限抑制,这种抑制产生于大脑皮质,并向低位扩散。

病儿受伤后出现短暂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不能追忆受伤经过,甚至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物也不能回忆,称“逆行性遗忘”。病儿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缓慢、嗜睡等现象。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正常。

脑震荡多可自愈。为防止遗漏颅内继发性病变的诊断,病儿应留院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变化。应用镇静药物,使病儿适当休息,有头痛、恶心、呕吐者用药物对症治疗。

4 脑挫裂伤

为受伤后脑组织有肉眼可见的实质性损伤。脑表面或深层有散在或聚集的出血点,甚至有脑组织断裂。脑血管出血或血栓形成,脑脊液常混有血液。根据损伤程度不同,挫伤部位可出现脑水肿、脑组织坏死等变化,最后坏死灶发生神经胶质增生,遗留永久性瘢痕。脑挫裂伤常发生于直接受打击的大脑皮质,对侧颅壁部相邻的脑组织受外力惯性作用,也撞击到颅骨,引起对冲性脑挫裂伤。

病儿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时,出现昏睡或昏迷;代偿失调时,瞳孔逐渐扩大,光反应消失;血压常与颅内压并行增高。呼吸不规则,甚至有潮式呼吸或呼吸骤停; 脉搏增快而弱; 体温不升或高达40~41℃,乃表示中枢对体温调节失去控制。脑挫裂伤伴中枢神经损伤时出现定位症状:①运动障碍,表现为单瘫或偏瘫。②抽搐,一侧或两侧抽搐,为大脑皮层受 *** 的反应。③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减退或缺失,大脑半球顶叶受损时,对侧肢体的浅、深感觉均可减退。④脑膜 *** 征,常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出现。其他脑局部损害症状有失语、眼外展麻痹、单眼失明或听力消失。

对脑挫裂伤病儿,应严密观察及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意识等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治疗主要针对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排除继发性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软化、脑坏死或颅内血肿。常规治疗为对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静脉推入,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静脉滴入,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困难时应作气管切开。高热病儿体温不易下降者可用冬眠疗法。

5 脑干损伤

指中脑、桥脑及延髓的损伤。脑干内有许多神经核、又是呼吸与循环中枢,全身感觉和运动纤维均通过脑干,故脑干损伤将引起严重症状。

临床表现有:①昏迷,受伤后意识不清,可长期昏迷。②去大脑强直,四肢肌张力高,呈强直性痉挛,轻者呈阵发性发作; 重点持续强直。③病理反射,多出现双侧病理反射,甚至表现为自发阳性。伤情严重者全部反射消失,病情稳定后又出现病理反射。④局限性定位征。中脑损伤常有瞳孔及眼球改变。双侧瞳孔散大,大小不等,或时大时小,或两侧交替变化,对光反应消失。桥脑损伤时双侧瞳孔极度缩小,眼球同向偏斜。延脑损伤时,呼吸循环衰竭,呼吸不规则,最后呼吸停止,心脏停搏。

二、大脑受伤是什么病?怎么能恢复正常?

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甚至会出现感觉、运动、认知、行为、心理等功能损害。治疗扰慧空可针对病因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预后通常和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脑损伤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发病率:随着汽车等工业化的发展,其发病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

好发人群:多发于青年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4:1。

发病年龄:高发年龄为15~24岁,5岁以下儿童、75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存在较高的患病风险。

脑损伤有哪些类型?

根据伤后脑组织是否完整或向外界开放,分为开放性脑损伤、闭合性脑损伤两类。

开放性脑损伤:指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损伤,损伤后会出现原发意识障碍

,但多数较轻;头皮颅骨开裂,伤口出血,可伴有脑组织和脑脊液外溢等。

闭合性脑损伤:指脑组织与外界不相通的损伤,根据其损伤程度与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脑震荡

、脑挫裂伤

、颅内血肿

、脑干损伤

等。

根据外力作用于头部后是否立即发生脑损伤,分为原发性、继发性脑损伤两类。

原发性脑损伤:指脑组织受到外缓瞎力作用的当时发生的损伤,损伤以后立刻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继发性碧闹脑损伤:指脑组织受到外力作用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脑的出血、水肿、血肿造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根据伤后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四类。

三、脑部损伤评定标准是什么?

神经性损伤需要六个月才能稳定,所以,颅脑损伤鉴定的时间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骨折及轻、中度颅脑损伤3个月以上

颅脑损伤分级通常需要用到格拉斯评分,格拉斯评分是根据患者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进行综合评判。睁眼反应占4分,语言反应占5分,运动反应占6分,满分是15分,最低分13分,分越高代表颅脑损伤的程度越轻。

轻型的颅脑损伤主要是指单纯的脑震荡,格拉斯评分(GCS)在13-15分。中型的颅脑损伤,主要是指轻微的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格拉斯评分在9-12分。重度的颅脑损伤,主要是指广泛的颅脑损伤,广泛的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和脑内血肿等,格拉斯评分在3-8分。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四、《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脑损伤

