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治疗
- 民间偏方
- 2022-09-02
- 227
【概述】
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痛。女性多见,其发作病情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生化改变。此外与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亦有关系。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激动等常可诱发本病。
本病虽然可以列人中医的头痛证辨证论治,但因其具有病情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故应归属于中医的“脑风”、“头风”为宜。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将本病按“脑风”、“头风”辨治,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理】
1.风邪客于巅顶: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循头面。足厥阴肝经上会于巅顶,交于百会,故如感受风邪则循经上巅顶。正如李东垣曰:“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素问·问太阳阳明论》“伤于风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己,故谓之偏头痛。”由上所述,风邪是本病的一个主要的致病原因2.脏腑功能失调:“头为清阳之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上会于头部,故如脏腑内伤,导致气血逆乱,淤阻经络,脑失所养,都可引起本病。
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冇气血以濡养。若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肝肾不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发本病。或因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或肾阴亏损,水不涵本,风阳上扰而作痛。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因脾虚生化无权,气血亏虚,而致本病。
3.淤血阻络:头部为肝胆二经所分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肝气郁结,可致气滞血淤而头痛。此外,跌朴损伤,久病人络,亦可引起头部淤血而头痛,故淤血亦是本病的又一病理特点。
【辨证论治】
本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虽然各地的意见不一,但从病理上来说,总离不开风、火、痰、虚淤,具体从如下几型论治:
1.肝气郁结型
症状:头胀闷痛,游走不定时作时止,平素情绪易波动,常因情绪激动或用脑过度或月经期而诱发。伴胸胁胀痛,舌红、苔薄白、脉细或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祛风止痛。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丹皮、山栀子、当归、柴胡各1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炙甘草6克,白芍15克,薄荷、菊花、姜黄各10克,蔓荆子15克,生姜10克,加减:如伴失眠者加浮小麦、大枣,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桑寄生;平素身体亏虚者加阿胶、何首乌。
2.肝阳上亢型
症状:头痛如裂,痛连两侧痛无休止,有旋转感,伴有情绪不畅,或经期疼痛加剧。烦躁易怒,口苦目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黄白相间,脉弦滑有力。
治法:镇肝潜阳,熄风止痛。
方药:重者,选用清空膏加减。处方:羌活、防风、川芎、柴胡、炙甘草、黄连、黄芩、蔓荆子、菊花、姜黄。
轻者:选用天麻、勾屯饮加减。处方:天麻、勾屯、杜仲、石决明、怀牛膝、桑寄生、山栀子、黄芩、益母草、茯苓、夜交藤、菊花、蔓荆子、姜黄,如口渴甚者加石斛天花粉;失眠者加百合、知母;胸胁胀痛者加茜草根,旋伏花。
3.肝肾阴虚型
症状:头痛而空,头晕失眠,腰膝酸软,心烦易怒,记忆力明显下降,大便略干。
舌红苔少,或薄黄苔,脉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肝养肾,益髓止痛。
方药:用二至丸加味。处方:旱莲草、女贞子、白蒺藜,白芍、菊花、蔓荆子、勾屯、干地黄。失眠甚者合酸枣仁汤;小便多者加金樱子、覆盆子、菟丝子、记忆力明显下降者加人参。
4.气血亏虚型
症状:头痛头晕,遇劳则甚,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注意力难集中,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止痛。
