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精神疾患你了解多少

青年人小关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突发周身疼痛,于是怀疑自己患了严重的疾病,遍寻各大医院求治,而各种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因而“对症治疗”,连续服药数年,病情越来越重。工作与疾病的压力,医疗花费的重负,使得他又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终于被迫离岗。幸而一次就医时被一位医生识别,以精神疾病施治,方得以奏效……近日记者走访多位精神科医生,听到了许多类似小关这样的故事。医生们说,由于患者不认识自己的精神疾患,其亲属也不认为患者有精神疾患,多少年来在精神科接诊的这类患者无一是首诊病人,而且大多已长久“误治”。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精神健康,从了解开始”。几个月前,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公布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确认了我国精神疾患的严重现状与公众对相关知识的严重匮乏,从而提出的第一个工作目标就是,提高大众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另有大约600万癫痫患者。此外,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约3000万人。精神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疾病负担,而且在疾病总负担中所占比例不断加大,名列各类疾病负担之首,并大大超过全球同种疾病负担数字。调查证实,我国心理与行为问题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精神疾病负担增加的趋势也将继续。世界卫生组织推测,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广大群众还没有普遍了解到精神疾患的严峻现实,同时对这类疾病存在许多错误概念与偏见。这其中除了不懂得精神卫生的知识,不认识精神疾病外,还有对精神疾病的深深的“病耻感”。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近年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有71.8%的人认为一旦患了精神疾病很不光彩,怕被人看不起。作为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患者的亲属,首选综合医院就诊者占52.5%,首选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者只占42.5%。

精神疾患并不耻辱,每个人都可能发生。成年人、老年人、少年儿童都可能受到精神和脑部障碍的困扰,精神和脑部障碍也并非起因于性格弱点,而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造成的。精神疾患也不仅仅只有精神分裂症。按照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这类疾患包括10大类72个类近400种。我国锁定今后10年重点防治的精神疾患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与双相情感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

医学科技的发展已经使精神科的治疗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以药物治疗为例,无论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抑郁性疾病的抗抑郁药物,还是用于治疗神经症的抗焦虑药物,目前治疗效果都相当肯定。临床治疗观察显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近期效果达70%左右,如长期坚持服药,复发率能降低到30%以下。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显效率达70%以上,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

自1991年开始,我国大举推进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行动,范围遍及31个省份,使精神病患者在社区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与康复。目前,各试点地区在家庭康复的基础上,又探索发展了工疗站、托管中心、老人护理院、社区康复站等。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连续两年跟踪其中的13个试点市,观察其社区治疗康复效果,结果发现,92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年人均复发次数从0.36次降到0.09次,住院次数从0.24次降到0.09次。

连日来,由卫生部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起的2002年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已经在各地展开。此前,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与卫生部新闻办公室组织权威专家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设计,推出了“精神健康知识展览”,提供给各地,并特别为高等院校制作了网络版。据悉,这场精神卫生知识的大普及旨在告诉公众:精神健康与躯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精神卫生问题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问题会发生,也可以解决。

(千龙新闻网)

上一篇:黄雀在后

下一篇:桑葚小学作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