脑损伤重点和难点

  一、脑震荡的临床特点

  头部受暴力作用后,立即出现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而无器质性的脑组织损害者称为脑震荡,是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其临床特点是:(1)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不超过30分钟;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肌张力减低等,但随意识的恢复很快趋于正常(2)清醒后,对受伤经过及伤前近期事物不能记忆,称逆行性遗忘;常述头痛头晕呕吐等,短期内可好转(3)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均无异常(4)无须特殊治疗和护理,一般卧床休息1-2周,给予镇静剂,多数顺利康复,预后良好。

  二、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脑损伤的部位、范围、程度及有无继发性脑损伤有关。

  1.意识障碍:伤后多立即出现,一般在30分钟以上,可数小时到数月不等。

  2.生命体征的改变: 多数较明显,一般早期都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呼吸浅快,常于伤后不久逐渐恢复;如继发脑水肿或颅内血肿,则生命体征短期内自行恢复,且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生命体征改变。

  3.神经系统体征:伤后立即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哑区”例外),如脑皮质功能区受损,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

  4.脑干损伤:是特殊部位的脑损伤,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损伤。其临床特点是(1)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2)早期持续严重生命体征紊乱。(3)瞳孔变化和眼征多样。(4) 四肢肌张力增高、去大脑强直(5)并发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

  三、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

  不论那一种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即先有头部受伤和原发性脑损伤症状,继而持续颅内出血和血肿形成,持续脑受压和局部激惹症状,最后发生脑疝,但各个部位血肿又有各自特点。

  1.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急性幕上血肿最常见,表现特点:(1)意识障碍有中间清醒期:因脑实质损伤较轻,故多数原发性昏迷时间很短,在血肿形成以前意识恢复清醒或好转,一段时间后血肿形成并逐渐扩大,引起颅内压增高并导致脑疝,病人再度持续昏迷,两次昏迷之间有明显的“中间清醒期”,这是硬膜外血肿典型的意识变化。 (2)生命体征改变:如血压升高、脉搏宏大、呼吸深慢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生命体征改变。 (3)小脑幕切迹疝:患侧瞳孔变化和对侧肢体瘫痪等。

  2.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脑实质损伤较重,原发性怀念迷时间长,中间清醒期不明显。较早地出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症状。

  3.急性脑内血肿 脑实质损伤重,昏迷呈进行性加重。病情变化快,容易引起脑疝。如血肿累及重要功能区,神经系统体征明显。

  四、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五、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现场急救措施

  1.防治窒息 尽快掏出口腔和咽部的血块及呕吐物,置病人于侧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有舌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妥善处理伤口 头皮裂伤和撕脱伤者,立即加压包扎止血;开放性颅脑损伤者,在外露的脑组织周围置纱布卷,再覆盖干纱布适当包扎;遵医嘱尽早使用抗生素和TAT预防感染。

  3.抗休克 一般闭合性颅脑损伤(除小儿外)不致有严重的休克。一旦出现休克征象,应考虑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如多发性骨折、内脏破裂等。立即置病人于平卧位,保暖、补充血容量,并协助查找原因。

  4.做好护理记录 记录受伤经过、检查所见、急救处理经过以及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演变过程,供进一步处理时参考。

  (二)病情观察

  1.意识状态 是最重要的病情观察指标,可通过对语言刺激反应、对痛刺激反应、生理反射、大小便控制和配考,试大收集整理合检查等五个方面的过程,或通过睁眼、语言和运动三个方面的反应来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意识障碍的程度可视为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的早晚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

  2.生命体征 伤后可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1)体温:伤后初期可有中度发热,为吸收热,体温过低或中枢性高热为间脑或脑干损伤。 (2)呼吸:注意呼吸节律、深浅,有无呼吸缓慢、叹息样呼吸、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 (3)脉搏:注意速率、节律,有无缓慢、宏大有力或增快、细弱不整。 (4)血压:注意血压波动和脉压变化。单项指标的变化应查找原因,几项指标同时变化应警惕继发血肿导致的颅内压增高。

  3.神经系统体征 具有定位意义。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怀疑继发性颅内血肿。 (1) 在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神经系统体征。(2)除原有体征外又出现新的体征。 (3)原有体征逐步加重。神经系统的体征多样,应重点掌握瞳孔和锥体束征的观察。

  ①瞳孔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常见以下变化:Ⅰ:双侧瞳孔缩小、光反射迟钝,伴有中枢性高热、深昏迷,为脑桥损伤表现。Ⅱ: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伴深昏迷或去大脑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或临终前征象。Ⅲ: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光反射消失,伴眼球分离或异位,多为中脑损伤表现。Ⅳ:伤后立即出现一侧瞳孔散大,见于视神经、虹膜及动眼神经损伤。Ⅴ:伤后一侧瞳孔先有缩小,继之散大,伴意识障碍加重,位小脑幕切迹疝征象。

  ②锥体束征:对比检查双侧的肌力、肌张力、感觉和病理反射,常见以下情况:Ⅰ:单侧瘫痪,在排除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后,应考虑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损伤。Ⅱ:伤后立即出现一侧上下肢瘫痪,且相对稳定,多为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广泛损伤。Ⅲ:交叉性瘫痪,即一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为脑干损伤的表现。Ⅳ:在伤后一段时间出现一侧肢体瘫痪,且进行性加重,应考虑幕上血肿引起小脑幕切迹疝。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脑损伤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