方药:偏于气虚者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当归、白芷、藁本。血虚为主者选用八珍汤加味。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川芎、细辛。如头痛头晕旋转感者加勾屯、天麻。胃纳差者加神曲鸡内金。
5.痰浊上扰型
症状:头痛重胀,身重,困倦,泛吐痰涎,或自觉有痰而咳吐不爽,胸心纳差舌淡或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补脾燥湿,化痰,熄风止痛。
方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炙甘草天麻、蔓荆子、僵蚕、苍术、川芎、白芷。
如出现头部跳痛,以巅顶为主,或呕吐清水及痰涎,四肢欠温,胃纳差,口中和,此乃寒凝厥阴之兆,则改用吴茱萸汤加味。处方:吴茱萸党参、大枣、细辛、荜菝、白蔻仁、蔓荆子,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如病人出现呃逆不止,频吐清涎者,则加丁香、柿蒂。
6.淤血阻络型
症状:头痛日久,反复不愈,或有头部外伤史,头痛剧烈呈刺痛或跳痛,或痛有定处,常伴有头部眩晕恶心欲吐,妇女则经行不畅,头痛加重,经量少,夹淤块,面色暗晦,舌黯红或有淤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通窍活血,化淤止痛。
方药: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处方: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蔓荆子、藁本、姜黄、勾屯。痛甚加地龙、三棱、莪术等。若病情较长,久病入络,不管是何种类型,均酌加活血化淤及搜风通痺之品,如丹参、茜草、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等,以增强止痛效果。另外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羚羊角骨及荜菝昞药的止痛效果极佳。前者性寒凉,用于头痛偏热的患者,如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痰浊內蕴而化火等都可酌情加入。而后者偏温,头痛偏寒者,如寒凝厥阴,痰浊中阻或上扰的患者可适当加人。
附,治偏头痛验方数则备选用
1.新加散偏汤
主治:各种顽固性头痛。
处方: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芷、白芥子、香附、柴胡各10克,郁李仁10克,炙甘草6克,细辛6克。日1剂,水煎服,十天为一疗程加减:感受风寒而发者加防风、荆芥、苏叶;疼痛剧烈者加羌活、玄胡;阴血亏虚者加生地黄、当归;挛急掣痛者酌加胆南星,僵蚕、全蝎、蜈蚣或制马前子粉一克(胶囊装分四次吞服);兼有血压高者酌加怀牛膝、桑寄生;兼有内热者,酌加知母、丹皮、生地黄。
用法:日1剂,水煎三次,药汁合匀,分早、中、晚饭后温服。十天为一疗程,有效可续服1~2个疗程巩固。服药期间,禁食辛辣、鱼虾、牛肉、狗肉、雄鸡等发物。
2.九仙丹(又名七生丸)
处方:制川鸟、制草乌、法半夏、白芷、生石膏、胆南星、川芎各25克,细辛全蝎各12.5克。共研细末备用。
服法:每天早、中、晚饭后各服一次,每次三克,半个月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连续服用,以愈为度。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病因为风痰阻络所致。中医辨为“头风”、“偏头风偏头痛”服之均效。
3.活血搜风汤
主治:偏头痛。
处方:川{芎、白芍各15~30克,赤芍15~20克,红花、全蝎各9克,川蜈蚣2条,天麻10~15克。细辛、甘草各3~6克。
服法:水煎服,早、中、晚饭后服。
4.化淤止痛散
主治:偏头痛。
处方:全蝎15克,地龙、甘草各20克,川芎30克,丹参40克,赤15克,绿茶少许。
制服法:上方共研细末,分成22小包。每天早、晚饭后各服一小包,服时取一撮绿茶和药粉共用开水200毫升冲泡,取上液100~150毫升服用。一周为1疗程,连服2~3疗程,以愈为度。
5.上海曙光医院“头风汤”
主治:血管性头痛验方。
处方:生石决明30克(先煎),北细辛3~4.5克,川芎15克,白芷10克。服法:日1剂水煎服,7天为1疗程。
按:血管性头痛,在因头痛而到神经科就诊的患者中居第一位。多年来我用本方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数百例,效果显著。方中石决明平肝止头痛,确有良效,配以活血止痛的川芎和祛风止痛的细辛、白芷,更能发挥其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效果,不失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有效方之一。
上一篇:尿酸的“克星”已公示,若你每天经常吃点,尿酸这辈子跟你没关系
下一篇:牛膝枣仁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