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怎么读 篾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 知道问答
- 2023-11-07
- 93
篾拼音:miè 基本信息:部首:竹,四角码:88253,仓颉:hwli 86五笔:tldt,98五笔:tlaw,郑码:MLHS 统一码:7BFE,总笔画数:17 基本解释: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篾。苇篾儿。
文章目录:
一、篾怎么读
1、汉语拼音:miè
2、篾的部首:竹
3、部外笔画:11
4、笔画总数:17
5、汉字结构:上中下结构
和消灭的灭同音,组词:竹篾,篾席
篾 miè
◎ 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苇~儿。~席。~条。~青(指竹子的外皮,质地柔韧)。~黄(指竹子篾青以里的部分,质地较脆。亦称“篾白”)。
同音字
蠛
搣
鱴
鴓
眜
瀎
蔑
灭
烕
篾拼音:miè
基本信息:
部首:竹,:88253,:hwli
86五笔:tldt,98五笔:tlaw,郑码:MLHS
:7BFE,总笔画数:17
基本解释:
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高粱秆皮等:竹篾。苇篾儿。篾席。篾条。篾青(指的外皮,质地柔韧)。篾黄(指竹子篾青以里的部分,质地较脆。亦称“篾白”)。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篾条[miè tiáo]
条状的篾,用来编制器物。
2、篾片[miè piàn]
竹子劈成的薄片。
3、席篾[xí miè]
用苇子、竹子、高粱秆等的皮劈开而做成的细长的薄片,用来编席、篓子等。
4、篾巴[miè bā]
竹篱笆。
5、篾篮[miè lán]
竹篮子。
拼音:mie
部首:竹字头
组词:篾石、篾席
结构:上下结构
二、篾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篾
- 拼 音 miè
- 部 首 竹
- 笔 画 17
- 五 行 木
- 五 笔 TLDT
[篾]基本解释
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 :竹~。苇~儿。~席。~条。~青(指竹子的外皮,质地柔韧)。~黄(指竹子篾青以里的部分,质地较脆。亦称“篾白”)。
[篾]详细解释
〈名〉
- (形声。从竹蔑省声。本义:薄竹片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
- 同本义
笢竹肤也。从竹民声。——《说文》。按竹外青也亦谓之筠析者声转谓之篾。》
敷重篾席。——《诗·顾命》
篾篓挑将水边货。(货:卖)——唐彦谦《蟹》
- 又如:篾巴(竹篱笆);篾索(竹篾编的绳索);篾席(竹篾编的席子);篾丝(竹篾劈的细丝);篾篓(竹编的盛器。多为圆桶形);篾篮(竹篮子);篾笼(竹笼);篾缆(竹篾编制成的绳索)
- 泛指苇子或高粱秆上劈下的皮 。如:苇篾儿
[篾]百科解释
基本字义: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苇~儿。~席。~条。~青(指竹子的外皮,质地柔韧)。~黄(指竹子篾青以里的部分,质地较脆。亦称“篾白”)。 更多→ 篾
[篾]英文翻译
Bamboo
[篾]组词
竹篾 篾黄 篾匠 篾条 篾片 席篾 篾箩 篾巴 篾笋 篾如 篾篮 篾丝 篾篓 篾簟 更多篾组词[篾]相关搜寻
篾匠 篾席 篾片 篾刀 篾组词有哪些词语 篾条 篾如 篾篓 篾的成语 篾黄
三、篾怎么读组词
篾读音:miè;组词如下:
竹篾、篾匠、篾刀、篾席、篾片、篾条、篾箩、篾簟、篾篓、席篾、篾篮、篾丝、篾黄、青篾、篾笋、篾工、席篾儿、篾索、黄篾楼、篾缆迟中、篾篁、濛篾、黄篾舫、干篾片。
篾(mie),薄竹皮,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韩《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黄篾舫中梅雨里,野人无事日高眠。”浙江多山码枯山,盛产毛竹,甬绍人灵巧的双手,将毛竹表层剖劈成细细的篾青丝或薄薄的篾青条,串织编制成长、圆、扁、方形或肖形储放物品的篾篮。这种盛器民间亦称篾盒、篾篓、篾罐等。
因其外形美观、质地坚韧、轻便实用、制作精巧,深得旧时上海人的青睐,故源源不断地进入上海寻常百姓家。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约一半以上的沪上人家中或多或少拥有此类家什。
由于篾篮器在上海有着巨大的市场,清后期众多的甬绍篾匠也纷纷登陆上海滩设铺开店败唯,以制作销售此物品为生。上海的老城内至今还遗留下一条名叫篾竹街的旧时小巷。徜徉其间,从古巷斑驳的旧痕陈迹中,依稀可窥昔日沿街两旁竹篾铺号鳞次栉比的繁盛景象。旧时艺匠劈竹剖丝声,商贩店主吆喝声,买家行人嘈杂声,仿佛又在耳边回荡。
四、篾的意思
篾的意思为:指劈成条的薄竹片;也指劈成条的苇子或高粱的茎皮。
“篾”,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miè,在六书中属于六书类型字。“篾”的基镇没森本含义为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如篾条、细篾、竹篾、苇篾儿、篾丝、篾篓、篾笼、篾篮。篾,形声字。竹表意,其形像竹叶,表示篾是竹子的外皮;蔑表声,本义是竹皮,也指竹子剖成的薄片或细条。
详细解释义与古籍释义:
详细释义:
1、名词,形声。从竹,蔑省声。本义:薄竹片,可以编制席子、篮子等。
2、名词,同本义。
笢,竹肤也。从竹,民声。《说文》。
敷重篾席。《诗顾命》。
篾篓挑将水边货。(货:卖)。《蟹》。
3、名词,又如:篾巴(竹篱笆)、篾索(竹篾编的绳索)、篾席(竹篾编的席子)、篾缆(竹篾编制成的绳索御亩)。
古籍释义:
1、《广韵》《集韵》《韵会》察派莫结切《正韵》弥列切,音蔑。竹皮也。《书顾命》敷重篾席。《传》篾,桃枝竹。《疏》篾,折竹之次靑者。《宋书明帝纪》太妃乘靑篾车,随相检摄。《诗韵辑略》蔓也。今蜀及关中亦谓竹篾为蔓。
2、又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籦笼䈽篾。《李善注》篾,桃枝也。
3、又小貌。《扬子方言》木细枝谓之杪,江淮陈楚闲谓之篾。《注》篾,小貌也。
五、篾字怎么读
关于篾字怎么读介绍如下:[miè]。
关于汉字的介绍如下:
汉字(拼音:hànzì,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如埋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
现存最早的汉旁橡型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出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运猜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刻划说:郭沫若先生立足于半坡陶符与殷商甲骨文的比较考察,认为早期的文字可以从结构上分为"刻划"和"图画"两大系统,"刻划系统是结绳、契木的演进,为数不多,这一系统应该在图形系统之前"。
从半坡发现的刻划符号来看,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单字。许多现代学者认为它已有固定的音形义,当为汉字之源头。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土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篾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