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上热下寒,主要是中焦不通,一个妙方,补肾利水,又消渴
- 民间偏方
- 2022-05-13
- 402
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经常上火,口舌生疮,可是又总是感觉腰部和膝盖发凉,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这种病,十个人当中九个人都有,叫上热下寒。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
因为上面动得太多。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操心完国家大事又操心自个小事……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
上面动得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呗,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
天地有大宇宙,地气温煦向上,天气下降,天地交泰,才有了万物生灵。人体也有自己的小宇宙,心火要往下走,温暖我们的下半身,肾水要往上走,滋润我们的上半身,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就像太极图一样,是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具体来说,上热的症状是: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
下寒的症状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一定要记住一点:上热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会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
那么,怎么才能解决上热下寒这种情况呢?医圣张仲景不仅给了我们思路,还给了我们方子。
思路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
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岂不妙哉?
这个方子便是——瓜蒌瞿麦丸,具有温肾利水,生津润燥的功效。
组成:
瓜蒌根、 茯苓、山药、附子(炮)、瞿麦。
研成细末,加蜂蜜炼成丸剂,绿豆大。
每服3丸,一日三次,温开水送下。不好,增至7~8丸。以小便利,腹中温暖便是起了效。
首先说一下瓜蒌根,又名天花粉,有清肺润燥,除胃中湿热,生津解渴的作用。瓜蒌因为长得像心脏,因此在治疗心脏病的处方里经常用到。而瓜蒌根,几乎所有的消渴、糖尿病、口渴都在用瓜蒌根,它的消渴力量比葛根还好,葛根呢,它的津液是在后项,从太阳经上来,在脖子上面,津液上来到脑部去,瓜蒌根则是直接跑到喉咙,一吃下去,马上津液就生出来了。
山药,是最常见的药食同源食物,有润肺、健脾、益肾的功效,既能补阳以强健脏腑功能,又能补阴以充养物质基础,更为可喜的是,它扶正而不会恋邪,在病邪存在之时也可采用。所以历代医家在决定扶正、祛邪的治则基础上,常选用它组合成方,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人体的膀胱为水液聚集之处,得依靠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将人多余的水液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如果膀胱及肾的气化功能正常,与肾互助的脾也能制水,小便才能正常。反之则小便不利,腹中寒冷,甚至会因津液不能上走而口干舌燥,因此用附子来宣通阳气,上蒸津液,下行水气,助膀胱气化。
瞿麦是一个常用的中草药,作用主要是清热利湿、通小便,此外,瞿麦还有入心降心火的作用,并入与心相表里的小肠,将热源往下拉。此时小肠因接收了心的热量而变得燥热,瞿麦的滋阴作用正好可以降小肠的燥热。又因有利水功能,便可将这燥热往下移,帮助附子气化,让膀胱的津液如春江水暖流向该流向的地方。由于瞿麦性寒,又能与附子的燥热形成助阳而不伤阴的功效。
茯苓是健脾名药,性味甘平,利水的力度和缓,但韧性十足,能将多余的水液往下输送。与山药一补一健,脾胃功能养好了,才能制水,并能往下入肾,泄掉肾中因肾阳不足,津液气化失常产生的浊液,与瞿麦的渗泄利水形成互补,最终恢复小便自利,尿路正常。
总的来说,瓜蒌瞿麦丸的主要功效概括起来便是小便不利、渴、肿、小腹冷。围绕着这些病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心源性水肿,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尿路感染,慢性膀胱炎等证属肾阳不足,津不上承之尿路感染,均可用其治。
尤其其渴与糖尿病类似,而糖尿病的晚期常继发糖尿病肾病,患者表现为虚实夹杂,下寒上燥之证候者不少。所以本方在糖尿病肾病,乃至所有糖尿病与本证相符的患者中,都有着广泛的使用机会。
上一篇:冬季止咳小偏方
发表评论